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7-08-29郑永添
郑永添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和素质。阅读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有密切关系。本文侧重研究当今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主题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环境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法。所谓的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是从各种主题的角度出发,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当然,在进行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全方位地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明确主题内容、完善教学目标的任务,强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农村小学阅读现状
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让孩子伴随着书香健康愉快地成长。并且阅读在教学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外阅读量相当薄弱。其一是阅读客观环境制约。图书馆等设施管理,阅读环境制约学生的阅读需求。其二是陈旧理念影响。“讲”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分量重。其三是“教”与“悟”的矛盾。对文章过度的解读、程式化的分析,缺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和感悟。其四是“听”与“练”的矛盾,学生花大量精力聆听教师的精细分析,却在“练”上按模式化作答、机械应付。其五是“肢解式阅读”与“情感化阅读”的矛盾。分析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套用写作模式,弱化了阅读本身带来的情感体验。
2主题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开展主题阅读,是提升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围绕同一主题,定时定量,提供名家名篇,探讨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沉浸式阅读,加深记忆,不断积累,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交流。从大量阅读信息中汲取正能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爱上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良性阅读小生态。弥补农村阅读环境的缺失和阅读材料的匮乏,避免零散空泛的阅读。
2.1主题阅读的素材——利用素材,挖掘资源
农村学校图书馆等可提供阅讀的客观条件有限,缺乏阅读氛围。阅读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验、记忆、积累、应用的训练过程,首先教师善用教材资源。立足课堂,深挖文本,精心备课,悉心解读。对经典篇目的阅读体验,要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其次是善用教辅材料,如“类文阅读”等部分强调文本资源的综合运用,实现讲练结合、以练促学的阅读实践。再次是课外素材,自编校本阅读教材,制定周计划,根据不同年级阅读目标,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阅读。
2.2主题阅读的环境——丰富活动,创设环境
在农村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语文教师应把握课内外活动机会,拓宽孩子视野,培育阅读氛围。首先利用综合性语文活动,品味名篇,体验文学与生活共融。其次通过演讲摘抄,加强积累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修炼洒脱达观的心性。还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诵读脍炙人口的美文,展示学生朗诵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
2.3主题阅读的创设——整合思路,拓展领会
2.3.1“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思考主题安排的精巧:童真-师恩-四季-自然-动物-生命-民族-风俗-社会-亲情-理想……主题写人从纯真到成熟,写物从景物到生命,写世间从风俗到社会,写情理从亲情到理想,逐步深刻。因此笔者制定相应阅读计划,紧扣学习认知领域的几个层面:识记(阅读)、领会(理解)到应用,配合单元主题,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做到对小学阶段的主题阅读有整体的思路、实践策略。
2.3.2探索“单元主题式阅读教学”。即以一单元主题为中心组织教材,以相近的教学法,拓展主题阅读教学实践。可选定几个适合的单元,作为“单元主题式阅读教学”探索对象。
2.4主题阅读的实践方式——目标明确,方式多样
主题阅读的方式很多,根据不同文本主题、不同学情,可以有不同的实践方式。
2.4.1比照式主题阅读。同一主题、不同文章比照阅读。从最熟悉的主题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深刻。如人物主题,小学五年级教材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怀》进行同主题比照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不同环境成长下的作家,对父母的共同感受。
2.4.2拓展式主题阅读。围绕同一文章,不同主题的解读,感受主题风格的多样性。如以小学五年级课文《新型玻璃》为中心文章,延伸阅读《钓鱼的启示》。通过《新型玻璃》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中,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4.3发散式主题阅读。围绕中心文章,从主题、选材、语言等多角度延伸阅读。训练文本阅读的综合提炼归纳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与欣赏水平。例如在《中华少年》教学中,通过多角度发散阅读,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主题,使得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
2.4.4批注式主题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以圈点、标注、批言等方式,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自学能力。此法应始于课本教材训练,立足课堂,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课内批注式阅读,让其于课外阅读中得益。
批注式主题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思想、精神情感以及内涵、外延。由“文”引“道”,通过批注方式,理解、吸收、积累、表达,其过程体现阅读思维的再加工。例:学生在自读《怀念母亲》时,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在学生的圈圈点点、勾画批注中,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2.4.5诵读式主题阅读。短篇精品反复吟咏,经典作品精读诵咏。疏通文字词语,理解句段结构,感知内容概要,探讨交流,把无声文字化为生动言辞,体会词句妙处。围绕主题,确定作品,集中诵读。其方式有三种。一是记忆性诵读。诵读内容浅显,主题明确,琅琅上口的经典作品,如古诗中的绝句,单阕词、小令。二是欣赏性诵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作品,咀嚼品味。如诵读《春夜喜雨》,理解时代背景,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农村语文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学情,认真探索适合的阅读方式,进行主题阅读活动实践。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客观因素固然存在,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探究和实践为突破口,为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良好习惯、培育阅读环境、提升学生阅读信心和能力而不遗余力。在探索实际中,培育主题阅读的繁花,收获语文教学的硕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矿藏,帮助他们初步构筑思想体系和精神家园,不仅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并非易事,但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同时努力挖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理念,为课堂注入新源泉,就能达到新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张雷.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
[2]王永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3]章伟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