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
2017-08-29张静茹
张静茹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及运用。在教育方面,随着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各国都极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课程的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提供了执行方面的指导以及合适的时机。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程整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讲解书本知识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课堂,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拓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更好的整合,致力于打造高质量、高效力的课程。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是当今人们社会生活和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当然,信息技术也在教育中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设立丰富多样的教育信息环境的同时,注重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这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将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转变成为充满活力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
1.巧用信息技术,打造活力课堂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学习与掌握。例如:讲解“空间几何体”时,利用信息技术对此内容进行知识整合,通过电子白板的运用,将课本上的平面视图投影到电子白板中,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了“空间几何图形的结构”。在讲解“空间几何图形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利用信息技术设立一个丰富的情景:利用PPT制作一个动态的由很多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上下左右,然后根据自己想象的图案,画出图形的三视图,再通过改变小正方体的位置改变图形,再让学生画出该图形的三视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做过多的讲解,适当的加以引导,最终再来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加深了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记忆。
2.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科学性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精神。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这时是占据主导位置,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帮手。学生在“帮手”的帮助下通过自主的观察、实验等收集数据,并最终进行分析、归纳,逐步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探究式教学,大多需要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环境、教导学生合理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究。例如:讲解“圆与方程”时,让学生打开《几何画板》软件,并在此软件内进行绘画,通过对点、线、圆等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轨迹跟踪等,构造出其他较为复杂的图形。在讲解此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三维教学空间转变为思维教学空间。通过计算机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
3.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一方面它帮助教师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简化,使之变得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它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简明扼要的点出重难点。例如:在讲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时,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直观的了解什么是“空间直角坐标系”;在讲解“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运用计算机将它们放在一个空间里,让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样既使学生学习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茶米.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王殿顺.寓声于教,融会贯通——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