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重燃与西方一体化信心
2017-08-30张弘
张弘
追求与欧洲一体化是乌克兰自独立以来的外交政策之一,这不仅是一种外交优先方向,而且还是一种经济自由化和政治西方化的选择。与此同时,独立以后的乌克兰还小心地与北约发展一种伙伴关系,寻求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寻找一种安全平衡。但是,在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乌克兰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平衡关系被彻底打破。乌克兰已从与欧盟政治、经济的一体化扩大到安全领域的全面一体化,融入欧洲和加入北约成为波罗申科政府外交和安全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
“通俄门”把乌克兰带入地缘政治
斗争“泥潭”
2016年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在一定程度上使“乌克兰危机”演变成为“乌克兰僵局”。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竞选中对普京大加赞赏,批评奥巴马政府浪费美国外交和经济资源在世界各地推广“民主革命”,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给美国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在选举结果公布之后,与奥巴马立场不同的特朗普让乌克兰危机中的各方不得不重新审视局面,无论是基辅还是莫斯科都希望白宫新主人能够拿出解决危机的新方案。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顺利,特朗普当选伊始就深陷“通俄门”漩涡,建制派政治力量与特朗普总统之间的斗争导致美俄关系处于困难的停摆状态。直到今年7月汉堡G20峰会期间,特朗普与普京的会面才得以实现。但是,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似乎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互不让步,特别是在如何化解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各自特殊的国内政治环境使得特朗普和普京不敢在乌克兰问题上越雷池半步。自入主白宫以来,持续发酵的“通俄门”调查不仅迫使特朗普的安全顾问弗林辞职,而且也影响到特朗普安全和外交团队的组建。就在7月7日的“双普会”后,《纽约时报》在7月9日爆料,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在去年美国大选期间曾跟一名与俄罗斯政府有联系的律师会面。美国媒体还披露,特朗普在G20峰会期间曾经与普京私下会面。国会和媒体的死缠烂打让特朗普的对俄政策如履薄冰,无论是真心还是故作姿态,改善与俄关系已远远超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范畴,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敏感话题。普京也同样面临着民族主义的压力,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018年总统选举,希望继续执政的普京绝不敢在涉及民族感情和国家安全利益的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普京的政策选择空间更是十分有限。正是在这种类似的国内政治压力下,“双普会”能够取得的成果实在是乏善可陈,美俄迅速改善关系的预期正在演变为美俄关系搁浅的现实。
被重新激起的西方化信心
2017年7月10日,在北约—乌克兰委员会会议上,波罗申科(右)宣布,乌克兰开始讨论加入北约的行动计划。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左)表示,北约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与北约发展更亲密关系的努力,并帮助乌克兰进行改革以达到北约的标准。
事实上,自2014年的危机之后,乌克兰向西方靠拢的进程并不顺利,欧盟成员国批准乌“联系国地位协定”的过程遭遇了荷兰公投的否决。对于乌加入北约的要求,北约成员国中的德国和法国也明确表示,短期内不具有操作性。可以说,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在处理乌克兰的西方化请求时都小心谨慎,担心被乌克兰冲突“引火烧身”。支持乌克兰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强化与北约的关系,成为西方与俄罗斯关系中的不稳定性因素。欧盟和美国更希望将乌克兰改造成为一个亲西方的地缘安全缓冲空间,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乌克兰新政府希望迅速西方化的梦想正在逐渐演变为一场“万里长征”。不仅乌克兰自身没做好成为西方社会中一员的准备,而且西方国家也未打算将接纳乌克兰作为解决地缘政治危机的选项。
不断发酵的“通俄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乌克兰政府的担忧,乌克兰政府一度十分担心成为美俄关系缓和的“牺牲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迟迟未能实现与特朗普的会面,直到6月20日才得以首次面对面交流。美俄领导人在汉堡G20峰会见面后不久,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便造访基辅,随行的还有美国新任乌克兰问题特使沃尔克。蒂勒森的基辅之行不仅是安抚波罗申科政府,更多的是特朗普政府希望在打破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僵局方面表现出新姿态。
美俄关系缓和预期的落空,不仅使波罗申科政府终于放下了“被牺牲”的担忧,同时更重新燃起其加快西方化的信心,这不仅包括推进其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还包括安全的北约化。
首先,乌克兰加快了与欧洲一体化而进行的自身改革进程。在美国、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援助和外交压力之下,2015年以来,乌新政府在经济上实施了痛苦的财政和税收改革,在政治上加大反腐败的改革力度,先后通过了《政治清理法》以整顿公务员队伍,通过修改政府采購法案和公务员财产电子公示法案,增加政府采购的透明化,以及官员财产的公开力度。乌克兰还取消了法官的司法豁免权,并撤销了议员指派法官的权力。此外,IMF在4月发布报告,呼吁乌克兰两大反腐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国家反贪局展开更紧密的合作,敦促乌克兰设立一个专门的反腐法庭。5月15日,IMF负责乌克兰事务的官员罗恩·范勒登向乌克兰总理格罗伊斯曼罕见地传递了一封信件,敦促乌克兰当局确保国家反贪局的反腐行动不会受到干扰。可见,外部压力推动了乌克兰在政治、经济和司法领域进行了诸多的改革。
自2016年开始,乌克兰的政治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涉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司法、行政、土地和退休金改革都遇到较大阻力。特别是在设立反腐败法庭、以及土地法和退休金改革等方面,政府在议会中遇到的反对压力越来越大。目前,IMF正在推动格罗伊斯曼总理进行退休金改革和土地改革,并从司法和行政上加大反腐败力度。在7月10日举行的欧盟—乌克兰峰会上,总统波罗申科明确表示,乌坚定不移地走同欧盟加快一体化进程的道路。他呼吁,双方尽快开始制定一体化路线图。但是,欧盟关注的重点并不是一体化的速度,而是一体化的质量。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指出,乌方在反腐败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够,反腐效果不佳,这会对乌克兰的欧洲一体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7月9日访问乌克兰时,也对其国内各领域的改革进程表示关切。他呼吁,乌方继续推进政治和经济改革,加大反腐力度,提高乌克兰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其次,乌克兰开始国防与军事北约化的改革。在乌克兰危机之后,新政府积极主张加入北约。2014年年底,乌议会表决放弃了不结盟原则,同北约开展深化合作,但并未从法律上明确加入北约的方针。2017年6月,乌克兰议会继续修改现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原则法》,从法律上正式把加强同北约的关系并最终加入北约定为乌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在7月10日的北约—乌克兰委员会会议上,波罗申科宣布,乌克兰开始讨论加入北约的行动计划。他表示,目前乌克兰希望通过实施一项三年国防与军事改革计划,争取在2020年前达到北约标准。北约方面也不同以往地积极回应了乌克兰的倡议,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与北约发展更亲密关系的努力,并帮助乌克兰进行改革以达到北约的标准。北约承诺在未来三年继续提供援助,帮助乌克兰在军事上符合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标准。
尽管目前波罗申科明确表示不会马上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但启动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达标计划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要知道符合“成员国行动计划”标准是北约吸纳新成员国的前提条件,此举标志着乌克兰与北约一体化又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双方的合作领域和水平都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冷战结束后,北约一直没有放弃扩大的企图,不断填补东欧地区的地缘政治空白点是欧盟安全的内在要求。在乌克兰东部冲突爆发之初,北约国家忌惮惹怒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十分谨慎。北约成员国对于基辅要求加入的呼吁也反应冷淡,公开指出其在未来二三十年都不可能具备加入的条件。一些北约新成员国在冲突初期小心地介入调停,避免直接卷入顿巴斯地区的军事冲突,即便给予乌克兰援助也仅限于诸如军用口粮、军服、夜视仪和炮兵侦察雷达之类的非进攻性装备。
如今,北约正在从乌克兰危机之初的惊慌不安中走出来,将大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部署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地区,快速决定吸纳黑山加入北约,北约重新找回了作为全球最大军事集团的自信。如今北约对待乌克兰的立场是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帮助乌提高防御能力和军事能力,其目的就是一个——抵消俄罗斯的军事影响力。特别是在特朗普与普京汉堡G20峰会见面之后,北约对乌克兰要求加入的立场开始松动并发生微妙的调整,同意启动“成员国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梦想正在悄悄地转化为行动计划。此举不仅影响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也会对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乌克兰加快西方化的影响
首先,乌克兰的北约化带来的安全压力。其实,俄罗斯在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就十分明确,那就是北约继续向俄罗斯边境靠近有可能引发俄罗斯的反制。可见,乌克兰的北约化之路仍然有着巨大的安全风险。2015年9月,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北约向俄罗斯国界的任何推进都会促使俄采取保卫国家的应对措施。他同样指出,乌克兰所声明的加入北约的计划只会带来遗憾。2017年7月10日,佩斯科夫又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意味着北约军事基础设施进一步接近俄罗斯边境,这无助于加强欧洲的安全和稳定。就在波罗申科于北约—乌克兰委员会会议上宣布三年的国防改革计划之后不久,来自东部冲突地区的分离主义组织头目扎哈琴科就宣布,顿巴斯地区倡议计划在三年内建立取代乌克兰的“国家”——“小俄罗斯”,并呼吁乌克兰其他地区加入其中。《俄罗斯真理报》对此新闻进行报道的标题直接就是《乌克兰正式分裂,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建国》。普京应对烏克兰北约化的立场十分清晰和强硬,这种公开的外交施压和分裂威胁确实值得乌克兰和北约领导人认真对待。
其次,乌克兰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的国内政治压力。正如上文所说,乌克兰的政治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目前格罗伊斯曼总理极力推动的土地法改革和退休金改革都具有较大的政治风险,不仅涉及寡头集团的核心利益,而且也关乎老百姓的生活和养老。乌克兰独立以来,政治格局就较为分散,特别是在2014年的广场革命之后,在议会中没有任何一个政党的席位超过20%,波罗申科总统领导的“波罗申科联盟”党与前总理亚采纽克领导的“人民阵线”党联合组阁。执政联盟在议会中共有235席,由“波罗申科联盟”和“人民阵线”两大政党(共227席)及八名独立议员组成,这也是历任政府中力量最为薄弱的执政联盟。因此,在重大改革政策上必须寻求反对党的支持。自从激进党、祖国党在2016年初退出执政联盟后,其领导人利亚什科和季莫申科一直在寻求对格罗伊斯曼总理的弹劾行动。反对党曾在2016年末试图发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波罗申科总统不仅要面对来自外部的安全压力,还要小心应对来自反对党的政治压力。6月,俄罗斯官方媒体不断放出弹劾波罗申科的新闻。而在“双普会”之后的7月19日,俄官方媒体《俄罗斯报》《消息报》继续放出乌克兰议会反对党计划弹劾波罗申科的消息,甚至分析可能的继任者。可见,乌克兰的欧洲一体化改革不仅受到来自反对党的干扰,而且还有来自俄罗斯的巨大政治压力。
“双普会”的结果意味着,美俄改善关系的愿望暂时搁浅,这使得冷战结束后的东西方矛盾回归。俄罗斯与西方不仅在安全领域互相敌视,而且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也愈加明显。欧洲一体化和加入北约是乌克兰政治精英集团多年来的重要诉求,也被莫斯科视作其与西方关系的红线。一方面,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冷战结束后已经大不如前,持续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严重限制了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支撑其与北约发动长期的军事对峙;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政治中野蛮生长,限制了大国关系回归理性的速度。乌克兰的西方化进程有其历史必然性,如何掌控西方化的速度和深度考验着乌克兰精英的智慧。
(作者为中国社会学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