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研究

2017-08-3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宅基地意愿农户

刘 林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研究

刘 林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依托山东省禹城市2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别研究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宅基地流转意愿在农户宅基地退出动机形成中的中介作用及其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数、非农就业比率等对流转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宅基地闲置情况、非农就业比率等对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影响;考虑宅基地流转意愿对退出意愿的中介作用,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比率、其他参保比率对退出决策有显著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对宅基地退出意愿起较明显的促进作用(0.486)。基于此,应从政策制定层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结构方程; 宅基地流转; 宅基地退出; 农户意愿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综合功能的承载体,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最基本的居住保障。但由于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宅基地管理不完善,农村部分地区陷入了人口减少与农村宅基地增加的怪圈,农村宅基地规模大、面积超标、一户多宅、闲置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1-3]。由此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也出现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在流转问题上,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应该流转”。在实践中,农村很多地区早已存在农户主导的自发流转的“隐性市场”[4],虽不合法,但是客观上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农民收入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允许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用于村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补偿。”由此可见,国家鼓励在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下,积极探索集体主导的宅基地流转与有偿退出的创新模式。由于宅基地强烈的社会保障性质,在以集体经济组织或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宅基地流转与退出过程中,农民自身的动机与意愿应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因此,了解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于评价农民宅基地流转条件成熟度以及差别化制定流转政策有重要意义。

现有关于宅基地流转意愿或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的文献较多,研究范围包括了东中西部[5-6]、发达与欠发达地区[5,7-8]。但是在宅基地流转与退出合并研究方面,现有文献大多是理论研究,关注于宅基地流转与退出的机制,没有关注到流转意愿对宅基地退出的中介效应。因此,本文采用山东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SEM)建立自变量与流转意愿强度和退出意愿强度的关系,探究宅基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宅基地流转意愿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中介效应。

1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6年9月份对山东省禹城市2个乡镇的农户问卷调查。考虑到问卷设计的复杂性约束和调查的真实性要求,本次调研都采取访谈式调查,以期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本次调查共有有效问卷204份。运用SPSS 20.0中的Cronbach’s α系数进行信度检测,显示克朗巴斯系数达到0.709,表明原始数据能反映主体特征的真实度。

问卷设计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受访农民的个人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农户家庭数据,主要统计家庭基本信息(包括户籍人口、非农就业人数、家庭收入等内容)、宅基地及自建房情况(包括宅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自建房的数量和质量等内容)以及农户认知与意愿情况(包括宅基地的权属认知、政策了解程度)。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农户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对于这2个方面都设置2个问题。以流转为例,问题1,您是否愿意进行宅基地流转?问题2,您愿意或不愿意的程度如何?问题2通过受访者打分得出1~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示越愿意或越不愿意。

2 描述性分析

样本中,无论是流转意愿还是退出意愿,选择“不愿意”的农户都占绝大多数(分别占83.4%和90.2%),两者都不愿意的占80.4%,说明调查区域当前农户流转或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总体上并不强烈,而表示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更在少数,不到10%。研究还显示,宅基地流转意愿与退出意愿具备一定的相关关系。在愿意进行宅基地退出的20个农户中,有19个农户愿意进行宅基地流转,仅有1个农户表示不愿意进行流转。由此可以推测,愿意进行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动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宅基地流转意愿作为中介因素参与了农户进行宅基地退出的决策。究其原因,首先,从农户认知角度来看,宅基地是农户在村集体内部身份权的象征,退出宅基地意味着身份上脱离农村,难以享受到未来可能的身份红利;其次,农村宅基地有其固有的资产性质和留置的无成本性,导致宅基地的保值增值的功能逐渐强于社会保障功能;再次,在情感上农村宅基地多为继承取得,常年居住,除非万不得已,农民不会放弃宅基地。

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在不同水平上反映了农户脱离农村的能力和动机,而退出在情感、经济等方面的门槛更高,这可以部分解释流转意愿在退出意愿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因为农户的土地决策能力的上升是连续的,而非跳跃式的,因此农户流转意愿的出现在逻辑上弱于退出,流转对退出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定量地分析这一过程。

3 研究方法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将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的因素分为个人与家庭属性特征指标、宅基地(房屋)特征、政策与保障指标3组共13个变量,变量的含义、赋值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结合农户的意愿判断指标(数据为1=愿意,0=不愿意)和次级意愿强度自评分(数据表现为1~5分)重新构造农户流转与退出意愿的总体等级序列。具体建立方式如下,令第i个农户的意愿自评分为x,对于流转或退出意愿判断为愿意(虚拟变量为1)的农户,其最终等级为(3+0.4x)(即就近取整,下同),对于流转与退出意愿判断为不愿意(虚拟变量为0)的农户,其最终等级为(1+0.4x)。经过上述变换,得出农户宅基地流转与退出的意愿等级。根据刘红云等[9]的研究,在因变量为等级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中,当因变量的类别数较多(5及以上)时,可考虑使用通常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本文以等级数据为因变量建立各变量间的结构模型,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参数估计方法采用最大似然法。为使数据适合分析要求,将部分变量进行量化处理。

表1 各自变量选取情况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4 结果与分析

分别进行自变量对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的线性回归分析,路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分析流转意愿因素表明,家庭人口数、非农就业比率、人均年收入、宅基地闲置情况4个指标在5%水平显著,且其作用方向均符合理论预期,说明农户家庭人口越多,其对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越重视,所以流转宅基地的能力和动机均较低;农户家庭中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能较明显地提升农户流转宅基地的意愿。分析退出意愿因素表明,宅基地闲置情况指标在10%水平显著,非农就业比率与其他参保比例在5%水平显著,且作用方向都符合理论预期。家庭外出务工人口增加导致退出意愿的提升,表明农民在进城务工过程中,与农村联系相应减弱,思想、经济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能同时提升农民流转和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参与农保以外的保险成员越多,该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拥有更多的城市社会保障资源意味着农民在城市中拥有较稳定的工作与收入,融入城市的能力更强,退出宅基地脱离农村的能力也越强。

表2 宅基地流转与退出影响因素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综合上述自变量和农户意愿等级构建体现宅基地流转意愿中介作用的影响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初始模型进行拟合修正,通过参数界定,参数检验后得出最终模型(图1)。

各指标的间接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比率、其他参保比率3个指标在流转意愿的中介下处于5%的显著水平上。整个模型中,宅基地流转意愿对宅基地退出意愿起较明显地促进作用(0.486)。受教育程度指标的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不符,受教育程度越高,反而越不愿意退出。可能的原因是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更了解现行政策,对宅基地流转的不合法性认识程度较高,流转意愿偏低,进一步降低了退出可能性。其次,文化水平高的农民往往有更好的财产意识,利用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愿望更强烈。综合间接作用(-0.582)和直接作用(-0.144),受教育程度对宅基地退出的总作用为-0.726。非农就业比率的间接作用为0.451,直接作用为1.337,总作用为1.788。其他参保比率的间接作用为0.305,直接作用为0.966,总作用为1.271。

5 建议

政策制定与改革措施的推进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当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下,农民高度融入城市社会困难重重,面临着住房、就业、医疗、社保等各方面的问题。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的“避风港”和社会的“稳定器”的功能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自愿应被放在首要地位,以免危及社会稳定。

建立城乡一体的安置保障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体系。为解决农村现有宅基地闲置、错置所导致的资源浪费,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着力培育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能力和意愿。统筹城乡,解决农户的住房、就业、养老等问题是有效方法。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和社保体系,改善农户就业环境,提升农民在城市立足发展的能力,能有效加强农民进入城市生活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流转农户的后顾之忧。

图1 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

[1] 李海丹. 江苏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量化及对策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6(1):144-147.

[2] 李文谦,董祚继. 质疑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兼论宅基地流转试验的初步构想[J]. 中国土地科学,2009(3):55-59.

[3] 欧阳安蛟,蔡锋铭,陈立定.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0):26-30.

[4] 吴秋菊. 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基于江汉平原X村和X集的比较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29.

[5] 包宗顺,徐志明,高珊,等. 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30.

[6] 陈霄. 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

[7] 郭贯成,李金景.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地域差异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J]. 资源科学,2014(6):1229-1234.

[8] 胡方芳,蒲春玲,陈前利,等. 欠发达地区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116-126.

[9] 刘红云,骆方,张玉,等. 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J]. 心理学报,2013(12):1431-1442.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7-03-04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610307070)

刘 林(1994—),男,江苏淮安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E-mail:22214207@njau.edu.cn。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857

F301

A

0528-9017(2017)08-1492-04

文献著录格式:刘林.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8):1492-1495.

猜你喜欢

宅基地意愿农户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农村宅基地动态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