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2017-08-29迪丽努尔·吾普尔
迪丽努尔·吾普尔
摘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教育形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获得了质的飞跃,它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现代化视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233-02
在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指的是在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为少数民族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该地区的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开设预科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学生可以在一年或者两年后顺利转变为大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视也不断提高,为了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提出有效策略来为其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
1.过渡性。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可以顺利进入到高等院校中接受正规教育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措施,是在全国高考结束之后,通过适当地降低分数线来录取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预科生。因此,与高中教育和大学的本科教育不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教育,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材以及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该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层次性。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主要可分为:大学的专科预科、本科预科、硕士预科。这种层次性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所具备的层次性一致。现如今,少数民族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门从2005年开始尝试举办硕士层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获得一定经验后会继续开办博士层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3.特殊性。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第一,来自不同民族的预科学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而且他们长期生活在本民族的聚居区或者散居区,有着很强的民族尊严,所以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工作者应给予这些预科学生应有的尊重。第二,少数民族的高中毕业生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主要的招生对象,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与汉族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开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时应当深入了解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第三,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大多来自于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所以在开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时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这一特殊情况。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针对性的辅导班或讲座,以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第四,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大多来自边远的山区,家里的经济水平较低,所以预科教育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第五,部分少数民族对于饮食上会有一些特殊需求,学校应重视这一情况,为学生提供满意的后勤服务。
二、目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并未颁发管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统一办法,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预科学校大多是根据本科生管理方法来自行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准入机制不够完善使得部分学校在招生与升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学生充当少数民族的学生,夺取了原本少数民族的学生所拥有的升学机会;另外,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生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使得不少边远地区的学生缺乏公平的教育机会。第二,部分高校没有为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制定明确的、长期的培养目标。国家开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接受到本科教育,它是为了给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人才,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作为西部建设的重要力量,大部分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很少能够将自己所面临的机遇与自己所担负的使命联系起来,而且他们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往往只注重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民族性”有待发掘。“民族性”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在开展预科教育时应充分考慮到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历史传统所具备的特征,并且还需要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准入机制方面,而在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学生管理、升学考试与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却没有多大体现。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看待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将本民族文化引向新的方向,这一点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也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学生是在该民族的文化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当他们面对社会上的主流文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牵引,导致他们缺乏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出预科教育中的“民族性”,应当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重点。
三、现代化视野下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更好发展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制度。由于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因此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都是自行制定招生、考核以及管理的标准,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做法使得预科教育的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因此,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制度,对各个地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包括招生、教学、结业、升本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等等,使其走上科学化与制度化的道路,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2.充分挖掘“民族性”,加强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社会的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种文化之间如何共处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当对科学知识与文化协调发展提高重视,并将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传承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对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的主流文化进行融合,使两者和谐共存这一目标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文化差异并一定会造成文化冲突,尤其是在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土地上,国家意识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人心里,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与国家早已经融为一体了。所以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在从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学生管理、升学考试与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来挖掘和体现“民族性”的同时,应当指导学生妥善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的主流文化间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环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过渡性、特殊性以及层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但由于政府投入有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民族性”挖掘不够充分等原因,使得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遇到了阻碍。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深入挖掘“民族性”,并对民族文化与社会的主流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来为少数民主预科教育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宝乐日.建国以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回顾与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2).
[2]蒋永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预”、“补”之争成因分析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