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源文化”引领师生可持续发展

2017-08-30李新宇

教育家 2017年31期
关键词:德育学校课程

文 | 李新宇

“福源文化”引领师生可持续发展

文 | 李新宇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是朝阳区一所素质教育示范校。学校拥有67年办学历史,一校三址,两址办学,现有教学班24个,754名学生,61名教师。多年来,学校带领师生深刻领悟“福源”文化内涵,逐步落实“品福思源”的办学理念,持续追求“这里走出幸福的人”的办学目标,努力通过“福源文化”的滋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让幸福浸润师生心田。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特色育人单位,北京市文化建设示范校、素质教育评价先进单位,朝阳区素质教育示范校、科技示范校等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构筑共同愿景,创新管理模式,让管理彰显魅力

凝聚共识,办学目标内化于心 学校在“以人的幸福、发展为本”的价值观指导下,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提炼出“品福思源”的办学理念。“福源”二字取自幸福村学区的“福”,新源里四小的“源”。这里的“福”指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突出“幸福”。就人而言,学生幸福,教师也要幸福;就教育而言,结果幸福,过程更要幸福。“源”指学校教育是生态的、本真的、源远流长、继承发展的。为此,学校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己任,将顾明远先生的题词“这里走出幸福的人”作为办学目标,确立了 “做博、实、新的幸福教师”的教师建设目标和 “做爱、美、礼、智、健、诚的幸福宝贝”的学生培养目标,把建设“幸福学校”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蕴福源文化,做幸福教师,育幸福学生,建幸福学校。

2014年以来,学校进一步梳理办学理念和思路,修订了“三风一训一理念”,重新确定了“品福思源”的办学理念、“求和、求美、求新”的校训、“真实、朴实、扎实”的校风、“博爱育人,博学育才”的教风和“乐读善问,乐学善思”的学风,绘制了“福源文化”建设蓝图,建立了以“福源文化”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努力通过“六源”措施实现“五福”目标;通过“福源1+1”激励性评价(即“幸福教师”和“幸福宝贝”)落实“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的整体目标。

“福”“源”文化凝聚了学校干部教师群体智慧,并引导教师将个人价值追求同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进而内化为教师的理想追求。践行“品福思源”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幸福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学校应成为实践幸福教育的源头,成就幸福学生的起点,应当引领教师真释教育、追求卓越、享受教育幸福,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享受幸福童年。

激发内驱,管理从制度化向标准化转变 学校在具备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基础上,2013年9月开始尝试由制度化管理向标准化管理的转变。中层干部、部门主管教师根据自己岗位职责自我制定工作标准。标准要求看得见,摸得着,定期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与评价。这样将干部、主管教师“无形”的责任“有形化”,使大家能时时对标找差,不断进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现在已经发展到在全校范围内使用标准评价。标准化管理促进了干部、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激发了教师持续学习、改进的内驱力。通过管理服务,工作中少了催促,多了主动,学校初步形成干部、教师自觉对标、自觉管理的良性循环,为师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发展奠定了基础。

激活潜能,尝试教师执行校长制2017年3月,学校开始尝试“今日做校长—教师执行校长制”。执行校长就是一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代表教师参加行政会,结合月工作重点,开展富有学科特点又展现个性特点的教育或教学活动。任期满后,在全校教师会上述职,在得与失的总结交流中再一次提升自我。这种管理模式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有效地帮助教师将个人价值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目前有16位教师入选了执行校长后备库,第一任执行校长正在进行中。虽然时间很短,但他们已经有了执行感悟:“当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那一刻,当老师的愿望通过我得以实现的那一刻,我觉得服务也是一种快乐。”

和谐的管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激活了教师潜能,让教师感受到在这个团队中的价值,感受着团队的和谐之美。

>>“幸福贝贝”管乐团参加艺术节比赛

立足队伍建设,实施梯队管理,让教师平添动力

学校本着“分层设标、分类培训、限期达标、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有效培训与评价,最大限度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提升。

干部真学习,提升服务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共8人,其中正职2人、副职1人,主任5人。平均年龄42岁,高级职称3人,区级以上骨干3人,其中语文、数学、心理学科各1人。班子成员从年龄结构、学科管理结构均属于合理搭配,可以说这是一支充满热情与活力、极具凝聚力、和谐高效的团队。学校在干部中倡导“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定位,要求干部做到三坚持,即坚持带头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坚持每天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坚持微笑迎接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在管理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学校重视干部学习和培训,做到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日常规范管理相结合,在学习、实践、总结、交流、反思中不断提升干部的管理水平,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截至今年2月,学校有8位干部先后赴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境外学习,赴西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湖北华师一附中、武汉光谷实验学校等省级重点中小学学习,干部走进高校和名校的学习率达到了100%。近两年,有4名中层干部经过选拔进入朝阳区正副职后备干部库,输送干部1名。为适应发展需要,学校还加强对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通过教师执行校长制活动,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实践中提升管理能力;通过标准化管理,创新干部考核机制,促进干部自觉对标、自觉反思,在管理中提升服务水平。

教师真研究,提升专业素养 面对教育整合、资源优化、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校努力构建“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专业发展”的教师团队。专家领军,团队引领,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影响凸显重要。为此,学校启动未名工程建设,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平台,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树立“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教师为学校创造价值”的理念,坚持研训结合,创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目前市、区、学区级骨干教师占一线教师总数的44.8%。学区及以上优秀班主任占班主任总数的39.1%。有9位教师获免听课资格,6人被评为突出贡献奖教师,有5个团队被评为和谐团队。

落实全人教育,培育幸福宝贝,让教育彰显魅力

学校确立以“培养爱、美、礼、智、健、诚”的幸福宝贝为育人目标,巧妙地将德育与学校文化、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以“务本、务实、创新、创效”为原则,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课题为引领,项目为抓手,课程为依托,落实全人教育,培育幸福宝贝。

德育体系健全,德育目标明确 德育围绕“落实全人教育,培育幸福宝贝”的德育目标,构建了德育队伍、德育课程、德育科研“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2017年,朝阳区教委德育科给予72万余元的资金,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开发了包括学科育德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和德育特色课程三类德育课程,从四个层面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组织班主任展开德育研究。

多元德育课程,唤醒生命灵动成长 一是学科育德课程,成长潜移默化。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其核心是育德。为此,学校带领教师深入学习和落实《学科育德指导纲要》,联合教学部,从语文学科入手,系统梳理小学各年级语文学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目标体系。二是构建德育活动课程,成长水到渠成。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北京市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德育活动课程,开发了“幸福来敲门”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和“向幸福出发”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具体从“感受自然”“历史足迹”“探秘科技”“巧用数学”“自救与安全”五个方面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通过“头脑风暴”“探秘之旅”“成果分享”三个板块,引领孩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观察、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收获技能。三是特色生涯课程,奠基幸福人生。为深入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指数,结合学校“这里走出幸福的人”的办学目标,2012年至今,学校以生涯教育为抓手,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6年,学校被评为朝阳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中国德育》杂志对学校生涯教育工作进行专题报道。2017年区教委专门拨款13万元,支持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此外,学校还自主研发了《小学生涯教育》校本教材,开设了生涯教育课,引入班队会,开展主题生涯教育活动。根据6-12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托学校周边资源,开发了10个生涯教育基地,丰富了生涯教育的渠道,满足了学生走出去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

多元的德育课程让每个孩子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让每个生命拥有了无限可能,唤醒了孩子们灵动的生命成长,教育也因凸显生命的灵动而更有滋味。

优化德育队伍,家校共育共赢 一是以“福源”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实现科学育人。作为朝阳区首批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十二五期间,顺利完成了三个国家级课题,今年又成功申请了朝阳区教委德育科班主任专项资金14.7万元,并申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生德育课程的路径研究”十三五课题,为开展新形势下福源班主任工作室特色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抓手。班主任工作室以课题为引领,通过专家培训、拓展活动、主题展示活动,带领全体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反思和实践能力。目前,学校班主任队伍中,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含北京市最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7人次,朝阳区优秀班主任(含“阳光杯”班主任、骨干班主任)15人次,其中1人同时荣获巾帼英雄。有5个班级荣获朝阳区优秀班集体,2个班级荣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二是以家长教师协会为抓手,实现协同育人。作为朝阳区家长教师协会试点校,家校协同工作一直作为德育重点工作之一在学校推进,并具体通过务实家长教师协会运转、扎实家长学校培训、充实家校协同育人活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共育共赢。一年多来,近40位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2016年学校文化节,数十名家长参与会场服务、学生管理,和学生同台演出。家长们还积极参与组织教辅中心活动,带来了台湾果陀剧场的资源,为“活化历史”北京示范场的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习冬奥知识,体验冰球快乐

夯实过程管理,提升核心素养,让教学焕发活力

学校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实践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抓制度,重操作,求实效 学校通过收集真信息,发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进而发现教学管理中的疏漏,修改完善了9个制度、3个办法、2个细则、1个公约,出台了相应的操作性强的奖惩制度,实现了《教育教学过时认定与处理办法》以及《集体奖奖励办法》《和谐团队评选条件与奖励办法》与教学常规管理的对接,使制度能够有效落实。

抓干部,重落实,求实效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学校要求教学干部必须做到“五坚持”,即:坚持听教材介绍、坚持每两周一次教学检查的反馈与指导、坚持听课后及时评课指导、坚持进组参加教研活动、坚持上研究课。教研组长要做到“四保证”,即:保证每周查备课、保证教研专题化、保证及时反映教学问题、保证团队齐头并进。

抓课题,重研究,求实效 学校以课题为引领,以激趣提质为根本,开展“福源6+4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的研究。将40分钟的课堂分为创设问题情景、指出研讨问题、提出探究要求、暴露资源、组织研讨、提升认识六个环节,以“四体现”(体现激情授课、体现问题中心、体现师生互动、体现讲练评结)为标准进行评价。

福源6+4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让教师走上科研之路,实现了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目标,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6+4课堂开放教学策略集》目前已经正式出版。

抓质量,重监控、求实效 一是集体会诊。根据干部学科特长,分组听课,对教师教学进行集体会诊,听课后教师先自评,然后由擅长该学科的干部主评,其他教师辅评,这既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指导,又是干部的现场培训;既提高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在互促中达到双赢。二是跟踪听课。针对问题比较大的课(C课),采取跟踪听课,帮助查找主要问题,梳理教学思路,目的不是罚,而是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三是专项调研。专项检测内容主要源于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薄弱点,其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关注平时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四是建立学困生档案。通过教学质量分析,发现影响整体水平的学困生,本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原则,制定辅导计划,建立辅导档案。为完善对学困生的管理,学校将学困生的转变纳入学校和谐团队评选条件,加强了对辅导情况的监控。

抓教研,重需求,求实效 学校引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以研促改,以研促教。我们以课堂教学实效研究为专题,以研课、说课、授课、评课、反思为活动载体,不断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出台了《常态课评价标准》《常态课免听制度》。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结合教师发展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如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教研、面向全体教师的专题性教研、面向骨干教师的提高性教研、面向教研组长的管理性教研。

践行“福源文化”,营造育人氛围,特色激活潜力

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福源”为核心,系统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精品特色项目,营造“福源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课题。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养。因此,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

第一阶段:精品带动,打造幸福宝贝校本课程体系。京剧、拉丁舞,是我校的精品课程。2014年,京剧类校本教材《福源京剧学生读本》正式出版并发行;2015年,拉丁舞剧的演出,在市、区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两项成果,均为全国首创。在这两门精品课程的带动下,学校将34门校本课程增减调整,梳理出以“我幸福”为核心的六大类12种校本课程。

第二阶段:重点打造,全面推进福源课程建设。在打造重点课程的基础上,2016年9月,学校积极践行新的课程理念,以“基础、多元、规范、创新”为原则,优化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全面构建了福源文化下的福源课程体系。新的课程通过整合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实践式学习、活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五种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爱美礼智健诚”的新四幸福宝贝。

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学校本着“师资先行、课程跟进、重点培养、全面育人”的原则打造特色品牌课程,将原有的两个精品课程福源京剧和福源拉丁进一步优化,形成学校两个特色品牌。

学校注重营造国戏文化氛围,培养和引进京剧师资,探索与专业院校合作办学的模式。几年来,社团学生得到了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杨春霞老师、朱世慧先生等艺术家的亲临指导,多次在全国妇联活动、北京市爱国主义基地校揭牌仪式、区教师节活动等全国、市、区活动中展示。学生获奖100余人次,近30名同学因京剧特长考入专业院校。中央电视台曾连续七天报道学校京剧进课堂的成果。校本课程《福源京剧学生读本》正式出版发行。

学校的拉丁舞已有16年历史,在朝阳区可谓是先行者。作为北京市第一所拉丁舞进课堂学校、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北京市金帆对接项目校,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北京市艺术节一、二等奖,并两次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社团舞蹈老师还曾接受《半边天》栏目的专访。2016年,学校大胆尝试拉丁舞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尝试以语文文本为载体,以拉丁舞的形式,将学科教学的文化植入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的语文课本“跳起了舞”。以“乐文·筑梦”为主题的拉丁舞剧专场演出涵盖了语文课本中《雪地里的小画家》《神笔马良》《王二小》等10篇课文,充分展示出我校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现代教育报、千龙网、朝阳有线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创新特色评价方式 学校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在学生中,以“合格+特长”为标准,开展“幸福宝贝”评价。“幸福三宝”针对德、智、体三方面,“幸福贝贝”针对特长方面。“幸福欣欣”评选,倡导同学们在德育上做到知行统一。“幸福思思”评选,鼓励同学们在智育上做到“四基”兼顾;“幸福笑笑”评选,激励同学们在体育上能够扬长补短;“幸福贝贝”评选,引导同学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合格+特长”。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励性评价方式不仅有精神层面奖励,更有自创的激励性奖品。通过横向的同学间比较、纵向的自己和自己比,评选出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班级、校级“幸福宝贝”。这种多元评价注重多元性、过程性,使德育与体、艺、科等多学科有效融合,力求对每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也因此获得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2人荣获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进个人。

营造特色育人环境 “福源”景观石是我校办学特色“福源文化”的标志。“福源”二字是爱新觉罗毓岚为本校题写。周围环绕的6块小石上面分别刻有爱、美、礼、智、健、诚六个字。这六个字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征集而来,是孩子们自己设定的自我成长的目标,也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教学楼大厅的“幸福宝贝主题墙”和“福源七星图”,寓意走进新四小,就是要做“爱、美、礼、智、健、诚的幸福宝贝”,在福源文化引领下,迈上成长的新台阶。“五福之门”(福之源、福之境、福之融、福之怡、福之灿),诠释着学校不断发展的历程,记载着师生共创幸福教育,同享教育幸福的精彩瞬间,凝聚着新四小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幸福一家亲”的设计将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紧密结合,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带动师生享受团队和谐之美。

学校积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引领师生内涵发展。教师例会前的“精彩瞬间”,幸福一家亲的“亲子游戏”,中秋节的“赏月品诗”等,让“幸福”成为弥漫在空气中的一种精神存在,成为潜存于教师心底最真切的感受。以“留存幸福足迹,乐享幸福童年,实现幸福成长”为主线的学生体验活动,诠释着三尺讲台内外,大千世界方圆。这里有琅琅书声的“读书廊”、互动体验的“英语角”,置身其中,学生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幸福就洋溢在背诗词、对对联、说相声、演小品、学围棋、做讲解、唱京剧、跳拉丁的每一个瞬间。

“福源”是一粒种子,它已经在新源里四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现在我们品尝到了幸福教育的果实。坚实的过程就是精彩,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坚持创新、绿色、开放,继续丰富“福源”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索如何让师生拥有一种心灵的幸福生活,让福源文化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学校课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