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①
2017-08-30吴有美
吴有美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安徽 合肥 230011)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①
吴有美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5-04~2016-04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胃癌根治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胃癌手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护理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发病率位居肿瘤发生率的第2位,50%以上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胃癌根治术后会加剧营养不良,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延长住院时间。胃癌患者早期无法进食,为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多通过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等方式进行营养补充。PN是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需求;EN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可保持肠道功能及黏膜完整[1]。本文收集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分析EN和PN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5岁,平均(61.20±3.71)岁;病理分期:Ⅱ期18例,Ⅲ期35例,Ⅳ期7例。入组标准[2]: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排除远处转移者、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糖尿病、消化道肿瘤复发者;知晓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年龄、性别、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1)肠外营养。胃癌术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3L营养剂滴注,包括微量原因、脂肪乳、维生素、葡萄糖、复发氨基酸等,每日维持滴注16~24h,持续滴注7d。(2)肠内营养。术后6~24h,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将300~350mL、5%葡萄糖注射液通过输液泵泵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增减150mL,在此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情况,无明显腹胀、呕吐,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将肠内营养剂(4g微量元素,38g脂肪,120g碳水化合物,40g蛋白质,0.25g维生素)以30~50mL/h速度泵入[3],营养剂温度控制在37~42℃。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泵注速度,持续治疗7d。
1.2.2 (1)心理疏导。胃癌本身为恶性肿瘤,对生命健康威胁较大。从胃癌确诊开始,到手术治疗、术后治疗整个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慌、消极情绪,降低临床依从性。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加强健康知识宣教,纠正错误认知,为后续治疗建立心理基础。术后详细介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势、重要性等,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担心。(2)营养管护理。在营养治疗时,营养管固定十分重要,应选择防水胶布,保证输注滴液管足够长,减少营养管脱落、拉扯情况出现。记录滴注管名称和标记,避免出现误用情况。在肠内营养治疗时,协助患者适当运动,观察输注管是否出现移位、滑动现象。(3)并发症处理。呕吐、腹痛、腹泻是营养支持期间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缓解其紧张情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
(1)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2)于术后1d和术后7d,测定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在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2.2 营养指标比较
术后1d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s)
注:与术后1d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一旦确诊,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不知措施等情绪,尤其是晚期胃癌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迅速降低,普遍采用消极态度接受治疗,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是治疗胃癌常见方法,胃癌患者脂肪、蛋白质、能量摄入量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后需长时间禁食,加上手术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营养不良程度更加严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4]。因此及时补充营养,维持生理活动非常重要。肠外营养(PN)是通过静脉给予营养物质,但胃癌术后长期PN会导致肠黏膜萎缩,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导致肠道功能异常、肝损害等,且价格昂贵,患者不易接受[5]。肠内营养(EN)为新型的营养方式,在术中置管,减少出血、高热、血胸方式风险。与PN比较,EN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可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机体蛋白分解,从而改善术后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6,7]。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EN利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等营养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EN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降低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功能,治疗效果优于PN。另外,在营养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如心理指导、营养管护理、并发症处理等,从而增强营养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效果,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意义重大。
[1]黄国强,于吉人,冯永生,等.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9):1839-1840
[2]刘洪一,王白石,张加金,等.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8):1166-1169
[3]朱旭峥,李峰.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比较[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2):92-94
[4]李晨,陈贵进,郭玉霖,等.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6):599-602
[5]马妮娜.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9-31
[6]田志强,吴涛,陆春雷,等.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对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0):1028-1030
[7]李雪飞. 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J]. 当代医学,2010,16(28):33-34
吴有美(1985~)女,安徽合肥人,本科,护师。
R735.2
B
1008-0104(2017)04-0103-02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