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探讨

2017-08-29陈曦

科技视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创新

陈曦

【摘 要】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理论,并从农业科技金融的本质、主体、功能、结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构建其理论框架。农业科技金融理论框架的建立对于实现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金融;理论体系;创新

0 引言

农业科技金融是以科技金融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农业的现状,根据农业自身的特征,形成的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科技金融理论。农业科技金融的发展可分为导入阶段、铺垫阶段和正式形成阶段。农业科技金融导入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阶段。此时期主要是农业科技与金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初期结合,金融的资源配置并不能很好的和市场的特点相结合。铺垫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009年这一阶段。此时期由于得到了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使得农业园区和科技金融日益成熟,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科技金融概念的正式提出于2010年7月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农业科技企业和金融资本的对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农业科技金融的本质、主体、功能、结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构建其理论框架。农业科技金融理论框架的建立对于实现在农业领域内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 农业科技金融理论体系的构建

目前,中国关于科技金融的相关理论还不是很成熟,基本处于研究刚起步阶段。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将农业和科技金融两结合,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的构建方式,初步构建了农业科技金融理论。

农业科技金融体系包括农业科技金融投资体系,农业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农业科技金融政策法律体系。

1.1 农业科技金融投资体系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是以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农业科技金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一本质作为农业科技金融投资体系的逻辑起点。农业科技金融投资包括投资主体、投资运行机理和投资外部环境三个部分。而且由于农业科技金融投资对政府政策和资金以及中介服务的依赖性比较强,使得农业科技金融投资的风险性变大、周期也会变长。

1.2 农业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包括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数据信息管理体系三个部分。农业科技信用体系主要用来规范农业科技活动,这样对于降低风险投资和商业信用风险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了农业科技企业的运作效率,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科技企业存在的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风险数据信息管理体系主要是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风险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归集,以便农业科技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以及成果的转化。

1.3 农业科技金融政策法律体系

农业科技金融政策法律体系主要是在农业领域内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补贴政策和法律法规两个方面。补贴政策可以提高农业科技企业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可以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良好法律和制度保障。

2 农业科技金融理论体系构成要素

农业科技金融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本质、主体、功能、目标、结构。

(1)农业科技金融的本质。农业科技金融是把政府的金融政策和市场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的双重创新,为农业科技企业在其不同的阶段的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对金融创新有需求,通过金融创新的支持,使得农业科技企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满足包括融资、分散风险、监管在内的各种需求。

(2)农业科技金融的主体。一是农业科技金融需求方。需求方主要是指农业科技企业。另外科研机构、政府和农民等也是需求方。二是农业科技金融供给方。主要供给方是风险投资机构。另外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等也可以算做供给方。三是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连接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桥梁。中介机构主要包括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是指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担保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资产评估公司、咨询公司以及各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

(3)农业科技金融的功能。其功能主要是满足科技资源的融资需求。农业科技企业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持。所以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担保、评价、监管在内的一系列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4)农业科技金融的目标。初级目标是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用金融资本来孵化、支持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从而帮助农业科技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最终目标则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四化”同步。

(5)农业科技金融体系的结构。农业科技金融呈现双螺旋结构。即以农业科技和金融为两条主链,通过反向平行的方式使得农业科技与金融达到高度融合,进而达到稳定的结构。另外不同的阶段的科技活动有不同金融的工具来对金融资源进行配置。这就实现了农业科技与金融的“配對”。同时通过金融资源与农业科技活动结合方式的不同,实现了农业科技金融形式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吴鸿雅.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科学抽象和逻辑证明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0):102-105.

[2]杜彦坤,安同良.农业科技企业的界定及管理现代化演进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2(75):14-18.

[3]辜胜阻,李正友.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2000(4):58-64.

[4]金永红.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实证考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4): 16-20.

[5]刘崴.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2):127-130.

[6]陈敏,南爱华,刘国华.山东科技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157-161.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创新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