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用故事进行教学
2017-08-30祁寿娟
祁寿娟
教学讲究的是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广泛存在于生活和课堂上,充满着无限的趣味性,对小学生及中学生都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充分发挥课堂作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把故事作为课前导入的部分,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故事都会出现在课本里,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总的来说初中生虽然在思想上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归根结底还没有彻底地摆脱儿童时期那种单纯的思想,他们都是大孩子。故事作为一种文体,有着它独到的一面,那就是在吸引人注意的同时还会把故事里的教学内容灌输到同学们的思想里。故事不同于古诗词,没有那种拗口的语句与深邃的思想,它的思想都很浅显易懂,在开心娱乐的同时就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出来。把故事作为课前导入的部分,可以把同学们下课时段那种活跃的思维转移到所要学的知识上面,避免了课堂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所说的内容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与课堂开始前大部分老师会讲一两个奇闻轶事或者小笑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师生互动环节加入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人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掘孩子们的潛能,老师可以把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但是不能把故事的中心思想囿于传统的解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上实现师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卧冰求鲤的故事,有的同学说王祥是一个大孝子,为了母亲不畏严寒;有的人说王祥有点傻,他母亲那样对他他应该以牙还牙;有的人说王祥不动脑子,冰那么厚,身体的温度哪如点一把火来的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看法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又不能说同学的想法不对,确实,王祥要是能生一把火也许更有效率,那么王祥要是在冰面打个洞是不是可以钓到更多的鱼呢?问题不是求鲤的方法,而是初衷。在同学们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就需要老师站出来加以点拨了。师生互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说教式的教学更有效率。
三、将故事改编为课本剧,加深学生印象
素质教育要的不是同学们记住很多很多的知识,而是要大家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好多人都认为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中出彩,点亮同学们的眼睛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把故事改编为课本剧,这样学生的印象肯定会无比深刻。例如农夫与蛇的故事,把它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在课上表演,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故事增加一个续集,充分发挥想象力,课下布置好任务,课后小组讨论编写续集,下次课上表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增进同学感情,锻炼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把课余那些看手机玩电脑的时间用在剧本排练上,也是对大家语文能力的一种提高。
四、引导学生自行创作故事,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不拘泥于格式和篇幅,以一个道理为中心来展开。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文笔,写成一篇生动的故事作文。故事不一定要有华丽的文笔,重在生动有趣,内容丰富,也不一定要合情合理,因为故事常用拟人化的写法,只要前后连贯即可,天马行空的思想可以让故事更有可读性。正是因为这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创作故事,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教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来扩写,也可以学生自己命题,最后在全班内评比,把好的故事大家一起分享,教师点评故事的内容和寓意,也可以把一些小礼品作为活动的奖励。同学们可能开始因为缺乏生活经历而写不出有哲理的故事,但是只要经过几次练习,就会得心应手。也不必每个人的情景完全不一致,同一个情景可以有不同的对话,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都是狐狸的故事,可以是狐假虎威的故事,也可以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是个人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点想法,老师与同学是最亲密的朋友,要想成为良师,必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老师与学生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教学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而故事就是师生很好的交流平台,没有那么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就会拉近,这时候老师再讲什么学生都会无比信服,老师讲着有动力,学生听着有兴趣,这样的课堂必定会是愉快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