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话题式教学”的开展给高中美术鉴赏课带来的几点改变

2017-08-30张凯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改变

张凯

摘要:话题式教学,老师提供话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课堂内容变成由学生主导,话题讨论使课堂变得异常精彩,老师也会根据学生讲课情况给予适当补充,并增加相关内容与学生话题遥相呼应,使课堂变得更加完整,最终达到课堂内容丰富。

关键词:话题式教学 美术鉴赏课 改变

一、话题式教学的定义

话题式教学就是将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话题,师生共同参与其中,通过教与学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引导学生在话题中思考、讨论,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色和他们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二、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运用话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1.“话题式教学”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符合新课改精神。

2.当代中学生有着开阔的文化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运用话题式教学可以展现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3.美术课对高中生来说并不需要过于专业的美术知识,话题之间有较大的自由性,更加适用于课堂。

4.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话题的理解,制作PPT并展示,加深了对美术知识的自主学习。面对美术作品,能够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点。

三、话题式教学的开展带来的改变

1.课堂的改变

(1)课堂充满艺术气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比较单一,气氛比较沉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困难。话题式教学的开展,也并非立竿见影,但几年的坚持,学生逐渐认可这种方式,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大家畅所欲言,小组展示精彩不断。

(2)师生共同的课堂。传统的美术课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聊至极,课堂上难得有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机会。45分钟的满堂灌,就像洪水一样将学生仅存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摧毁。话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课堂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这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学生展示树立了信心,也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师生间的共同话题也多了起来。

(3)时间分配更加合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话题式教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时间分配,学生展示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交流讨论10分钟左右,这样老师会更加有效的运用剩余的20分钟,用来讲解一个重点或难点。还可以给学生适当的补充,大大缓解了老师的压力,而且不会因为时间少影响教学效果。我最大的体会是,上课时间过得太快了,却非常充实。

(4)课堂内容越来越丰富。话题式教学不再完全依赖课本知识,老师可以提供话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课堂内容变成由学生主导,话题讨论使课堂变得异常精彩,老师也会根据学生讲课情况给予适当补充,并增加相关内容与学生话题遥相呼应,使课堂变得更加完整,最终达到课堂内容丰富,课堂知识完整的双赢效果。

2.学生的改变

(1)身份的转变。学生由聆听者、学习者转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和美术知识的分享者。这种身份的转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话题像是一道有滋有味的菜肴,分享这个话题,讨论话题,与大家共同品鉴这道菜肴的美味。学生每次介绍话题前后都会收获掌声,我觉得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2)积极性与表达能力的提升。课堂上,学生的付出得到了全体同学及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与之前“有兴趣看一眼,无兴趣低下头”的现象截然相反。在表达方面,之前学生评价作品用到最多的是好看,喜欢。但具体到哪里好看,哪里喜欢的时候学生就哑口无言了,话题开展后,学生会从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来阐述喜欢的理由,觉得好看的理由,更有甚者会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对作品的认识,情感的升华,为课堂教学提升了高度。

(3)合作意识增强。话题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积极合作,换来了一堂生动的美术课。主讲的同学也在讲课结束后,展示参与本次话题成员的分工情况,并表示感谢,这令我感动,体现了每个人的价值和合作的价值。

(4)展示特长,勇于表现。话题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舞台。学生有条理的展示作品,娴熟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富有激情的声调,以及感动全体学生的情感表达,学生不再是分享话题,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及魅力,让更多的学生认识自己,也帮助自己建立信心。

(5)逐渐喜欢艺术。我一直坚信,每个学生的内心对艺术都有所渴望。但繁重的学业,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将艺术之门关闭。久而久之,艺术离学生越来越远。话题式教学就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当学生准备话题的时候,便是兴趣的开始,我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作品,最好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介绍话题的时候,充满了自信,特别是当同学有所回应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带动了对艺术的热爱。

3.教师的改变

话题式教学的开展,我觉得受益最大的还是教师,虽然工作量较之前有所增加,但对于美术课堂、教师的专业素养、师生的沟通交流、教师个人技能的提升等等都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上课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主导者,话题式教学使教师转变成为学生介绍话题的指导者,话题讨论的主持人,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讨论,教师作恰当的点评和总结,引领学生完成话题的讨论,这种改变其实不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还是新型课堂的转变。

(2)备课要求更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形式上感觉讲课时间少了,教师备课应该更简单了,实则不然,45分钟的课堂浓缩成25分钟完成,在备课上其实加大了工作量,每班一个话题,每节课一个话题。教师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增加,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一种提升,而且话题式教学具有新鲜感,很少出现重复的话题,极大提升了上课的积极性,不完全统计,我们一学期能够完成80个话题左右。还有重要的一点,学生准备的话题大多是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所以话题式教学能够帮助老师很好的了解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很好的保持上课的新鲜感,我认为这很重要。

(3)师生交流增多。以往的上课与学生的交流甚少,大多都是课上的交流,而上课期间的交流内容也仅限于提问和少有的互动环节,最切身的体验就是一个学期上完,能记住的学生名字屈指可数,因为交流太少了,除了个别在课堂活跃的同学,其他学生都相对陌生,这种陌生感是阻碍课堂正常进行的毒药。话题式教学却将这种尴尬逐渐化解了,学生从话题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与老师交流,而且课下的交流也明显增多,有的学生为了讲好一个话题,会专门的跑到办公室,甚至进行多次的网络沟通,这在之前的教学中是非常罕见的,而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也学会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对美术知识的需求,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生的爱好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对艺术的看法,对我将来设置话题提供了帮助,所以话题式教学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让艺术之路上不再孤单。

(4)教学思路的改变。话题式教学引发的是教学思路的转变,思维方式上要求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思路更加活跃,话题中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来源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学生介绍话题,虽然与老师作了及时的沟通,但在介绍话题的时候还是有許多惊喜出现,这种偶然性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也为课堂注入了活力,对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能力,知识的储备量,反应能力都有所提升,这种教学方式是变相的对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出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知识积累。

猜你喜欢

改变
《文学概论》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有多少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以英语教学的改变创造课堂魅力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如何改变学生不正确使用草稿纸的坏习惯
高中政治发展性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