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视觉思维成为低龄段儿童音乐创想的触发点
2017-08-29庄悦
庄悦
【摘 要】本文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音乐教学经验,就视觉思维与音乐教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首先,本人先对低龄段儿童及视觉思维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另外,大致分析了视觉思维理念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我们围绕视觉思维主要的几种表现形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结合部分实例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就此问题对基层音乐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视觉思维;低龄段儿童;音乐创想;触发点
一、低龄段儿童及视觉思维的概念
(一)低龄段儿童的概念及特征
做为一名基层小学教师,我们常说的低龄段儿童往往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统称,年龄范围大致是6~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身心发育不成熟、认知水平有限几乎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共同特点。另外,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点往往会成为各科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视觉思维的概念及其应用于低龄段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1.视觉思维的概念
视觉思维又被称为视知觉,目前来说尚属较为新颖的概念。视觉思维概念的提出终结了多年以来西方将感性与理性置于对立面的思想误区。视觉思维一直以来是一个不太明确的概念,有不少知名学者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20纪,通过阿恩海姆的研究,视觉思维的概念才得以明确。概念指出“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视觉思维概念的创始人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是最有效的,其同样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跟一切思维活动有更紧密的联系。视觉思维应用于当前学校教育体系中时,往往被我们理解为较为直观、最早以视觉信息的形式传递给我们的知识体现形式。
2.视觉思维应用于低龄段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育设施在我国基层学校的配备情况已经相对完善,各科教师大多也在逐渐尝试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做为基层音乐教师,我们自然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去。当然,由于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上灵活性要明显高于其他科目,这是我们科目的优势,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普通课件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将与音乐相关的多种艺术形式以多媒体为载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優质的音乐本身就可有效产调节学生情绪
相信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我们情绪不稳定时,会选择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而效果也比较明显,低龄儿童由于受身心发育水平的限制,其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遇事容易引起情绪起伏,若此时可以听几曲舒缓悠扬的音乐,相信对孩子情绪的稳定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据知名学者的研究发现,通过科学合理的音乐学习过程,可有效开发学生的记忆力。另外,音乐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往往会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掌握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说,适当的音乐学习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音乐学习能够改善孩子自我封闭的性格,陶冶性情
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可以说是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接触与沟通组成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多使用小组合格教学法这类可有效增加与他人交流机会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选择以不同的音乐形式宣泄不良情绪,因此,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以及教师对学生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学生自我封闭的性格,陶冶性情。
三、利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见的视觉思维表现形式开启学生的音乐创想之旅
(一)运用线条图形谱把握音乐要素
音的高低、长短、节奏、旋律、音色以及音的强弱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其中节奏和旋律是所有要素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而线条图谱可以将不同音符的时值和音高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乐曲本身的节奏和旋律。
(二)运用符号图形谱听辨曲式结构
符号图形谱通常是使用某些特定符号号实物图按照不同的规律进行标记,将表现形式由繁入简,将抽象乐曲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性更强,也就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与理解。
(三)运用简笔画图形谱创设音乐意境
我们前面提到过,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学低龄儿童受年龄限制,其综合素质与能力还相对较低,他们往往会对新鲜事物或生动的知识表现形式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因此,将简笔画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与感受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畅.感官与心灵:中西方的不同命运——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谈起[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2]刘晓明.论视觉思维的创造性及其内在机制——阿恩海姆等人的视觉思维理论阐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