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不爱高档车
2017-08-30刘诚龙
刘诚龙
曾国藩任职于京城的那些年,日子过得不好不坏。晚清著名文学家李慈铭当京官时天天喊穷,曾国藩却没那么矫情,日子還算过得去,至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离京时共有“车三辆一大一小一水车,牲口三个”,牲口是一头驴、一只骡、一匹马。
在那个年代,牲口也属于私家车。但曾国藩在京城当科长、处长时多半是步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属于副部级了,事务多了,曾国藩也只添了一只骡子,在此之前自己买了一头驴,同僚又送了一头。所以到了出京那年,他共养了三头牲口,加起来共值银子164两。
大清的副部级高官还骑驴、骑骡子上班,甚至这骡子还得自己买,是因为大清官员的福利太差、工资太低吗?并不是。他们的基本工资不高,但养廉银相当高,过平常日子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都不想过家常生活,总想着摆威风,讲排场。李慈铭天天叫苦当“月光族”、靠典当度日,却也见他天天上馆子,“聚宾堂”“万福居”“便宜坊”一个连着一个—便宜坊可不便宜呢。
曾国藩的日子过得还算好,一大原因就是他不太讲排场,官越当越大,家里人口越来越多,除了必要的车子,他仍用驴、骡子代步。后来,他一路高升,升到可以配置三品高官才能坐的绿呢车了,却仍然坐他的中级官员都能坐的蓝呢车,还教育子女“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这就显出了他为人低调的品质。再后来某湘军大将大包小包地给曾国藩送礼,也被曾国藩一一退回。显然,随着官职的升高,曾国藩的修养也在增加,愈发清廉了。
有高档轿车不坐,这个佳话源自曾国藩的高品质吗?是,但也不全是,这般佳话也来自当时官场的“坏话”太多。乾隆年间的某位内阁学士与父亲在一个单位上班,经常坐同一辆车上下班。这事就让名臣刘墉感叹,说这位内阁学士“可谓以清白遗子孙矣”。父子同一辆车,省油、环保,还加强了亲情交流,怎么就跟“清白遗子孙”联系到一起了呢?无他,当时讲排场、摆威风的官员太多了,这样的官员就成清廉典型了。
能在清代中晚期官场保持这样相对朴素的观念,曾国藩实在是不容易,的确可算是“半个圣人”。可惜,当时整个官场的风气都是奢侈攀比、动辄叫穷要钱的,曾国藩自己不讲排场、清廉自省,却也无法改变整个时代的风气,清代官场就在官员们高档车、高档酒菜的攀比中一天天地腐朽下去,直到不可收拾。
编 辑/葡 萄
勘 误
本刊2017年7期刊登的文章《钱钟书:文人相轻,我相重》,因编辑失误,作者名“游宇明”被误写为“游明宇”。小编在此向作者游宇明老师和广大读者致以真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