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的意象油画
2017-08-29薛超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学者、艺术家纷纷探讨、思考中国油画在其发展进程中的民族化及本土化问题,并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建树。而油画意象的探讨便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当西方的油画邂逅中国的意象理论后,便出现了能够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油画。
关键词:意象;意象油画;写意性;创新;借鉴;融合;影响
简单来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理论很早便在中国起源,《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文心雕龙》是第一部提出意象的文艺作品。看似独立存在的“象”,在艺术家的肉眼和心眼的双重凝视下,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而艺术家的“意”也同时得到了实现,因为艺术家已深刻领会了暗含在“象”中的“意”,由“象”到“意”,最终得到象中有真意。这是在技法上的精神超越,它既是画布之内的笔墨、色彩、线条和布局本身,同时又漫出画布之外,向着灵性的虚空处延伸。意象作为中国古代美学之范畴,为意象油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油画本起源于西方,在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首次将西方油画作品带入中国。油画本是由西方文化滋生后来传入中国,当油画邂逅中国文化,与中西文化发生碰撞、融合,新的元素注入产生新的活力、新的诗意,并传达出“中国情结”,经过中国大批油画家们的实践、探索、借鉴、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象”油画。
意象油画是对本土油画进行了充分的保留和延续,无论是材质还是形式方面都有很好的体验,西方油画中使用的画布、松节油、画笔、油画颜料等工具仍被意象油画所用,而且西方油画的基本艺术特征在意象油画中也没有改变,但在造型上打破了西方以客观事物为根本依据的绘画基础,追求写神达意,强调“神似”。在笔触上借鉴中国画的笔墨应用,将油画笔触书法化,讲究笔性、笔意和笔韵,笔意或者笔不到意到,意象油画在创作中引入的技术和审美要求正是将绘画与书法紧密的联系起来。在色彩上不拘泥于表现物体的本来色彩,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对色彩进行了重新调配和组合,将西方油画色彩的丰富性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黑、白、灰三色结合。打破了色彩限制,使色彩的运用更随主题、情感、形式美感的需要来变化。由于意象油画受到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因此更加强调意境。总之,以“形”写“神”就是意象油画的特性,“气韵生动”是意象油画所追求的意境。
西方艺术思潮引入中国后,油画家们并非全盘接收,而是主张“中西融合”的思想进行了对意象油画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当代意象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林风眠在意象油画风格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形式上有很大创新,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中西艺术的精髓,将中国重神韵的美学精神与西方后印象画派的风格相结合,并融入自身的生活体验,形成自己特有的意象油画风格。其巧妙地结合“墨”与“色”,充分利用了“线”与“面”,让中西方艺术相互融合、渗透,使传统古典精神与现代形式形成互补,达到效果,这也符合了他所提出的“调和中西艺术”的观点。
吴冠中在绘画上充分反映了中西艺术融合与互补的基本特征,他提倡西方现代画派中点、线、面所构成的形式美,通过高度概括和平面化来呈现画面,这种讲究构成和简化的处理手法是他的特点。油画技法与中国画的用笔相似,呈现出了强烈、浓厚的中国化意味。
苏天赐的画大面积都是随意挥洒、概括简练的用笔,可以说是借用油画的工具和媒介来画中国画,与国画中的大写意如出一辙,意象韵味更加浓厚。以中国画的构图及用笔来进行江南风景的意象油画探索,色调简洁明亮,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诗意特征,以绘声绘色的意象画风堪称国内意象油畫的典范。
无论意象油画怎样融合、创造,都离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抹不去西方的民族文化。意象油画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韵味和西方风土人情相结合的新的绘画形式,它的建立和传承需要不断吸收、融合、取舍和提炼,在这种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意象油画变得更加强大,其发展必将越来越璀璨。
【参考文献】
[1]牛翰鼎.意象油画之“意象”性[J].艺海,2010(08).
[2]樊红蕖.中国传统意象与中国意象油画[J].美术之友,2009(03).
[3]吴冠中.吴冠中中文集《画里阴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4]尚辉.中国意象油画百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5]李超.传统中国画意象理论对意象油画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08.
[6]孙景.关于“意象油画”的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7]王淑芳.对意象油画的初探[J].大众文艺,2010(02).
作者简介:薛超,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