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校园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2017-08-28张胜忠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园管理现状方案

张胜忠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仅造就了学生,也发展了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存在,学校的教育目標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完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这使中学教师管理面临着种种困境。而在新时期中学教师管理策略应该“以师为本”,转向以发挥人的潜力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注重教师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师之间能力的合理搭配。

关键词:自身管理 校园管理 现状 问题 方案

著名教育家苏霍米林斯基曾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要想办好一所学校,要靠老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更为重要的是要靠校长。校长的办学思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未来发展。

一、从校长自身入手

在中学,校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教学中的校长才能与教师有共同语言;只有在教学上高人一等,才能在教学管理方面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毕竟“隔行如隔山”。

而从自身言行中,中学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学校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而在与老师相处时,不能一味地高高在上,而应与他们深入交心,共同办好学校,教育好学生。

在自身工作中,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可能的关心到每一个老师的工作情况,关心到每一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而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由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科研三个相互联系的层组成,三者同步运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课堂教学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规,教改,教研的成效必然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校长要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决策,教学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同时要认真的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不能只是自己做决断,要多听取老师以及其他管理层人员的意见。“校长意见箱”的存在更为重要了,但是它绝对不可以变成一个摆设,要及时了解意见箱中的内容,并对其中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意见箱的桥梁,听取,收集师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

二、中学校园管理的现状

对于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而言,其管理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新课改对课程的影响超出了校长范畴,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教育决定其兴衰,这是决策者和普通老百姓早就形成的共识,这无须多讨论,否则国家怎会加大资金投入。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必然要有所提高,这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当前,应探索新方法、新措施,着力于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业务能力,发挥好学校的服务功能,为国家的持续发展作好人才储备。现以当前学校管理谈一谈学校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学校通过“普九”,硬件建设基本完成。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学校规模相应扩大,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得到改善,信息技术进入学校,但学校管理相对滞后,这不利于学校发展。校长意识要超前,意识决定思想,然而大部分校长的思想觉悟还处之前的水平,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虽然新课标实施多年,但校长们却安于现状,仍然用固有的思想管理学校,跟不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学校管理存在“等、靠、要”想法。校长奉献精神缺失,对自己要求少,对教师要求多。校长们疏于调查研究,很少进课堂,这样没有榜样的带动作用,教师处于艰辛之地,反而使带动了教师产生了庸懒之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就其专业素养而言,需要学校管理者具备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等专业能力,但是在学校管理中却未必如此,特别是决策能力。部分学校校长的心态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校的一切发展全靠主管部门,不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出适时决策。

管理措施相当于学校的“法”,一个学校的法要科学合理,要和本地、本校的实际相适应,一切都应围绕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不适应新环境、新课改的措施都应更新,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力的缺失,关键的还是以人为本,相信群策群力的智慧,会比少数决策者的智慧要优。在评优、晋级、奖惩等方面偏向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如某校在评优晋级、奖惩等方面的附加工作量,教导副主任0.6个工作量,普通教师15课时,那么教导副主任则应是9课时,但在评优、晋级、奖惩等还要另外再加成绩的0.6,教师永远也不能和干部相比,这样的管理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吗?这只能充分说明管理措施滞后对学校管理的危害。

三、从现状看出所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受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管理不外乎是一些师生吃、喝、拉、撒、睡等杂七杂八的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即使没有专业性,因而任何人都可以滥竽充数。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事实上,学校管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学校的每个处室和每位师生,是关系全面办学质量的活动。以下便是存在的些许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于是各学校便主要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这样,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极端。

一是根本不要科研,只关注分数。二是为搞科研而搞科研。科研只立项不研究,只评比不应用,只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搞科研完全成了走过场走形式,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不但没有促进教学,有时候甚至是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教学工作成了追求学生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也仅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尤其是当前高考竞争已经下移到中考竞争,只有把更多的毕业生送进优质高中和重点高中,升学率上去了,这所初中在社会上才有美誉度和生存空间。三是把学校的功能定错了位。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加工厂,只有生源好才会加工成好产品,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归结为生源的质量,因此而大抢优质生源。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其实总而言之,学习建设工作的总要在于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突出在功利性太强。

四、应对策略

中学教学不能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课外活动管理工作。学生的课外活动,一方面,是张扬个性放松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性。通过加强课外活动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思想及创新,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素质教育改革给中学教学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中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必须要深化中学教学改革,转变管理理念,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教学细节管理,从小处入手,通过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民主的教学管理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构建和谐校园。它对改进中学教学管理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和谐的校园文化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改进师生关系,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要与增强课外活动管理与深化教学改革相结合,共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虽然管理工作不同于教学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我多年的管理工作中,校园建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它本来就是一个不停的探索过程,有问题就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校园管理现状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