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翻转课堂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
2017-08-30付文龙
付文龙
摘要: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历史学科翻转课堂在这一大环境下产生的一种课改实验。目前,历史课堂还存在学生自学方式僵化应付、效率低下的問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质疑课堂上的自学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如何利用导学案、如何阅读课本、如何高效观看微课三个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历史学科翻转课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 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 微课助学
翻转课堂是我校的教学特色,也是我们历史课平日的上课模式。翻转课堂下的历史课堂包含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自学质疑课是用于学生在学案和微课的指导下的自学,训练展示课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训练做题,这两节课堂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这两节课也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直接决定课堂效益,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是平日教师的重点工作,在这里,我结合翻转课堂在历史学科的实践总结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能力上的研究成果。
一、利用学案导学
高质量的导学案可以使学生学习和阅读效率事半功倍,我们的导学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挥棒,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准确,并便于学生理解和可操作。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是课标,对目标的分解要尽可能用具体、简洁、可量化的语言表述,不要用一些模糊不可量化的词语,而且要分层设计,难度由低到高。自学质疑课上在小组长组织解读目标后教师可作进一步强调分析。
2.学案设计中,自学指导要做到要求具体明确,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程度,识记、理解还是运用;应该勾画标记教材中的哪些关键词?应该依据或依托课本中哪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掌握这个问题。
要求熟记的内容需要学生反复读即精读;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学生只需要粗读明白即可
3.问题化、情景化。学案的设计要做到问题化、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有层次性、有梯度、并尽可能做到情境化,注重梳理基础的同时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尽可能丰富学案形式,依托史料、图文、表格等,将历史教学情境化。学生学习更为直观和形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但学生分析材料理解思考需要一个过程,过多的材料也可能会加重学生负担,学生自学教材之后的几个环节会受到影响,怎样把握一个度,做得更为合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研究
4.对点训练。在学生自学完每个标题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跟上相应的对点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也能检测出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到底学到什么程度。
二、教会学生阅读课本
对文本阅读,一要理主线,理解纲目之间的关系,把握结构和线索;二要明主题,宏观上把握单元主题,即课时中心;三是挖教材。是挖掘教材核心知识,这是学生阅读的核心任务。
1.理主线(阅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的提纲和缩影,抓住目录这条线,就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结构体系,并将各个章节子目之间的联系串联起来。读目录也可通过条目之间逻辑关系的整合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挖掘来进行。这样阅读的层次感就会明显加强,更加方便学生阅读与思考。
2.明主题(把握单元线索)
每一单元前面都有引言部分,这是对本单元的一个总体概括,学习每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前都要指导学生阅读引言,这样学生才能把握好主题,明晰阅读方向,在宏观上把握阅读内容。做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
3.挖教材
阅读课文是自学最核心的环节,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以让学生学会课本历史知识为目的,让学生阅读课文最终应要达到两个层次,首先为形成对课本大概知识的了解认知和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其次为尽可能的对所掌握知识进行深化思考并能指出疑惑提出问题。
(1)读课本正文,也就是课本上的大黑体字。这一部分内容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课文知识,是学生获取本文历史知识,记忆并生成问题的主要来源,因此,是学生阅读的重点内容,也是必须精读的课本文字。我们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的,
首先,要从三大方面把握本节课所述历史事件的概况,即历史背景、基本概况、影响评价(也就是本课所讲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能用自己组合的历史语言把整个历史事件从这三方面陈述出来。
其次,要分层理解教材,将每层知识要点化。从背景、概况、影响三个层次入手,逐层分析教材,思考体会课本是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的,并概括每层知识的核心思想,标注勾画关键词语,用数字符号再按不同的核心思想将要点分列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学案上记录自己的一些疑惑。
(2)读小字、下脚注解、引文(材料)、地图、图片、课后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等材料。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自学中容易忽略的,但却是阅读自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们从侧面或具体生动的对教材主题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从另一角度解析历史概貌。因此,指导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对抽象的历史知识理解更为直观、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浏览粗读,了解即可。
最后,在学生读完所有内容之后,要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形成对课本内容的一个整体认识,并在训练展示课前在黑板上板演思维导图。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高效观看微课
微课助学,是翻转课堂自学质疑课的非常重要一环,微课所选的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为这个知识点在训练展示课的重难点突破环节不再讲述,所以学生必须依靠微课把这个知识点弄懂弄透,因此,学生能否利用好微课将直接决定课堂效益。
1.课前准备要做好。课前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平板,下载好本课所需微课,以防课上有的学生手忙脚乱或者因网速问题无法正常观看。要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就得发挥好学科课代表和各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就需要老师提前安排,提前准备。
2.自主务实,弄懂弄透。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主观看,可反复观看。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看一遍甚至不用看,就能把微课所讲知识点弄懂和弄透,但大部分同学,特别是学习待优生则需要反复观看,直到把知识点弄懂弄明白。
3.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微课所选的知识点,都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是以前老师在课上重点讲的内容,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一定要记笔记,需要补充的知识一定要停顿微课,把内容补充在课本或笔记本上。
4.要问,要练。鼓励学生问问题,看完微课后要有相应的训练题目。学生在上微课时,肯定有不懂的地方,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就需要问,直到弄明白,学生看完微课后一定有相应的训练题目,这样能让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学方面做的一点点努力,我们深知现在的我们才刚刚上路,更重要的学习努力还在后面,但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一定能在翻转课堂这条大道上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
[2]杨晓哲.微课,从制作到系统变革[DB/OL].2013-05-02.
[3]蒋园园.计算机混合式学习对传统课堂的颠倒研究——以颠倒课堂为例[J].软件导刊,2013.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5]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育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