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2017-08-29张华高倩
张华+高倩
摘要: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课中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为本科教育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并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提供思路。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型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134-03
东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也是集医学、经济、金融、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性复合型专业,着眼于培养既具备医学常规知识,又掌握健康保险学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外,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高度重视。研究型教学模式从广义上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善于归纳问题、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发现事物潜在的规律以及提出创新方法的潜能。《保险精算》、《管理学》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课,根据其课程性质及具体教学内容,我们在上述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为寻求改善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教学模式提供思路。
一、《保险精算》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其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以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提供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条件,提供学生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或是多人小组等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保险精算是以数学、保险学、金融学、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保险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风险的损失分布规律、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准备金的提取、再保险费率的厘定及寿险保单的现金价值等相关内容的学科。传统上一般采取黑板板书,“填鸭式”的方法,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受到制约,难以实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从2011年开始,展开了探究式教学的尝试,现将实践的内容分述如下:
1.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学理念方面将研究性教学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
2.教学过程与实施。备课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确保自己有清晰的思路,能夠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遵循问题提出—知识梳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实现每个环节的预期目标进行设计和准备。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例如相关章节的内容如何引出,怎样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以及上课的情境设置。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导入,最常用的有悬念导入法、情景型导入法和幽默型导入法等,其中在研究性教学中起独到作用的是悬念导入法。以一定的形式提出将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意愿,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潜在需求,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发挥“导”的作用,诱导和引导学生去思考。(1)课堂讨论。保险精算课程公式及符号较多,单纯讲授相对枯燥。我们将讨论引入课堂,如在2012级学生中引导学生就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探讨,如某保险公司常见保险产品费率表的解读,我们请A学生发表见解以后,请B、C、D……学生补充,最后一名学生总结点评,教师在其中提示引导:“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就保险精算方法在保险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保险费预定利率的利弊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表达机会,实现“寓教于学”。(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将选取的具有探究性的题目派发给各组,通过小组内部及组间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如在2013级学生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六组,将准备好的题目事先发放给各组,如从精算角度剖析常见保险产品(定期寿险、生存年金等)条款,请各组同学收集资料合作完成任务,并将讨论的结果在小组间传阅分享。关于生命表的构造及函数部分,我们将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就中国寿险业经验生命表(男性、女性表)进行函数转换计算机分组演示,通过文字说明、数值计算及图形显示等形成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的教学环境。完成生存年金教学内容后,围绕“养老”这一热点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调研和计算分析,了解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计算方法、重要因素对养老金领取额的影响等,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国家的养老困境和缓解措施,深入分析“哪些因素与养老金月给付额的大小有关?推迟退休年龄会对养老金给付额有什么影响?是否能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为什么?”等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意识,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及评价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规律,它作为专业基础课,指导着人们从事管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基于课程教学的目标及现有资源,我们从2012年开始,展开了教学尝试,现将实践的内容分述如下。
教师主要把握几个方面:(1)选择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的、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代表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的案例。例如在领导篇中,假设一个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扮演“管理者”角色,通过对各种各样现实的管理情境的摸索,培养学生对现实管理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2)案例的本土化问题。目前,管理学教学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但弊端在于与我国的国情不符,会产生削足适履的现象。国内案例有利于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国外国内案例的选择,我们认为对于管理基本理论和原则研究类问题直接选择国外案例比较合适。而对于具体管理实践环节的研究,宜选择国内案例,因为本土化的案例,可以给学生很强的真实感,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3)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提供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创建QQ群,通过QQ群进行师生交流、组织讨论、实施协作性学习、在线答疑和作业反馈等。教师在共享资源中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学习目标与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应用阶段,播放在线视频并突出重点;课后拓展阶段,教师上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等资料。学生可以访问相应专题,获取学习资料。
学生方面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关键步骤如下:
1.研讨分组。基于选择的案例,根据兴趣及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学生进行老师指导下的自由组合,一般在5—6人,分组后会明确组内每人的任务,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工作侧重点,尽量降低“搭便车”现象。每个人在完成个人部分时还要通盘考虑,同学之间相互协调,最后将各个部分汇总形成报告,因此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来获得成绩。
2.报告展示。各小组记录案例讨论的进行情况,形成报告,并能体现成员共同认可的结论形成。各小组用PPT的形式展示研讨成果,时间不超过20分钟。
3.互评总结。根据各小组成果展示情况,其他同学以建议或问题等形式与展示组成员进行实时交流,这个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以相关基本原理为依据,对各组的汇报和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并阐明观点。
三、教学效果初评
教学实践的效果到底如何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价,我们借鉴相关研究设计采用了“管理学研究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公共卫生学院12级(47)和13级(53)100名参加管理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该问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学习效果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共15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的形式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一级指标平均值均在3.0以上,二级指标中得分较高的依次是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课堂教学的互动参与和团队协作能力,均在3.10以上。具体结果见下表。
本研究通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课程中探索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反响良好,历年网上评教高于东南大学平均水平。伴随着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建立符合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教学评估机制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艾丽华,罗四维,于双元.科研创新指导下的研究型课堂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8):18-19.
[2]王国梁.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51-54.
[3]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3):90-91.
[4]贺杰.《管理学》案例教学思考[J].北方经贸,2010,(8):99-100.
[5]李小明.《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77-78.
[6]骆仁林.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4):94-95.
[7]梁俊松.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198.
[8]卢小君,王丽丽,李鹏.管理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满意度调查及改进研究[J].科教文汇,2010,(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