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建硕果
2017-08-29许颖
许颖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成长中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园共育能够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协调好这两方面的因素,更好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股积极的“合力”,促进儿童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25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幼儿时期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和独生子女的孩子,家长的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的快速,还有上一代对幼儿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性教育,学前教育越来越被年轻的父母重视。然而,学前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是幼儿园能够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家庭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要双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家园共育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家园共育,即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圆满完成对幼儿人格、知识的教育。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决定性因素,已经成为教育者双方的共识。
一、家园共育的意义
幼儿园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对于幼儿园和家长、教师和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幼儿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家园合作,能提高教育双方教育水平,真正使分力变成合力,更好地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1.家园共育有效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出生到进入幼儿园之前基本都是家庭教养的方式,家庭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场所,儿童最早从父母那里接受基本的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教育。想要培养孩子完善的品格,家长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地用心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受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普通民众仍有待提高的教育理念素養的影响,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溺爱和缺乏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的问题还较为普遍。当幼儿踏出家门进入幼儿园,参与了集体化生活的幼儿,通过与别的孩子和教师的互动,体验集体生活的不一样以及需要遵循的规则。通过言传身教,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教育情境,家长和教师一起发挥榜样力量,让孩子发掘身边同伴的优点,引起共鸣,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行。
2.家园共育有效提升幼儿心理素质。一个人在五岁以前所受的教育相当于全部生命教育中的90%,是一个人受教育的根本阶段。家园共育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家长和教师实行家园共育时,通过各种丰富获得,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当孩子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商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孩子自信心。举个简单的案例,当放学时家长接到孩子,孩子高兴地告诉家长今天得了两颗五角星,家长却说:“为什么某某小朋友得了三颗,你才两颗。”孩子会委屈地低下头。老师在幼儿园里尽量给孩子创造机会表现自我,而家长的简单一句话,和别的孩子一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园共育,就需要家长倾听老师的描述,倾听孩子的表现,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自信。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有理智地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在幼儿园提升孩子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同时,作为家长也不能放松,必须配合支持,合作进行,这样才能贯彻始终,共同提高孩子的自信。
3.家园共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虽然现在的家长知识水平,教育理论都具备一些,但毕竟不是专业者,也缺乏理论水平。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以及家长开放日、公开日等校园活动,都能具体了解老师的教育,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表现。同时家长会意识到自己教育行为的不准确,当孩子犯错或不听话的时候,采取打骂、溺爱等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使幼儿的行为得不到纠正,还会对幼儿心理形成创伤。如果家长听取老师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加以引导,家长更多地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严厉结合使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家园共育的方法和措施
幼儿的健康发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合作,缺一不可。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合作,促进家园合作深入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社会发展,家长的水平也明显提高,现代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这也就相应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教师是否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对孩子能否细心、耐心、关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全面的素质。幼儿教师更是要做到关爱每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同时和家长沟通和协商,针对性地让孩子成长与进步,让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技能。这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时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时刻有一颗关爱孩子善待他人的心。
2.加强家园沟通助推幼儿成长。家园之间的相互沟通,是有效实施家园共育的关键。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网络平台,通过在网上公开介绍课程、游戏、活动等,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生活情况。教师还可通过这个平台,随时提醒家长注意季节变化,服装增减,鼓励幼儿坚持来园。在进行主题活动时,教师也会提醒家长配合收集树叶、废旧物品利用等。平时家长在接送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和家长及时沟通幼儿在园情况,并提出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或鼓励幼儿的行为,并让家长了解,同时配合家庭教育,让幼儿获得成长。家校开放日,家长也可通过每学期这样的活动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同时了解教师在园如何教学,如何与孩子互动。并且可以参与亲子游戏、亲子表演,增强与孩子亲密的同时更好地学会与孩子沟通。家长会也是了解幼儿园、教师、孩子的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为家长答疑解惑,家长可将自己幼儿的特点告知教师,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孩子。
3.加强家长的教育意识,互动学习共成长。每一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希望,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家长配合老师鼓励自己的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赞赏,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相信每位专业的教师都会鼓励家长这么去做。教师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如何让家长配合共同培育幼儿,一定有比较有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家长通过沟通学习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教师的示范作用肯定会比普通的家庭教育来得有效。针对家长的教育误区,教师可给家长推荐一些好的教育类文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幼儿教师一般来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特殊力量。集合双方的优势,优化教育方式,协商并统一教育理念,消除隔阂误解,教师与家长像朋友一样平等沟通,双方相互坦诚,用心相待,相信家长一定会信任老师,老师也会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学会沟通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最重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充分发挥和挖掘有效的家长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共育,最大程度地激发教育资源,让孩子在人生的起点快乐和充满自信,取得最大的教育硕果一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育小孩[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4:280.
[2]陆永婷.中美家长参与早期学校教育的差异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09,(2).
[3]马爱莲.家园共育现状及其改善措施[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