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深圳大学城和大学梦
2017-08-30
记者手记
某天,编辑向我“扔”来一条有关深圳多所名牌大学同时开建的消息,那里面有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名字,它们都宣称要建“深圳分校”。我明白编辑的意思,想做一个类似“深圳高校大跃进”的报道,我对此也很赞成。但是,当这个选题真正开始操作之后,却发现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采访对象,几乎都对深圳在高教事业上的雄心赞不绝口——他们不仅包括已在深圳办学的大学分校校长等直接利益相关者,也包括体制内外的教育研究者等没有利益相关的第三方观察者。他们罗列出一大堆现实的理由证明,深圳大举兴办大学,是一件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事情。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是我去深圳大学采访时路上的遭遇。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当我打车路过深圳南山科技园时竟遭遇了堵车,滴滴司机解释说,这个科技园聚集了深圳市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包括腾讯总部大楼。当我向他抱怨深圳竟然在周末的早上还堵车时,他带着一点自豪地说,“你是新来的不知道,我们深圳人周六都是上班的,所以今天早上照样有早高峰。”當时,我生出很多感触。特区成立近40年来,这个已经不算年轻的城市依旧像它刚诞生时那样朝气蓬勃、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圳办大学,确实并非像全国很多其他地方那样是为了搞政绩工程或发展房地产,而是真正有着内生需要,尤其在我采访了深圳大学城的管理者之后。
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事情又没那么简单了。
根据长期研究高教事业的专家观察,虽然深圳需要大学,但深圳在如何办大学这个实际问题上却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那些名牌大学分校的处境,并不像深圳教育主管官员们描述得那样美好,甚至可以说还存在不少危机与隐忧。一些分校的实际操刀者们,既对本校区的保守谨慎颇多抱怨,也对地方政府的区别对待政策有所不满。至此,我才算对此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高等教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作为该领域的新手,深圳可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甚至是弯路要走。然而,我想用一句老话来结尾: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封面反馈
@静水深流:名校异地办学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教学质量,创出品牌,而不是为了自身利益做华而不实的事情。急功近利,盲目跟风,最终失去办学的宗旨,将得不偿失。
@三打红孩儿:城市可以平地起高楼,大学大兴土木也可以看起来有模有样,但是底蕴这东西却是强求不来,也速成不了的。
读者来信
《谁能逃过终极审判, 谁又能充当判官》
当人性被置于不同的环境,它就会被挤压成不同的形状,这是被无数次验证的事。(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