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2017-08-30马得良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体会小学数学教学

马得良

摘要: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一、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情景创设”是指与某些情景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信息,还包含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现在数学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情景建立并沟通,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是学生应用数学的领域。这里所讲的“创设情景”是我在数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之间创设的一种事物背景,把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景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心情,诱发出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

要使情景更好地发挥作用,情景的创设必须有趣、有用、可操作。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之后,为了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我创设了“小孩套圈”这一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游戏情景:一个小孩正在玩套圈游戏,套上1个,没套上的有3个。这一情景,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富有想象和猜测。首先让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即1+3=4、4-1=3或4-3=1。然后紧紧抓住这一教学契机,继续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这个小朋友除了能套上一个圈,还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学生们很快就联想到:还可能套上2个、3个、4个或一个没套上这几种情况,在回答时分别让学生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随机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情景的创设即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情趣的发展。

二、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发展了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往返学校路上,通过“走一走”等建立起“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再如解答简单应用题时,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就是分析的过程,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所能解的问题就是综合的过程。解答复合应应用题时,分析、综合就较为复杂。先把复合应用题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进一步分析解每个简单应用题所需的已知条件,然后把已知条件成对的结合,连续地解答几个简单应用题,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

三、注重整体,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虽然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已不再那么抽象、严谨,这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人们只不过是把“学术的数学”转化成“教育的数学”而已,但从整体来看,它仍是数学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部分,在整个系统中不是孤立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点、线、面、体等几何知识分散在12册教材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帮助学生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是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点“移动”后得到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图形;线段“移动”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移动”后得到基本立体图形的一节复习课。上述的设计是基于笔者对数学的如下认识:首先,数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在几何体系的构建本身是一个由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也试图体现作为数学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其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中的点→线、线→面、面→体这三个环节中,当第一环节结束时,是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動”的方法,而在后两个环节中,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刚才的方法去发现规律,这是方法上的迁移运用;再次,数学也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它的一部分是由万物世界抽象而来,体现在数学的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反映在本设计中,笔尖的“动”抽象成点的“动”,而点、线、面的“动”,抽象地得到其他的一些几何形体,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美

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愉悦的心情,能让人产生的美好的感觉。教师应该注意实施审美化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例如,我在讲“对称图形”时,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对称图形的画面,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小蜜蜂、充满喜庆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来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感知对称图形的美。尤其是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个动感十足的蝴蝶,随着蝴蝶翅膀合拢画面的展示,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对称图形的特点――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形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探究欲望,认识到数学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这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数学中蕴含着的美育因素挖掘出来,并通过合适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学生就会感觉并体验到数学的美。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用正确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多维性、过程性、现实性、人文性的教学原则,精选教学材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既能联系生活实际,又能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那么,正确的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漠泥沟学区阳洼小学 731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会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