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问题及探讨
2017-08-30杨筱珍成永旭徐敏杰黄根勇张聪
杨筱珍+成永旭+徐敏杰+黄根勇+张聪
摘要:水产动物病理学实验课是水产动物医学新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水产动物病理学的配套课程。本课程通过观察动物病理剖检标本和病理组织学切片标本,以求提高病理诊断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门实验课程。作为上海海洋大学第一届该课的授课老师,本文作者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对此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开展提供经验,并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产动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275-02
2016年秋季学期我校通过多方准备和详细的设计,首次完成了与水产动物医学专业水产动物病理学课程相对应的水产动物病理学的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实验课一共18学时。分别从大体标本观察、病理解剖和材料收集与保存的基本方法、石蜡切片制备及染色、血细胞病理形态分析与数据处理、细胞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炎症和肿瘤等多个方面进行内容讲解与操作。该课程是以水产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水产动物生理学、水产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动物病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观察动物病理剖检标本和病理组织学切片标本,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门实验课程。学生能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将理论与标本一一对应学习,对局部血循障碍、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炎症等病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直观认识和理解,起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此课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从课程准备到最后实施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改进。
一、缺少专门的指导书
作为独立的一门实验课程,目前市面上尚无水产动物病理学实验课相应书籍出版,仅有我校潘连德教授2009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题为《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实验指导》一书是最为贴近水产动物病理学实验课内容的参考书。因此,本次课程只能耗费任课老师更多的精力进行自制讲义的编排与书写。而相较之,有关哺乳动物病理实验课的书籍及习题集却非常
丰富,如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病理学实验指导与考试指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病理实验课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病理学实验教程(第2版)等。此外,在水产类动物医学以及水产养殖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关水产疾病学更受重视,此课程中涵盖了不少有关病理学眼观下的行为与病变特征,但并不系统完整,而在这些专业设置的其他课程中如,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课程中也可见不少零散的病理形态学的描述,但对其病因的分析及转归,言之不详。因此,有关水产动物病理学实验课课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相关书籍的出版迫在眉睫。
二、水产动物病样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标本有限
众所周知,病理学是与应用科学如疾病诊断与治疗密切相关的理论科学,丰富的病理材料(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是了解、分析和弄清疾病的原因,过程和结局的基础。但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病样的收集尤其是切片标本的购买均无相关部门或渠道。目前仅靠个体老师间的收集,并进行相关样品的制备相当困难。举例来说,对于大体样品的收集,存在取样来源、运输、经费支持、采样人的经验、固定方法的准确程度及保存条件多方面的影响,需要专人负责收集和管理。而一张可用于教学的组织切片而需要更多的操作环节,如,一个明确病变的组织样收集后(一般需要提前鉴别其病理形态学特征,比较经典的取之。此过程需要找准机会,并将投出较多精力和经费),经过一个常规的石蜡切片及染色至少需要1周的时间(熟练的技术工,专心于工作),但可以用于教学的可以说是在众多切片中“百里挑一”的一张,此张切片需满足以下主要条件:典型病理学结构特征、切片整洁、结构无刀痕,H.E着色对比度清晰等。作为三十人左右班级的需要量,加上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量,一个病理形态特征切片至少需要50张的切片量。加之水产动物器官材料的多样性,加大了切片样品的收集与制备的复杂性与工作量。如,多数水产动物鳃内有软骨,是否进行脱钙处理是摸索条件之一,其次对于底栖的蟹类其鳃的功能又有分区的差别,如前和后鳃对于呼吸和渗透压的调节是有侧重的,因此,对于不同病程所需材料也会更为多样。
三、课时量较少,部分内容不完整
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病理学(32学时)和实验课程(18学时)共计50个学时。此课时数
远远低于有关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病理学含实验课时数,如以病理学网络在线课程为例,北京大学病理学其理论与实验的课时数为90个、四川大学为96学时,而安徽农业大学为64学时。目前我们的水产动物病理学理论课包含总论部分即病理学基础理论部分和各论部分的鱼、虾、蟹、贝和龟及鳖类等动物的病理学。内容之丰富也加大了此课程内容的设置难度,再加之水产动物有水生、陆生、有甲壳和有鳞的等各种差异,就组织结构而言也千差万别,如鱼鳃有片状的(如四大家鱼),有珊瑚状的(如胡子鲶鱼),有分前鳃和后鳃功能分区的(如蟹),这就加大了对于不同病症下组织结构变化的分析的难度。此外,课程中对于各论部分仅能以动物类别进行划分,很难以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因此,许多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四、课程团队人员不足
大学课程教学单靠一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学校在好多年前已进行了多次教学改革,在重点或精品课程建设中尤其注意教学团队的组织与培养。在团队建设上我们有2008年入选的国家级的海洋渔业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入选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的鱼类学课程和食品冷藏系列课程等。目前我们已有国家精品课程如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学和渔业经济学等,上海市精品课程如海洋药物学、食品化学和水生生物学等。目前全国有关病理学的教学团队已有很多,如,北京大学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师超过30人,而四川大学超过10人。而课时量较少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南京农业大学,45学时),教学团队也达10余人。水产动物病理学及实验课作为我们的新课程,还缺乏像样的教学团队,若想成为校极、市级或国家级的精品课还任重而路远。此课程虽在2015年得到上海海洋大学重点课程的资助,但仍需要花更多人员的时间、精力去建设。虽然学校和学院还在不断物色新的教师,但较之繁杂的各项教学任务新教师的补充尤为重要。从分工上个人建议可分为主要的三个团队,样品收集和制备组(主要负责教学样品的收集与准备)、理论课教学组和实验课教学组。如果再能有实习期课程的补充,从生产一线上接触病样,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将会有更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