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7-08-29陈雅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应用型教学改革

陈雅萍

摘要:本文对《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内容设定欠合理、课程教学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讲解、未能有效地落实双语教学以及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阐述了《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并探讨了通过调整教学内容、重视能力与知识的并行教育以及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等措施以促进《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结算;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74-02

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中对于可以完成国际业务操作的专业性人才需求量不断地增加,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好地体现理论性、实践性,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需要和实际贸易中具体的结算业务相吻合。另外,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时,应当更加凸显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可以经过一定的实践,来不断地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时,要依据应用型以及实践型的教学改革原则,对课程教学实施进一步的革新。

一、《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设定欠合理。通常所设定的《国际结算》课程内容有结算工具方面的内容、结算方式方面的内容以及结算单据方面的内容。因为结算单据相关教学内容,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还会更为详尽地进行讲解。所以,进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时,一般主要講解前面两部分的课程。具体课程内容涉及有汇票、本票以及支票等相关的结算工具和以汇款、托收以及信用证为主要方式的多种结算方法。《国际结算》课程属于综合性课程,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不同的课程内容存在着较为紧密的关联性。贸易结算所使用的工具和贸易结算所采用的方式,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当采用不同结算方式时,可能所采用的结算工具流转程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在《国际结算》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忽略这一关联性,把两者看成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在课程内容设定时,未能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结算工具与结算方式所存在的关联性。

2.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能力,而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在以往所进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时,多是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讲解。而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方式等,多种实践型教学方式应用之后,不少的院校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实施改革,逐渐地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来。通过设定各种的情境,强化学生对于不同结算操作技能的培养。而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能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不过,在课程教学逐步的深入时,学生若是未对有关的理论知识熟识与掌握,虽然,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一定的技能,不过,依然是依据葫芦来画瓢,却无法真正地理解其中所涉及的系统性理论知识,使学生很难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更无法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也会影响到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未能有效地落实。双语教学《国际结算》课程一直都建议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不过,很多院校通常流于形式,基本上不能将双语教学落到实处。若进行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应当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以及时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而教师在学校不仅要承担教学工作,同时也要承担非常多的科研工作,很难做到该课程所有内容均采用双语进行教学,通常仅仅是采用英语来对一些专业术语或者基本的概念进行讲解。另外,很多的双语教学教材相对深奥,不太适宜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使用,这也导致了双语教学工作难以真正的推进。

4.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可以完成相应的国际贸易操作工作。而作为《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师,也要求不仅应当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相应的业务操作技能。现阶段,《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仅在学校工作过,而没有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些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不过,在实践操作方面却未能有深入的体验,从而也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设置《国际结算》课程,其主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国际贸易结算相关的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外贸、银行等一些企业完成相关的业务操作工作。在对我国外贸等一些行业的市场调查以及人才需求调研以后发现,在银行的业务中,国际结算业务相对来说成本较小、不具有较大的风险且收益相对大,目前已发展成银行的效益增长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过,银行中,之前的员工无法达到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对于拥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在外贸行业中,国际结算操作技能同样是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拥有的基本能力,各大进出口公司急需一批可以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所采用的结算方式、会计核算以及风险的预防等进行恰当的选择与操作的人才,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承担更小的风险。所以,《国际结算》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的改革中,要将职业需求作为改革的导向,强化教学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使课程的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国际结算》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的。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过程中,不仅应当充分地考虑不同内容所具有的独立性,同时也应当要重视不同内容所存在的关联性。当采用每一种结算方式时,所使用的流转程序均存在差异性。而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对于结算工具进行学习,再对结算方式进行讲解,没有关注两者所存在的联系。学生在完成相关内容学习时,往往不能有效地将两者联系起来,易把各种结算方式之下的汇票混淆为一谈。所以,对于《国际结算》课程,在设定教学内容时,应当把此项内容也加以涵盖,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汇票相关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加入不同结算工具处于各个结算方式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与操作区别等知识。

2.应当重视能力与知识的并行教育。之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侧重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新型教学方法则又侧重于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所放松。而这两种教学方式,均存在割裂能力与知识辩证关系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要想使能力有所发展,必须依靠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身能力的发展水平。若是没有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仅仅去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那将会使学生的能力培养失去基础的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国际结算》课程之中,涉及非常多的知识。

3.强化双语教学工作。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素养。现阶段,我国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工作较为重视,学校也会定期地派遣教师到国外学习与深造,个别学校会聘用国外的专家学者进行双语课程的讲授。教师应当持续地学习,强化自身的素养,通过参加各种学习,使自身拥有较强的双语教学能力。并且,学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也应当形成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双语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欠缺。所以,学校进行双语教学时,除了要选用适宜的教学用教材外,也应当通过第二课堂等辅助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使双语教学工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革新与完善工作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整地体现出了教育发展所遵循的规律。并且,这一过程是持续适应市场与教学要求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要持续地创新与实践。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我们认识到:在教学改革中,要始终坚定以人为本的方针,将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定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断地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可以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安静.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3).

[2]王雅楠.构建《国际结算》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新模式[J].知识经济,2016,(19).

[3]陈岚.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02).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应用型教学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