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规划,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2017-08-30孟淑娟

教育家 2017年31期
关键词:霍兰德职业规划职业生涯

文 | 孟淑娟

职业规划,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文 | 孟淑娟

高中阶段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随着身心的成熟,处在这个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开始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展望,有了为理想奋斗,拼搏学习的动力。多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坚持开设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背景及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学者霍兰德创立了人格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型理论,他认为,人总是选择与自己个性特征和工作环境相匹配的职业,而个人的职业兴趣决定着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霍兰德还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职业兴趣理论的核心理念,个人只有选择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符合个人人格,才能够在工作上更好地发挥潜能。因此,根据霍兰德的人格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型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职业兴趣,在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进行指导与引领,以保证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最大潜能。

随后美国著名职业学管理学家舒伯综合了多家流派的理论,提出了职业规划发展模式。舒伯认为,人的职业发展是有周期性的,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具有发展的任务。他将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而高中生正处于探索极端的试验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社会价值与就业机会等进行认识与思考的能力,开始尝试择业,并对未来有自己的看法。从舒伯的职规划发展模式来看,高中生虽已具有择业意识,但缺少经验,更不了解就业市场,所以高中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具体实施现状

众多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对于中学阶段,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懂得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有着怎样具体而实质性的联系。为了让学生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让他们学会规划职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从学生根本动力源出发,解决学生职业困惑。

准备工作 学校将实施职业规划课程的重任交付于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在课程开设之初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量表、各类大学的专业分类、每个大学的优势专业、每个专业所从事的职业、职业的工作环境、薪资报酬以及职业所需的能力、性格。心理教师还通过近几年本校的升学情况,结合以往为学生指导的职业阶段性目标,撰写了《中学生职业规划实用手册》。

职业规划课程的实施 首先,做好前期宣传工作。通过教师专业讲座与信息技术手段等渠道,向本校师生宣传职业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宣传强调职业规划与前途的息息相关,并列举各类职业与专业的信息,结合以往毕业生升学后对本专业和职业的感受,调动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求知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其次,稳步实施职业规划课程。一是认识自我。课程之初,教师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职业性格、职业锚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职业兴趣与性格。通过与学生分析测试结果,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自我。职业的选择是会随着情景与心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择业的过程中,学生要分析、意识出变化中真实的自我,对自我具有清晰的认识。二是职业探索与目标定位。教师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试,为学生确立了职业范围,结合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一步确定职业领域,并根据职业领域决定专业,为下一步设立阶段性目标奠定基础。三是建立梦想阶梯,制定阶段性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确立的专业范围,查找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排名,并根据近七年来该大学此专业的分数与重点线的分差,以及本校近七年来的升学率,得出高考所需的年级名次。然后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设立高一、高二年级的期末名次目标,进而找出目前状况与最近的阶段性目标名次之间的差距,制定出学习计划。这样把三年的时间单元化,分成一个个小的阶段性目标,让每个学生真正体会到,高考不是三年后的事,而是与每一天都息息相关,获得高考的成功,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没有遗憾的高中生活,这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价值意义所在。

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配合,学校的职业规划课程已卓有成效,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由本校的两名心理教师兼职,任务重,责任大。相比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工作量,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试数据分析,以及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目标,从自我定位到做出阶段性目标,再到监督执行,这个过程烦琐详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很多学生一开始非常感兴趣,后来涉及具体的操作和执行步骤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监管和耐性,很容易半途而废。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社会支持不足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早在1986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中学就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然时代在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在变化,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社会支持仍存在不足。从社会层面来说,作为职业生涯教育发源地,美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较为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为了进一步实施推广职业生涯教育,美国将生涯教育模式延伸到幼儿园,从幼儿时期开始,让幼儿接触职业生涯,对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认识。而我国职业生涯课程还停留在高中,在高考指挥棒促使下,成为学生进行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附加产品。其次,在家庭方面,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时,存在重学术轻技能的观念。家长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出息”,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往往不将学生个人的人格特点与职业兴趣排位首列,而是为学生选择学术型职业。这种是违背霍兰德的人格与环境相匹配职业型理论,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无心学习,毕业转行的现象。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议

成立规划课程教师团队,设立专职教师 本校虽然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仍由心理教师兼职上课。如果要想进一步完善系统,应成立专门的教师团队,确保每一堂课保质保量的完成,让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如将全校学生分组,由专职教师负责制定各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掌握组内学生的情况,制定符合该生人格与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追踪研究,为日后研究打基础。

职业规划应下移至幼儿园,形成完整体系 为了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应将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下移至幼儿园。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逐级逐步,分类分阶段进行制定目标,目标应由小至大,这样才能够长久的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内部动力,使学生始终有奋斗的目标。但应注意,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为了职业规划目标而去培养学生。

利用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 要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使家长以及社会人改变传统观念,让其清楚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正在意义。在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真正意义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个适合并能够发挥最大潜力的职位目标,而不再是功利化的为了专业而进行规划。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

猜你喜欢

霍兰德职业规划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荷兰“家畜养老院”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被纵容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