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08-29冯立国金飚生利霞陶俊邵莉
冯立国+金飚+生利霞+陶俊+邵莉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居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结合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现状,在确定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园林设计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以植物应用与设计为核心的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制定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并重,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相互交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贯穿始终”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模式,以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内的代表性课程为抓手和突破口,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丰富师生互动形式,培养综合能力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风景园林人才。
关键词:园林;植物;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76-02
目前,建设“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被逐步提上日程。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伴随着国家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高速发展和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专业由以前的“冷门、小规模”转化为当前的“热门、大规模”招生的专业,开办园林及相关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一、研究背景
植物与山水、建筑共同构成了园林的主要内容[1],改善了人类的生态环境,园林植物知识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实现设计目标的前提[2],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中,园林植物类课程占有核心地位,可以说,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目前,国内外一些高校进行了系统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的优化与探索。如北京林业大学结合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特点和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开设了园林植物基础等9门全新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在植物方面先后开设园林植物识别、生态学、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一系列课程,并特别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尽量做到每门课程的知识点相对独立,避免产生交叉、重叠和盲区[3]。
二、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能在园林、交通、水利、城市规划等领域从事园林工程设计管理、经营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目前开设的主要包括:《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草坪学》、《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花卉栽培学》、《园林植物造景》、《景观生态学》等,课程设置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课程衔接不紧,内容偏微观,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植物教学与规划设计脱节,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有时过于强调识别,不会进行植物配置,生态意识和全局观念不够。
2.实践教学亟待加强。风景园林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往往理论知识较扎实,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与在校期间缺乏系统地实践锻炼有关。实践教学不“实”,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且走马观花,教学实践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学生主动性差,师生互动不足。学生接受知识应从被动转为主动,多与教师交流,教师也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改革策略与实践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挥棒。本课题首先制定出“两翼并重,两渠相融,两堂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并重,尤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园林艺术创作的能力;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两条综合性培养渠道相互交融,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两个阵地贯穿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始终,通过各种竞赛、名师讲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就业实习等教育环节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所有园林植物类课程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强化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
(1)园林植物认知。涉及到《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和《草坪学》等。首先每门课程对学生掌握植物材料的种类、内容做出明确的量化规定。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内及校外各种公园、绿地等开展园林植物认知工作。教师通过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增加课外认知课时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条件强化园林植物的识别。
(2)园林植物生产和营销。涉及课程为《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花卉栽培学》、《鲜切花栽培》等。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当地有影响力的各级各类苗木和花卉企业,让学生充分掌握花木供应及市场情况,了解甚至参与生产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3)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课程为《园林植物造景》,从课程实习和项目实践两个环节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实习采取课堂案例教学与课外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培养思考和创新能力。
(4)园林植物栽培与管护。对应课程为《园林树木栽培学》和《园林花卉栽培学》。选择春末冬处安排实践时间,以大三本科生为主体,到校内外实践基地,亲自开展园林植物的养护工作,教师现场教学,强化学生在园林植物栽植、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3.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丰富师生互动形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教学内容蕴含在教师设置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任务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
全面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扎实园林植物知识和规划设计技能的复合型风景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8.
[2]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72-74.
[3]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