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7-08-30杨冷木
杨冷木
摘要:基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明白数学不单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应该提升学生的情商,培养他们细致缜密的思维,真正发挥数学的作用。基于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对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方法 教学与练习 思维能力
一、常用的几种常见数学逻辑思维方法
1.演绎推理与归纳总结
演绎和归纳来源于原始的数学思维方式,后经完善、总结形成一种通用的思维方式,它普遍应用于高中及大学数学教育中。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也有一些简单应用。比如,一些找规律的题目,前面例举出一些等差数字,要求学生在后面空白填上数字,其实这就用到了归纳总结,学生要对前面的数字进行归纳,找到他们之中的共有特征,进而得出答案。另外,教师使用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更多,一些定义结论的得出,需要运用推理和总结的思维。
2.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在小学生的认知中,分类比较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分类来讲,相同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来自主分类学习。比较也是一种重要方法,那些相似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比较,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更便于学生记忆。比较的方法最直观的应用就是比较大小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较常见,只要掌握方法很容易解决。
3.概括与抽象的方法
概括,顾名思义,是在大量的共同事物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用文字或公式表达出来,它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抽象的思维方式,它没有固定模型,它可以将具体事物抽象化,无依托却又独立存在。抽象思维的应用更加广泛。比如,可以从一些应用题目中抽象出一类数学模型,通过概括总结得出相应规律及解决方法,学生只需要理解记忆数学模型就可以了。当学生再遇到这类的题目就可以套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方便解题。
4.综合与分析的方法
綜合与分析法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综合法对学生整体认知事物有很大帮助。综合法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全部联系起来,从整体出发分析。一些时候,从事物的片面来看,会很琐碎,无法得出结论,但若运用综合法,整体来看就很容易找到总体之中蕴藏的规律。分析法是专一单独的对各个成分进行研究,适用于讲复杂事物简化。例如,要使学生认知数字9,可以使用算盘,将9分成多对两两不同的数字,但这些对数字各自相加,各部分和均为9,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从组成成分上认识9。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时间的不断培养和强化训练的过程。相对来讲,小学数学教育时间宽裕,且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活泛,在自然状态下不受拘束,思维方式更加多样化,这样的条件下对小学数学教育十分有利。小学正是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此时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经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的转型。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中,对各种思维方法例如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进行综合运用,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并且数学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学科,也是理科的经典代表学科。数学十分注重逻辑推理,要求学生有高度缜密的思维,通过学习数学,对形成细致缜密的个人品质也有很大帮助。虽然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简单,但要求同学们具有推理判断能力。这些判断在小学中更多的运用符号表达,在强化推理判断能力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小学阶段正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新课标向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毕竟“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这样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教学之道。
三、合理教学与练习,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1.因势力利导,用恰当的方式引出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适应时代,完成角色的转变,从过去一人独揽全局的角色中退出,转而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在教学中扮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应当运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新知识后,不要让学生做很多不动脑筋,直接带入的题,可以进行母题变形,变形后的题目看起来和原题相似,但原来的方法却不能解决这道题,这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去解决问题。另外,在引出数学问题时,可以将题目设立在不同的背景下,背景的带入,便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如一道加减法计数,可以引入小动物分苹果的背景,便于小学生认知,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方便他们发散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触发不同的思维,但是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告诉他们应从哪切入,如何进一步分析解决等。
2.注重创新,让数学课变得别出心裁
教学中还有一大问题是必须要学生集中注意力,不然老师讲的很好,学生没听到,那还是不起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态和心理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适当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使课堂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更加高效。同时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要进行课程设计,选择恰当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可以通过对形状和角度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从而依据长方形面积公式自己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当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能够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强化引导,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知识储备量少,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不断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数学的解题方法非常灵活,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不要用固有思维去束缚学生。但是,教师也一定要将题目的逻辑性解释清楚,确保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
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小学数学的教学宜缓不宜急,不同学生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等都不尽相同,不同的学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上不能“一视同仁”,要“区别对待”,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不同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优等生更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后进生更注重学习思维的形成。
5.强化训练,注重数学练习题难易程度
正所谓“熟能生巧”,练习题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不二法宝。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要以大多数学生为主,难度不宜过大,使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并独立计算。这样的练习题也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个别有难度的题目作为附加题,使个别成绩突出的学生能深入思考,享受探究的乐趣。教师通过对题目进行挑选,有针对地选择思维性强的题目,辅以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改革,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我们一定要注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理论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并对实际教学中不合理的理论进行更正,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努力做到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日常教学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真正实行新课标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1,(11).
[2]程丽,王晓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科教新报,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