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017-08-29王文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读图气候教师

王文莲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考地理命题日益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如何在地理教学上引导学生学习地图、利用地图,将地图教学贯穿于地理知识传达的始终,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地理教师而言,正确认知地图所承载的作用和价值,是引导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应用;教学策略

很多对地理学科理解有所偏差的初中生,会习惯于将地理视作一门只需要背诵、牢记的“文史型”学科,却忽略了地理知识当中大量的需要理解、分析和思考的部分,仅靠记忆是无法掌握的,而地图的存在恰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与众不同,感知这一学科乐趣的关键性存在。如何在课堂上将地图巧妙地穿插在各种知识当中,让学生在看似枯燥、乏味的文字性内容中找寻到形象、直观的内容,就是广大地理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所“扮演”的角色

(一)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催化剂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为学生讲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之感受地图当中各种符号、规律的对应关系。比如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密或疏可以理解为地势的陡与缓,这属于地图中潜藏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和意识到的潜在性结论。所以此类地图一旦提问“哪一侧容易登山?是否适合发展种植业?”等问题时,学生通过读图可以迎刃而解。又如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结合公转图还能说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等自然地理现象;能解决生活中房屋朝向,楼间距多大等各种的问题,体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通过这种读图析图提升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二)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助推器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观察地图时,可以将地图当中的各种图形轮廓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将其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关联,例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云南省想象为开屏的孔雀,将黑龙江省想象为一只天鹅,同时从孔雀联想到傣族的孔雀舞,从天鹅的“黑白分明”联想到黑龙江的“白山黑水”,这样不仅认识了云南省、黑龙江省的位置及轮廓特点,还连带性地理解了云南省的人文环境以及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特点,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记忆深刻。

(三)激發学生兴趣的引擎

对地理学科属性认知存在偏差的学生,不但会将知识和图像被动割裂,更会觉得知识乏味无趣,自然产生不了对这一学科的热情。而新教材中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图等,加上大量的活动探索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引擎。例如在学习到世界人口、人种、气候等内容时,人口分布图,三大人种图片,世界世界气候分布图,各种气候景观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比单纯的文字讲解效果更佳,还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二、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地图

(一)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地图

“阅读”并不是一种仅对于文字而生成的行为,相反,地图作为一种视觉性的语言,更需要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认知和感受其中表象,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图中蕴藏的深层次的语言。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顺序。先看图名(确定这幅地图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涉及的内容)、再看图例(不同图例表示含义不同)。以上图为例,首先明确这幅地图的主题为“亚洲的气候类型”,知晓其重点,然后观察图中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明确了这些基本信息之后,再通过观察可以归纳亚洲气候的特点,各种气候的分布规律等。这种“读图一观察一归纳”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养成正确读图习惯,还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及归纳信息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纳入关于某一条经纬线、关于某条河流的专题训练。如在亚洲气候分布图中,可以纳入北回归线所穿过的不同气候带,穿过亚洲的哪些分区,赤道附近主要气候类型等,不仅有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还训练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再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地图的关联性和整体性训练,以点带面,以局部阅读整体,以表象阅读隐藏信息。如看到一条铁路线,连带性地“看”到其所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温度带、农业区;看到等高线图,“看”到地势高低、坡势陡缓;看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到该气候的特征等。

(二)培养学生语言“画”图能力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45分钟课堂的后半段,往往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关注度和兴奋点高速转移的时期,这时课效较低,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对学生“画”图能力的训练,即根据文字描述,进行地图刻画,以“画”地图的方式,说出文字当中所有潜藏的信息,感知其中所有的图像语言。例:“2016年8月5日,巴西里约奥运会正式开幕,而此时北京的昼长情况为——”从题目的文字信息来看,渉及地球公转的知识,根据文字信息可以从脑海中调出的图像内容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的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二分二至将太阳直射地球的状况划分为四个区间: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

不同区间拥有不同的太阳直射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昼夜长短状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文字信息绘出相应的太阳公转示意图,同时在图上标出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然后对应所给时间(8月6日)找到在图上的位置,从而判断出北京的昼夜长短。这种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折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提升学生剖析地图的能力

这里所谓的“剖析”并不是指对地图的深度分析,而是对某一类地理信息汇总式的解构、记录、总结。例如在认识中国主要山脉时,可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

首先,根据教材描述让学生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绘制我国主要不同走向的山脉;其次在学生已有的记忆基础上,根据图像填写名称,根据山脉名称落实地理位置,判断山脉的走向,将重要的山脉紧紧烙印在记忆当中。

同理,不仅是中国主要山脉,主要河流以及主要铁路干线等都可以按照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复杂地图分类剖析。

总而言之,熟练运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对于地理教师而言,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有效的地图涉猎,长期而稳定的实践训练,对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地理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88.

[2]李敏.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121.

[3]郑洁.地图在初中中国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2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气候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瞧,气候大不同
读图
圆我教师梦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