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宛霞博士 闪耀京崑戏剧之光
2017-08-29严槿廖严力
严槿+廖严力
1991年
香港京崑艺术家邓宛霞
成为了香港唯一的梅花奖得主
几十年来
她推动京崑艺术在港发展
希望让京崑雅韻唱响香港
她春风化雨
为喜欢京崑戏剧的年轻人找到一方土壤
她亦殷切希望
让京崑戏剧在香港生根发芽,闪耀东方
成就·京崑艺术之光
台上,正在上演着京剧《大英傑烈》,这是一场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文武並重的旦角戏。饰演的人,合花旦、武小生、武生於一身,集唱、唸、做、打於一体,若没有真功夫,一般人都不敢挑战。
看,邓宛霞出场了,她扮演少女陈秀英时,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脆,会说话的眼神处处有戏,运用“流水十三咳”的唱腔,唱出了少女的俏丽流畅与喜悦之情;随着剧情的发展,她女扮男装,以小生“娃娃调”唱出了雄壮、悲愤之情;最後,反串武生,身披大靠,脚踏厚底靴,舞刀弄枪,起霸开打……她精湛的技艺,演绎出了陈秀英的别样风格,打动了观众和评委,一举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一刻,邓宛霞成为了香港唯一的梅花奖得主。
邓宛霞,香港著名京剧、崑剧演员,她是京崑艺术大师俞振飞的得意弟子,並随著名武旦张美娟习武,还受教於曹和雯、姚传芗、陈正薇等名家。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京崑戏剧界,素得美名。
助推·京崑艺术扎根
崑曲乃“百戏之祖”,糅合了唱唸做打、舞蹈及武术等多门艺术种类,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而京剧是近代中国戏曲的综合继承者,其集合了崑剧、秦腔、京腔、汉调、徽戏、乱弹等各路戏曲艺术的营养,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視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香港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各种国内外艺术纷纷在这里找到生长的土壤,为何独独京崑戏剧多年来无法在这里生根发芽呢?”话语中,掩藏着邓宛霞对京崑戏剧在港未受重视的失望。但是,邓宛霞未曾放棄对京崑戏剧在香港的推广。
曾经,接受过东西方艺术教育、深受古今中外艺术滋养和拥有过东西方生活经历的邓宛霞,深明东西方艺术间的区别,十分推崇中华传统艺术的教授方式。她认为,中国艺术文化的传授是基於浩翰而深远的中华文化背景,讲究的天人合一的体验式教学,传授的是一种智慧,能达至一通百通的效益,而非简单的逻辑性的灌输。
童年时,邓宛霞跟随父母在北京的戏曲学校观摩,被学校里那些精神抖擞、训练有素的孩子们所深深感染,“班上纪律严明,卻又充满了生气、活力与快乐。我认为,尊师重道是不能丢的。回过头去看中国传统的传授方式,不但授艺,更授德,把一个人通过艺术培养成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艺术修养的人。”
为了能在香港发展京崑戏剧,邓宛霞在香港成立了京崑剧场,传授包括唱腔、身段、刀、枪、棍等京崑的精髓,同时组织各类演出活动,让学习的孩子参与演出,在学与演当中不断进步。
在香港,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结业培训表演。例如:在西湾河文娱中心举行的“青少年京崑艺术培训计划”结业演出中,由邓宛霞培养的孩子们为观众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颇具艺术水凖和舞台风貌的表演,集基本功、把子功、京崑唱段、折子戏等一体,引得满堂喝彩。据了解,一直以来,邓宛霞在香港被邀与多所大学联合,对学生进行京崑艺术培训,並被邀参与了大量的香港特区政府艺术文化推广项目,身体力行,一点一滴弘扬京崑艺术文化。
多年来,邓宛霞一直矢志推崇京崑艺术在港传承,並在大中小学做了大量的京崑艺术普及工作。即使这些学生以後不从事专业的京崑艺术表演,但也可能成为京崑等传统艺术的观众。那麽,为什麽她对推广京崑艺术如此执著?
“京崑是中国舞台艺术的代表,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份,推广京崑艺术,除了分享自己对京崑的爱,使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艺术有所认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加深年轻一代对整体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景仰,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她表示。
近期,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之下,香港的戏曲中心即将落成。这将是一个保存、发展及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世界级场地。对此,邓宛霞亦十分欣喜,她认为这是一个让戏曲界互动的平台,亦是一个推广京崑艺术被更多人欣赏的优质场所。“京崑艺术作为中华的国粹之一,理应在香港这个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国际大都市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京崑艺术之爱
有人评价邓宛霞“嗓音宽厚圆润,文武兼备,京崑皆能。表演风格清新脱俗,细腻入微,有‘香港京崑艺坛明珠‘梨园怪傑之美誉”。而她的艺术路,要追溯至几十年前,母亲对她的影响。
邓宛霞,出身名家,外祖父岑春煊,曾任清末两广总督;母亲岑德美,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第一位女大学生。“我母亲是戏迷,在我2岁时,每天都有师傅来教母亲唱戏。耳濡目染之下,我就对戏曲感兴趣了。”据说,那时她家中京崑名家的唱片每天放个不停,只要胡琴一响,她便跟着哼上几声。再大一些,她就被送往香港的春秋戏剧学校,进行专门的训练。“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我与姐姐都涉猎了多种文化艺术,钢琴、芭蕾舞、绘画等。”
之後,邓宛霞拜京崑艺术大师俞振飞门下,成为其得意弟子之一,並随著名武旦张美娟习武,还受教於曹和雯、姚传芗、陈正薇等名家。在众名家的口传心授之下,她的技艺日益精湛,终而成为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成为了香港首位获得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的戏曲演员。其京崑俱通,代表剧目有:京崑合演《白蛇传》《神雕侠侣》;崑曲《牡丹亭》《玉簪记》《武松与潘金莲》《惊变埋玉》《说亲回话》;京剧《大英傑烈》《尤三姐》等。
邓宛霞的艺术之路,可谓星光熠熠:1986年,她成立了香港京剧剧场;1987年,她参加了香港艺术节和中国首届艺术节;1989年,她代表香港参加全国戏曲名家研讨汇演,反响强烈,被誉为“香港京崑艺术一颗明珠”;1990年,她成立邓宛霞京崑剧团;2016年,被任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一路上,精彩不断。
2001年,崑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同时,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这确定:邓宛霞的坚守是正确的。
2016年,邓宛霞以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Theatre—A Performers View (《以表演者角度看中国戏曲美学》) 取得澳洲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从儒释道切入,分析中国美学之深层底蕴,以切身经历表述、呈现京崑艺术之规范与精湛(论文含邓氏及其他京崑表演艺术家之影像资料超过一百条)。该文被考官评价为“稀有的论著”“闪耀着学者-艺术家的光芒”“既是研究者又是表演者,邓之论述非一般纯学者所能为之”。某种程度上说,她的论文为促进西方对中国艺术有更深度和广度的了解,作出了切实贡献。
在弘扬京崑戏剧艺术的路上,邓宛霞有着长达数十年的坚守。在坚守中,时光悠悠,岁月漫漫,但愿随着时光流逝,伴随着邓宛霞的梦想,京崑艺术在香港这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