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合同》翻译实践报告
2017-08-30王秋红
王秋红
摘 要:本报告是以《销售合同》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展开讨论。全文通过任务描述、过程描述、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总结来重现整个翻译实践过程,并运用翻译学及文体学理论,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出发,就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在翻译学理论和文体学理论指导下,报告强调受众群众在语体选择和术语翻译策略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销售合同;翻译学理论;文体学理论;翻译技巧
一、翻译任务描述
(一)翻译任务介绍
销售合同是买卖合同的变化形式,它同买卖合同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供方(卖方)同需方(买方)根据协商一致的意见,由供方将一产品交付给需方,需方接受产品并按规定支付价款的协议。销售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签订销售合同是营销员在营销活动中常见的一项法律活动。一份销售合同签订得好坏,不仅关系到营销员的个人经济利益同时牵连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合同的签订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任务性质
销售合同属于典型的法律翻译文本中的合同翻译。这类文本翻译基本上有一定的模式,要求准确性、专业性、公正性;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因此法律翻译无疑是一种交际过程。在作者(或讲话人)和读者(或听话人)之间,除了语言的因素以外,还有复杂的法律行为的表现,有诸多未知、未定的方面需要译员临时作出决定。译员的决定直接影响到译文使用者的决定,因此翻译本身是诚信务实的决策过程。
(三)委托方要求
本文涉及到了三份销售合同,委托方基本上都有一样或是相似的委托要求:乙方即译员对原作进行翻译,必须做到译文完整准确、文字流利,术语准确无误,并达到齐、清、定的标准;乙方应按时履行合同义务,遵守约定的进度。如有任何影响或是可能影响乙方如期交稿的事件发生,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乙方如若不能按期交付译稿,应提前通知甲方,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或经双方协商,也可另行约定交稿日期。
二、翻译过程描述
(一)译前准备
正式翻译之前,笔者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确认这三个销售合同有笔者一人进行翻译。经过自校之后,再有两位有相关经验的同学进行校对。经过对翻译任务的分析和委托方的要求,汉译要求必须准确,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经济经济损失或纠纷。翻译之前要对销售合同进行透彻的分析,必要时要向委托方或是相关行业人员请教。遇到专业术语或专业表述时必须要查阅相关资料,务必做到准确。
合同翻译从根本上来说属于法律翻译的一种,因此合同的语言和法律语言一样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由于原文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因此要充分考虑受众人群。译本的风格和语调要尽量的贴近原文,充分体现原文的专业性与准确性。这就要求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原文进行分析及翻译。
笔者制订了翻译计划:第一步通过查询网络、销售合同翻译的相关书籍以及合同翻译的相关知识,这对后来的翻译实践、尤其是专业术语以及语言特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搜寻了相关的平行文本;第二步是对原文语句和文体进行分析,进入翻译;第三步主要完成对译文的校正和润色。
(二)翻译过程
原文的主要难点在于其法律特征,主要包括:第一,销售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第二,销售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第三,销售合同是诺成合同。第四,销售合同一般为不要式合同。基于以上原因,销售合同翻译时要不断的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避免;理解上出错,以及逐字逐句的翻译,确保译文是严肃的法律文本。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不但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翻译,还随时记录下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在校正以及以后遇到類似的语料翻译时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一部分句子的衔接和结构进行重组和修改,尽量的避免出现翻译腔,并且要保持通篇译文术语和文体的一致。
(三)译后事项
笔者在翻译完成后,进行了三方审稿,确保译文的质量。
第一、自我审校。通过对照原文和译文,改正错字、病句以及句子衔接问题。第二、发给专业行业人员。通过行业人员的专业审校译文,再反馈给笔者。第三、通过专业人员的反馈及对受众群体的考虑,对译文的文体及用于进行修改和润色,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最后将译文发给委托方,完成译者工作。
三、翻译案例分析
(一)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类型
文体学就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去阐释文学内容和写作风格的一门学科。奈达(Eugene Albert Nida)在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提到:翻译要从语义到文体,用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在接受语中再现源语信息。我国学者严复也提出“信、达、雅”,鲁迅“要保留原文的风姿”等理论,从文体学的角度对翻译标志进行了讨论。
销售合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而,语体的风格选择极为重要。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重现在翻译过程中词汇,句子及语篇的处理。本文将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定的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形式(梁艳君2010)。通过对选词,以及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得体性进行分析。语言层面强调的不仅仅是译者对原文本进行解码,而要求译者利用不同的策略对原文进行重组,从而符合目标语的表达方式,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1、术语
例1:
原文:CIF
译文:到岸价
分析:CIF是全称是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按字面意思理解是保险和货运的成本,但在合同翻译中有一个固有的翻译:到岸付。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不能简单的按源语进行翻译。否则就会出现歧义或是理解上的偏差。
例2:
原文:SAY:US Dollar
译文:金额大写:美元。
分析:say的原意是“说, 讲; 表明,宣称; 假设; 约莫;表明; 念; 说明; 比方说;发言权; 说话; 要说的话; 发言权”。在合同的翻译中“金额”的翻译,一般需要标明大写。因而在大写之前加上“SAY”表示要求后边的数字要大写。这和平时“say”本身意思没有任何的关系。
例3:
原文:Shipping mark
譯文:唛头
分析:“Shipping mark” 中文含义“运输标志”,习称“唛头”或“唛”(mà)。其作用是便于在装卸、运输、存储过程中识别、点数,防止错发错运。运输标志通常与收、发货人代号(有的伴有几何图形)、目的港(或目的地)和批件号等组成。因而,为了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在行业中基本要翻译“唛头”或是“唛”。
例4:
原文:NEGOTIATION DOCUMENTS
译文:议付单据
分析:译文理解是“谈判文件”,但在合同翻译中此词是专业术语“议付单证”。
这类专业术语的翻译专业性非常强,需要译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翻译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种翻译工具,如:有道翻译、谷歌翻译等,也可向委托方要求提供术语库,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选词
例5:
原文:This contract is issu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clauses in which have the same effects.
译文:本合同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书就,两种文字的条款具有同等效力。
分析:“effects”原意是指“效果; 影响; 印象; 所有物”,而根据上下文,这里只能理解为“效力”。若将“effects”理解成“效果; 影响”则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不符合语境。
例6:
原文:Discrepancy and Claim
译文:异议与索赔
分析:“discrepancy”原意为“矛盾; 不符合(之处)”,“claim”意为“索赔; 声称; (根据权利而提出的) 要求; 断言”。根据与“claim”并列,从而推测出“discrepancy”应理解为“异议”更合适,而如果翻译成“矛盾”就会让人觉得这个问题是“对抗的,很难调和的”,因而,“异议”更符合语境。
四、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中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通过本次的翻译实践,笔者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法:
1、文中某些部分的内容理解有误,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产生了一些篇章的理解错误,从而产生了一些误译。主要是不熟悉专业知识、经验欠缺造成的。因而,在做译前准备工作时要更加的充分,主要是对与专业知识的涉猎。
2、对于长难句的理解不够准确,加上选词能力不强,从而造成翻译腔比较明显。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长难句。
(二)对今后学习工作的启发和展望
翻译是一个特别需要积累的过程,熟能生巧。需要非常强的双语功底,并且要具备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而,译者要确定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做大量的练习,增加知识的储备。结合翻译策略和技巧,才能拿出质量较高的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梁艳君(2010),关联-顺应模式中的词汇用意的选择与翻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李杰(2013),《冲突与控制:19世纪意大利法律与秩序》翻译实践报告,硕士学位论文.
[3]Nida & Tabe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Brill.
[4]杨红梅(2012),《翻译文体学研究》介评,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5]岳乐(2013),汉语合同文本英译实践报告,硕士学位论文.
[6]傅伟良(2010),合同翻译的第一步—读懂合同文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7]张礼贵(2007),涉外合同英语的长句特征极其翻译,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8]卢敏(2008),英语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与翻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