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56)杨氏3A+疗法项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项韧带钙化※
2017-08-30常建全杨才德包金莲
常建全 杨才德 包金莲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56)杨氏3A+疗法项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项韧带钙化※
常建全 杨才德*包金莲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兰州730020)
本文主要通过对杨才德副主任运用“项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项韧带钙化的介绍,从中医针灸学、针刀医学、西医解剖学、埋线疗法等各方面综合提炼,阐述其治疗本病的主要机理,临床应用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效果,作者运用本方法治疗项韧带钙化,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予以介绍,供临床参考应用。
项五针;埋线针刀;项韧带
(上接第14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不规范,工作方式、工作时的姿势也越来越不规范,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强度也越来越重,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且人们的患病也越来越年轻化,普遍化,因此,近年来对于本病的治疗也受到医务工作者极大的重视[1]。“项五针”是杨才德副主任医师采用埋线针刀来治疗项韧带钙化的一个经验之作[2-3],其病因病理[4]较为复杂,当副神经受累还可出现胸锁乳突肌压痛和痉挛[5]。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上背部酸痛并可放射到颈肩部[6]。他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人体解剖学和中医针灸学为理论基础,进而结合颈部的肌肉骨骼和韧带的生理及病理特点,专门针对项韧带损伤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法。具有经济适用、疗效高和疗程短的优势,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82例患者均来自2012年3月—2017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疼痛科门诊和住院部,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在22~56岁之间;病程3~6个月。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2例,女19例;年龄在25~55岁之间;病程3.2~5.8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要点①患者颈项部明显疼痛不适;②项韧带分布区有压痛点;③患者长期低头工作、工作强度较大、夜间睡眠姿势不当(高枕睡眠)、就诊之前有颈部外伤史;④在患者患有前斜角肌或者副神经损伤时,出现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⑤在姿势严重不当时,颈部疼痛加剧[7]。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2~56岁,性别不限;③患者在接受本治疗方法的同时,不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脏器损害的患者;②合并有糖尿病及心、脑、肾、肝等脏器疾病者;③患者在接受本治疗的同时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影响疗效;④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中途终止治疗,影响随访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2组患者治疗时,治疗组采用“项五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
1.5.1 定点本治疗方法共选取3个点:即项中点:上下项线之间,正中线一点;枢外点:枢椎棘突左右各一;肩胛点:肩胛骨内上角左右各一。
1.5.2 术前准备患者取俯卧位,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疏导,嘱患者放松(包括身体和心理双重放松),之后在需要的术区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且在助手的帮助下打开4-0#PGLA线体,将其剪成3 cm长几段,打开7#(3.5 cm长)的埋线针刀,将3 cm线段放入埋线针刀前端1.5 cm,另外1.5 cm留在针体之外,备用。
1.5.3 操作技巧①在肩胛点进针刀时,针体应该与进针点垂直,进针范围不能过大,针刺不宜过深,一般应该控制在2 cm以内;②项中点进针刀时,不能向下,一定要使针体和骨面垂直,防止误刺入寰椎或者寰枕关节处,而且进针刀的深度一定把握好,如果出现进刀深且找不到点时,此时要注意不要盲目进刀,防止刺入枕骨大孔;③在术后告知患者在三天内不可用水擦洗术处,防止感染发生;④术后告知患者以休息为主,切记过重的劳动,低头伏案工作,致使病情加重。
1.6 临床疗效治愈:患者原有的症状彻底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显效:患者原有的症状消失,颈部活动不受限,但劳累后仍感颈项部不适,经休息可缓解。好转:症状减轻,劳累后症状加重。无效:患者症状没有改善[8]。
2 治疗结果
表1 2组患者采用项五针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如表所示,2组治疗项韧带钙化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0%。2组治愈率疗效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疗效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项五针”是杨才德副主任医师根据颈椎病所呈现出软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而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治疗方案,有研究[9-12]表明,采用这种方案可以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头颈部的血液循环,这种思路主要是以颈椎病动态平衡失调来作为研究基础,力平衡失调而导致动态平衡失调所产生的结果。临床中我们常见到颈椎病的终极原因主是软组织问题,压痛点的埋线针刀治疗只是局部的问题,对缓解疼痛有效果,而肩胛提肌的损伤占颈椎病慢性软组织损伤的55%以上[13]。“项五针”的治疗,松解既松解了项韧带止点,也松解了斜方肌的起点、头最长肌的止点、头半棘肌的止点以及椎枕肌的止点。而埋线针刀可直达病所,破坏慢性病灶,于机体并无妨碍,但可打破慢性病灶的疤痕包围,使代谢产物及炎症介质得以消除,血供得以改善。
通过本临床研究可以发现,运用“项五针”治疗项韧带钙化的效果是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0%。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穴位埋线又发挥了“长效针灸”[14]的优势,治疗次数少,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施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l-3.
[2]杨才德,雒成林.穴位埋线疗法[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7-30.
[3]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等.埋线针刀-穴位埋线的新武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63-64.
[4]王根本.人体解剖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0.
[5]郎继孝,陈新民,董振风,等.正常人颈椎前屈运动的三维空间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1,22(4):265-266.
[6]邵宣.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2,1.
[7]周秉文.加强科研实践,提高颈椎病的诊疗水平[J].颈腰痛杂志,1994,15 (1):1-2.
[8]叶有才.针刀治疗项韧带钙化65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381-1382.
[9]蒋戈利,刘云洁.“醒脑开窍”针法对假性球麻痹病人微循环影响的观察[J].江苏中医药,1991,23(5):21-23.
[10]胡国强.醒脑开窍法对假性球麻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1,10(4):6-7.
[11]蒋戈利,韩宝杰,张杰,等.针刺时假性球麻痹患者REG即时效应的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10(2):41-42.
[12]蒋戈利,王国华,王鹤云.通关利窍针法治疗脑中风性假性延髓麻痹30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2):17-18.
[13]吴绪平.针刀治疗头颈部疾病[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
[14]杨才德,赵达,于灵芝,等.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S1):1-3.
Series Primary Lecture about Acupoint Embedding Thread Therapy(56) Yang's 3A+Therapy at"Xiangwuzhen"and Embedding Thread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igamentum Nuchae Ossification
CHANG Jianquan,YANG Caide*,BAO Jinlian
(Integrated TCM&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Donggang Branch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20,China)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deputy director Yan g C aide with the use of"xiangwuzhen"and embedding thread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igamentum nuchae ossific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d the main mechanism,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erapeutic effec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acupotomy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 anatomy,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and other aspects comprehensive extraction.The authors applied this method to treat ligament calcification, and has obtained the good curative effect.It would be introduced,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xiangwuzhen;embedding thread acupotomy;ligamentum nucha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5.052
1672-2779(2017)-15-0119-02
:李海燕本文校对:马鸿斌
2017-05-18)
(未完待续)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No. GZK-2015-58】
*通讯作者:139931627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