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氏旋风”再刮两岸

2017-08-30王建民

世界知识 2017年15期
关键词:绿营柯文台北市

王建民

7月2~3日,由上海市与台北市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双城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双城论坛”受到海峡两岸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当前两岸僵局背景下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其中,台北市长柯文哲在举行“双城论坛”前后提出了一系列“两岸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政治效果,对蓝绿两党形成新的压力。而柯文哲能否“脱绿超蓝”,走出一条打破目前两岸关系僵局的新路,值得观察。

柯氏“两岸论述”的新突破

柯文哲尽管不是台湾地区当政者,但作为台湾首善之区台北市的市长、以“白色力量”崛起的一个政治人物,他的两岸言论与两岸政策论述颇受关注。当选台北市长以来,柯文哲不断提出一些两岸关系新论述,并且逐渐进步与完善,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特别案例与现象。

2014年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之后,作为一个绿营人士,能否延续过去蓝营市长与大陆合作建立的“双城论坛”,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柯文哲很有政治智慧,没有追随绿营既有的两岸对抗路线,而是大胆地开拓了两岸关系的论述。为了能够继续顺利举行“双城论坛”,他提出了新的两岸政策主张,尤其以所谓的“一五新观点”(2015年提出)为核心。其主要内容为:尊重两岸过去已签署的协议和互动的历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础上,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则,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精神,促进交流,增加善意,让两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在当时岛内政治环境下,一个原本所谓的“墨绿”人士能够有这样的两岸态度与立场,是一种进步,应该给予掌声和肯定,这也是“双城论坛”得以顺利举行的背景。后来,柯氏“尊重……历史,在既有政治基础上”这一论述模式为蔡英文在2016年5.20就职讲话中所采用。

今年以来,柯文哲的处境与面临的形势同过去有很大不同。一则是他的施政表现远不如预期,争议甚大。他所执政的台北市有十多个司局长先后走人,其民调支持率大幅下滑,施政满意度在六个直辖市中排在最后。二则是台北市要举办世运会,大陆能否派团派人参加,直接关系到世运会的成败与柯文哲个人的政治声望。三是在蔡英文两岸路线受到强烈质疑及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之下,“双城论坛”能否顺利成功举行,关系到台北市的发展和柯文哲个人的政治命运,等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为扭转不利处境,开拓新局,柯文哲将“双城论坛”作为重要突破口,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两岸论述,受到两岸各界广泛关注。6月9日,柯文哲没有选择“独派”媒体,而是选择与大陆关系良好、政治立场明显的中天电视台接受专访,政治用意明显。在专访中,柯文哲明确表示,“当今世界上,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不是问题,而是一中的内容为何,这不只是台湾关心、整个世界都在关心。”他进一步表示,“两岸需要互相谅解,我们了解与尊重中国大陆政府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这种策略性的“一个中国论述”,虽不能令大陆完全满意,但因其出于一位绿营人士之口,仍不失为一大进步,为随后“双城论坛”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7月2日,在上海举行的“双城论坛”上,柯文哲又表示,两岸关系是影响台湾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如果以人民福祉为目标,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同追求两岸人民更美好的未来,现在面临的一些僵局是可以克服的。这一表述应当是柯文哲较为完整与系统的两岸新论述,虽然没有讲“九二共识”,但首次明确提出“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过去称“精神”)与“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等于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与精神),当然要给予肯定与认可。

不难发现,柯文哲在两岸论述上越来越有智慧,更多地诉诸两岸民众利益与情感。他逐步接受了大陆的论述方式与语气使用,提出“两个有利于”,即强调“在这项原则之下,关于台北跟上海的城市交流,只要有利双方人民的,我都不会拒绝;只要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我都不会拒绝,都会去做。”柯文哲在上海“双城论坛”上表示,过去30年的两岸交流,证明人民的利益、需求才是政府努力的目标,“交流、人民、利益”成为他两岸论述的重要着力点。7月3日,柯文哲在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时又强调,“两岸关系紧张,台商也有压力,人民福祉当作第一重要。”

柯文哲颇具智慧的两岸论述,对国民两党的两岸路线论述将产生重要影响,提出诸多新挑战,也给整个台湾社会一个重新思考两岸关系发展的机会。

“双城论坛”的独特价值

马英九任内,在两岸双方共同坚持“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的情况下,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与互利合作格局,两岸建立了包括两会协商在内的多个重要沟通、协商互动平台,对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蔡英文上台执政后,由于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两岸重要协商、勾通机制中断,对两岸关系发展带来很大冲击。曾对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的国共合作,因岛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其功能与影响力大大弱化。其他民间互动平台的功能與作用更为有限。民进党上台之初,大陆也曾努力推动与岛内蓝营县市(其实是“非绿县市”)的交流合作,但由于争议大和绿营的抵制与反制,效果不佳。在当前两岸陷入僵局的情况下,能否举行“双城论坛”、延续两岸两大城市间这一重要合作平台,备受外界关注,也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

在柯文哲迫切期待并释出重大善意的情况下,大陆方面也很看重这一特殊的重要平台,表达了积极态度与善意。6月19日,台北市与上海市同时宣布于7月初在上海举行“双城论坛”。在“双城论坛”举办期间,柯文哲不畏压力,与张志军主任举行了会面和“闭门会谈”,将原本城市之间的合作上升为两岸关系的重要事件。论坛结束后,上海市与台北市签署了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与台北市内湖区交流合作备忘录》《上海市与台北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交流合作备忘录》等四个协议,推进了两岸两市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说,“双城论坛”作为当前时局下两岸之间一个特殊的重要互动平台与机制,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台北市蓝绿及无党籍地方民意代表加入此次论坛,更彰显出这一平台的独特价值,提高了柯文哲的政治声望。从事后民调看,柯文哲的此次大陆之行与本届“双城论坛”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超过了预期的效果。柯文哲返台后,其民调显著回升,远超越了蓝绿两位党主席。《中国时报》于7月10日公布的“政治人物声望调查”显示,柯文哲的满意度以37%高居第一,远高于蔡英文的15.3%与吴敦义的14.1%;柯文哲的不满意度仅有4.8%,远低于蔡英文的38.1%与吴敦义的32.9%。这一结果对蓝绿两大阵营有重要启示。

国民党两岸政策论述何去何从

两岸问题是台湾岛内各政治势力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蔡英文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虽然提出了“九二共识事实论”“维持现状论”与“中华民国宪政论”等两岸论述,但始终走不出两岸“一边一国论”与“反中”“台独”的死胡同。绿营中生代中的一些人也试图另辟蹊径,提出“知中”“友中”“和中”与“亲中”等两岸新论述,其中尤以台南市长赖清德提出的“亲中爱台论”最受外界关注。可是在绿营的压力下,他们又都止步或回到了强硬的“台独”立场。原属绿营、无党籍的柯文哲在两岸问题上提出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与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当然在当前岛内的政治环境下引起了震动,影响不可忽视。他的两岸新论述,挑战了绿营,给蔡英文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同样对国民党与国民党主席吴敦义的两岸论述提出了挑战。

两岸议题本是国民党在岛内政治斗争与政治博弈中最大的资产与政治优势。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才能实现两岸和平发展,才能给台湾带来更多的和平红利,这一点从马英九的八年执政得到了充分证明。失去了这一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就会陷入僵局与动荡,台湾民众利益就会受损,蔡英文的执政乱局就是铁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不是坚持与进步,而是不断后退与倒退,变得更为保守,甚至两岸论述有民进党化趋势。洪秀柱在短暂的党主席任内,希望超越国民党主流派主张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实现“一中同表”(其实就是坚持“中华民国宪法”,维护“两岸一中”精神,体现两岸“分治不分裂”),“依法”共同追求未来的国家统一。然而,洪秀柱的两岸政策论述却受到国民党内部保守势力甚至泛蓝主流媒体的强烈反对,“一中同表”被污名化,洪也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中败北,被党内的“一中各表”派、“现实主义”代表吴敦义取代。然而,吴敦义尽管认同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与炎黄子孙,坚持“九二共识”,明确反对“台独”,但却更强调“一中各表”,坚持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路线。尤其是吴敦义与党内主流派把“一中各表”作为国民党两岸政策的主轴,作为国民党对抗民进党的“救命稻草”,国民党秉持这样的理念,当然无法凝聚党内士气战胜民进党。

如今,曾自称“墨绿”的柯文哲公开表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认同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就是在相当程度上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倡导两岸关系回到理性、正确的路线上。但遗憾的是,这一表态,连当今的国民党政治领袖都没有明确公开表示过。可以说,国民党需要深刻反省,深入检讨自己的两岸论述。如果国民党连最具优势的两岸论述都不能坚持与向前推进,甚至还在倒退,那未来国民党如何能够壮大发展?

能否产生“柯文哲效应”

柯文哲提出的两岸新论述与“双城论坛”的举行,反响如此之大,那么,在台湾绿营地方执政县市是否会产生“柯文哲效应”或出现“柯P模式”(P是Professor,柯文哲曾是台大医学院教授,绰号柯P)?即绿营地方执政县市首长也复制柯文哲的行为,提出两岸新论述或到大陆参访?就当下台湾政治环境而言,这种效应是很难发生的,也是难以实现的。确实,在柯文哲提出两岸新论述之时,绿营中生代的一些人也相继提出“知中”“友中”“和中”与“亲中”的表述,对大陆表达善意,甚至希望执政县市与大陆能进行交流合作,但这些偶然的表述很快停止,没有下文。这显然是受到背后绿营势力的强大压力!即使民进党地方执政县市首长希望开展与大陆的交流合作,但很难获得蔡英文当局的核准。大陆也不可能在此敏感时期,允许民进党执政县市首长到大陆参访(完全不同于马英九执政时期绿营县市到大陆参访的背景),而由此释放错误的政治信息。

柯文哲的“两岸新论述”与“双城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对蔡英文的两岸论述形成显著压力,而且也将引发柯文哲与绿营关系、尤其是民进党关系的微妙变化。一向与柯文哲有深刻矛盾的民进党台北市民意代表王世坚痛批柯文哲“厚颜无耻”“向大陆输诚以遮掩他的市政无能”;“激进台独”势力也一直攻击柯文哲,在他登陆上海之前还到台北市政府抗议,高喊“柯文哲的中国梦是春梦”“柯文哲没有第二任期”。在柯文哲返台时,20多个“台独”组织到机场抗议,攻击他是“政治小三”。如何处理与柯文哲的关系,成为民进党的两难选择。

能否走出一条“脱绿超蓝”的新路

柯文哲自称“白色力量”,并在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中一举夺取市长宝座,造成一股政治旋风,称为 “柯文哲现象”。于是不少学者将柯及所代表的所谓“白色力量”称为第三势力。

但外界普遍认为柯文哲属于泛绿阵营。在上次台北市长选举中,柯文哲是在与民进党通过党内选举机制胜出的人选公开竞选中胜出的,某种意义上柯是代表整个泛绿阵营参选的,民进党是全力支持柯文哲的。

在上次市长选举中,柯文哲公开表示他不只是“深绿”,而且是“墨绿”,以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与颜色,求得胜选。当选台北市长以后,柯文哲尽管在两岸论述上有进步,有善意,但没有改变他的“绿营”立场。在台北市长任内,柯也存在一些“去中国化”行为,同时公开颂扬日本殖民统治,引起很大争议。特别是在2015~2016年台湾“立委”与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柯文哲不断为代表激进“台独”势力的时代力量参选人与蔡英文站台。

当然对于民进党的思想,柯文哲也不是照单全收。可以说,柯文哲以及他所代表的社会势力总体上虽是绿的,但有“区(隔)绿”与“脱绿”迹象,可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三势力。之所以有人称其为第三势力,是因为他没有加入民进党,支持者中除了绿的,还有蓝的(淡蓝与浅蓝)和其他民众(如中间选民等)。

如今在兩岸议题上,随着柯文哲的路线调整与转型,他是否会超越蓝绿或“脱绿超蓝”走出一条新路,成为真正的第三势力?目前看依然是困难的。2018年的台北市长选举将是一个重要关键点。

民进党与柯文哲是分道扬镳还是忍痛合作,对双方都是考验,对民进党更是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与柯文哲决裂,在未来的台北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派出自己的候选人参选,至少会形成包括国民党、柯文哲与民进党党员在内的多位参选者,如此一来,柯文哲与民进党均有可能双输,让国民党渔翁得利。这是民进党绝对不愿看到的结果。如果国民党真的取胜,夺回台北市长宝座,就等于宣告了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的消亡,尽管柯文哲未来仍可能在岛内继续扮演一定的政治角色。

如果民进党为了彻底消灭与打败国民党,继续支持柯文哲参选台北市长,让柯文哲当选,柯文哲当选后一定会回报绿营选民,再加之未来柯没有连任的压力,所以当选后柯虽然可能会延续既有的两岸论述,但总体上很难走出绿营的阴影,走出第三条道路。

但是柯文哲以其无党籍身份、台北市长的角色、日益成熟的政治智慧,在回避两岸政治敏感议题下继续延续他的两岸论述,继续推动“双城论坛”的举办,在两岸之间扮演应有的角色,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绿营柯文台北市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寒冷的子宫
清前期“改土归流”地区的绿营变迁研究——以贵州大定镇为例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
台当局全力化解大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