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途径初探

2017-08-30罗大放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素质提升档案工作职业素养

罗大放

摘 要:素养指一个人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期实践、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品质形式、思维定式乃至影响成为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指档案工作者从事档案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

关键词:档案工作;职业素养;素质提升

一、档案工作的职业特点及要求

(一)档案工作内容繁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加强,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种类更加繁多,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特别是科技档案种类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庞杂,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化,从甲骨、竹片、石板、锦帛等古代档案的载体形式,到现代档案载体的纸张,还出现了新的载体材料,如磁盘、光盘、磁带、金属蜡板以及照片等。档案生存状态多样化,从实物档案到声像、电子档案等多种状态共同存在。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即档案管理智能化、包括馆藏数字化、存取自动化、空间虚拟化、利用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这是现代社会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只熟悉传统手工作业和简单服务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其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档案工作内容的专业性

档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一整套专门的理论、原则、标准和方法,还有许多职业技术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档案工作就是根据这些标准、规定,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及销毁等管理工作。因此,档案人员要接受档案方面专门培训,形成专业习惯和档案意识共同体。

(三)职业道德水准的特殊性

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只能做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幕后英雄”,淡泊名利,自我牺牲,无私奉献,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埋头做好本职工作。

二、档案人员基本现状

(一)知识结构不均衡、专业人员偏少

一般人认为档案工作是简单的整理、保管、借阅利用等,没什么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干。随着社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从实物管理到信息管理、资源共享转变,从手工管理到智能化管理转变,从注重保管到重视利用、提供服务转变。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毕业于档案专业的人员相对偏少,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均衡、专业人员偏少的问题正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职业倦怠现象频现,档案意识不足

档案工作的单调性、重复性等因素极易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认识、生理、工作态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使职业倦怠现象频发。有些档案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地位低下,工作没多大价值和意义,难以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工作上表現于懒于钻研,被动应付,得过且过。这种现象一旦产生,将对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创新意识不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收集、整理、保管、借阅利用,而是运用高科技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管理知识,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管理,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信息共享服务。在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的时代,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才能适用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三、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

档案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是指出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保管、档案行政以及档案利用等工作中,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也是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最基本的要求。

(一)保护历史真实的面貌

档案管理人员应将人们历史活动的记录真实地保存下来,并要保证它的完整性、真实性及安全性,以适当延续档案寿命,将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然而人们可能会出于不同阶级的利益,做出篡改甚至毁坏档案等许多破坏性的活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客观公正地按照自身的义务去履行自身职责,对于任何篡改文件和档案的事件要坚决抵制,以防止人们隐瞒或歪曲事实,破坏历史证据,致力于保护历史数据的真实性。

(二)对档案管理事业充分热情与忠诚

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价值,是在他们所从事的档案管理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忠于职守,为了达成工作目标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愿意在档案管理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一切,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达成人生的价值。

(三)具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条件性工作,主要是为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多种工作提供服务的,因而服务性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特性。所以,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为是否能将服务置于首要地位。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将服务工作做好,应该对档案管理的服务性有充分的认识,形成主动积极的服务意识,努力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

四、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路径探讨

(一)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档案管理是政策性、原则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档案人员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遵纪守法,恪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保证档案实体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

(二)树立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切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与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要有执着不渝的专业精神,把档案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信念要坚定不移,不能妄自菲薄,见异思迁。其次,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档案工作要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多项档案工作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办事。再次,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外提供服务。最后,要养成扎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在档案资料的收集、科学管理、提供利用等各环节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档案既是物质载体,又是文化知识的载体。这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不仅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相当深度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影响和决定了档案事业的发展水平。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档案工作的专业基本功,并在业务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才能成为本职工作领域中的内行、专家。为此,要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学习更新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基本技能,提高专业素养。

(四)关注档案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工作,耐得寂寞,甘于清贫,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优秀的档案工作者特有的素质。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才能适应繁重工作的需要。为此要尽可能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产生愉快、满足的积极心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总之,加强档案工作管理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档案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档案工作的质量。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只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担负起社会所要求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角色,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素质提升档案工作职业素养
浅谈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探析全程管理视角下如何贯彻落实“344”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试析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