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并非守成之主
2017-08-30杨志昆
杨志昆
相比曹操和刘备白手创立基业,孙权的江山是父兄传给他的,他自己并无创业之功,特别是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时说:“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是守成之主的形象就此形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从孙权的一些言论来看。
鲁肃在投奔孙权之后,孙权曾向他咨询江东今后应该如何发展,并说:“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其中“桓文”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可见孙权有建立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霸业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安于偏安江东。
赤壁之战中,起初孙吴手下的众人都畏惧曹操的强大势力,意欲投降,但孙权最终在周瑜等人的支持下决议抗曹,并信誓旦旦地说:“孤与老贼(曹操),势不两立。”表现了誓死抗争的意愿。这些都表明孙权的志向非凡,并不能单纯以守成而论。
其次,从孙权执掌江东后的所为来看。
孙权掌权之初,江东局势极为不稳,内部人心涣散,外部强敌林立,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孙权以极为稳重的手段迅速稳住了江东局势,依靠周瑜等人凝聚人心,并讨平山越,进一步稳固了江东,没有使江东沦为像其他割据势力一样迅速灭亡的结局。
非但如此,孙权在已有江东基业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拓疆土。例如荆州,孙权自始至终都致力于夺取荆州,希望将此作为进军天下的跳板,并且在经历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与曹操和刘备数次较量之后,最终夺得了这块地盘。
同时,孙权还多次发动对曹魏的进攻,意图越过长江、进军中原,其中几次鏖战让曹操吃尽了苦头,逼得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而在南方,孙吴所控制的地盘最远到达了交趾(今越南)。
可以说,在孙权掌权之时,孙吴的地盘向北、向西、向南都得到了扩充,这些都不是守成之主所能做到的。
只是孙权到了晚年,的确没有了年轻时期那种图谋天下的心志,特别是他登基称帝之后。
但这其实也是时代所限,魏、蜀、吴建立之初,谁也没有力量单独统一中国,孙权能保障江东在乱世之中立足并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作为的事。
和当时真正的守成之主刘表、刘璋等人相比,孙权的功业与能力不言而喻,因此不能说他只是一个守成之主。
编 辑/夏 涵
相比曹操和刘备白手创立基业,孙权的江山是父兄传给他的,他自己并无创业之功,特别是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时说:“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是守成之主的形象就此形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从孙权的一些言论来看。
鲁肃在投奔孙权之后,孙权曾向他咨询江东今后应该如何发展,并说:“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其中“桓文”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可见孙权有建立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霸业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安于偏安江东。
赤壁之战中,起初孙吴手下的众人都畏惧曹操的强大势力,意欲投降,但孙权最终在周瑜等人的支持下决议抗曹,并信誓旦旦地说:“孤与老贼(曹操),势不两立。”表现了誓死抗争的意愿。这些都表明孙权的志向非凡,并不能单纯以守成而论。
其次,从孙权执掌江东后的所为来看。
孙权掌权之初,江东局势极为不稳,内部人心涣散,外部强敌林立,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孙权以极为稳重的手段迅速稳住了江东局势,依靠周瑜等人凝聚人心,并讨平山越,进一步稳固了江东,没有使江东沦为像其他割据势力一样迅速灭亡的结局。
非但如此,孙权在已有江东基业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拓疆土。例如荊州,孙权自始至终都致力于夺取荆州,希望将此作为进军天下的跳板,并且在经历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与曹操和刘备数次较量之后,最终夺得了这块地盘。
同时,孙权还多次发动对曹魏的进攻,意图越过长江、进军中原,其中几次鏖战让曹操吃尽了苦头,逼得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而在南方,孙吴所控制的地盘最远到达了交趾(今越南)。
可以说,在孙权掌权之时,孙吴的地盘向北、向西、向南都得到了扩充,这些都不是守成之主所能做到的。
只是孙权到了晚年,的确没有了年轻时期那种图谋天下的心志,特别是他登基称帝之后。
但这其实也是时代所限,魏、蜀、吴建立之初,谁也没有力量单独统一中国,孙权能保障江东在乱世之中立足并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作为的事。
和当时真正的守成之主刘表、刘璋等人相比,孙权的功业与能力不言而喻,因此不能说他只是一个守成之主。
编 辑/夏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