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基断面形式与风吹雪雪害的关系

2017-08-28邱奕添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吹雪坡脚积雪

邱奕添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路基断面形式与风吹雪雪害的关系

邱奕添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于黑龙江省公路风吹雪雪害多发、频发的实际,分析公路路基断面形式与风吹雪雪害的关系。通过对路基填土高度、迎风半路堑、背风半路堑,以及完整路堑和弯道附近风吹雪流场的分析,明确了不同路基断面形式下风吹雪的产生过程,针对性地提出了减轻风吹雪雪害的技术对策。

公路路基;断面形式;风吹雪;雪害;防治

0 引 言

公路风吹雪雪害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大的稳定积雪区。黑龙江省冬季漫长、风力强劲,降雪量多,公路风吹雪雪害不但年年发生,甚至一年中多次发生。风吹雪会能见度下降,路面辨识困难,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视距,对公路交通造成极大干扰。

黑龙江省主要公路近年来冬季多次出现“风吹雪”灾害。1983年4月中旬黑龙江省西部发生严重风吹雪雪害,导致交通中断,综合经济损失达1.6亿元。2004年2月黑龙江省鹤大线(一级公路)降雪后,从K115~K160发生风吹雪,右半幅路面有长达45 km左右的段落,积雪深度达到1.2 m,左半幅也有部分路段积雪,形成风吹雪雪阻,致使交通中断4 d。虽然黑龙江省公路管理养护部门每年都要投入约5千万元除雪保通,但仍然避免不了雪阻路段造成的交通中断。风吹雪雪害已是长期困扰黑龙江省公路建设、运输的一个关键难题。其中,路基断面形式是风吹雪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1 路基填土高度与公路雪害形成的关系

在黑龙江省风吹雪地区,当风向、风速、雪源等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公路路基高度对风吹雪雪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其中较低的风吹雪在运行中80%以上的雪粒将集中在距地面20 cm以下的贴地气流层。

根据黑龙江省公路风吹雪雪害路段的调查,风吹雪积雪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黑龙江省公路风吹雪积雪情况

从表1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1 m的路基积雪路段数量为9段,占56%;(1 m<,≤2 m)的路基积雪路段数量为3段,占19%,明显下降;(2 m<,≤3 m)的路基积雪路段数量为2段占13%,当路基高度≥3 m的路基积雪路段数量为2段占12%。表明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公路风吹雪雪害程度也相应减小。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当路基高度小于当地最大积雪深度h+60 cm(风向与路线走向偏向垂直,夹角大于45°),以及当路基高度小于当地最大积雪深度h+80 cm(风向与路线走向夹角较小,小于45°)时,路堤的迎风坡因路基高度的屏障作用,在坡脚处风速减小,风吹雪带起的雪粒在此堆积,如有路基边沟,将被积雪迅速填满;从路基坡脚到路肩,风吹雪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至路肩附近位置达到最高速度。翻越路基的气流随后因断面扩大而出现扩散,使背风坡的风吹雪气流流速从路肩至坡脚逐渐降低,在坡脚处,风吹雪气流的流速减至最低。越过路面的风吹雪颗粒一部分沉积在背风面的坡脚或边沟,如果路基较低,一般风吹雪颗粒会降落、沉积在路肩和行车道上,随着路基两侧坡脚或边沟的积雪不断增加,雪堆会逐渐接近并连成一体,形成较为严重的雪阻。如图1所示。

图1 路基高度小于最大积雪深度h+60 cm时的积雪形态

当风吹雪气流遇到较高的路基并在其上越过时,由于路基对风吹雪气流速度的影响,在增速区的路基部位,雪粒将不会发生沉积,只是在减速区域的路基坡脚和边坡堆积。

在积雪地区当风向与路线走向近于垂直(道路走向与风向大于45°)时,路堤高度大于当地最大积雪深度h+60 cm路堤上面一般不会产生积雪。

在积雪地区当风向与路线走向夹角较小或平行(道路走向与风向小于45°)时,路堤高度大于当地最大积雪深度h+80 cm路堤上面一般不会产生积雪。如图2所示:

图2 路基高度大于最大积雪深度h+60/80 cm时的积雪形态

根据有关的风洞试验数据,高度0.3 m的路基上空的流场受到气流本身的扰动较大,路面上的风速为原始风速的5%左右,而路基本身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并不十分明显;高度0.6 m的路基上空的流场受到气流本身的扰动较大,路面上的风速为原始风速的5%~10%;高度1.2 m的路基上空的流场受到气流本身的扰动影响较大,路面上的风速为原始风速的10%,当路基高度为1.5 m时,路基对气流的扰动作用明显,路面上的风速为原始风速的10%。表明路面上的风速会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使路面上的积雪减少,并在上风侧路基坡脚处形成比较明显的随高度而增强的减速区。

据风洞试验,路基高度从4 m、6 m增加到10 m,路面上的风速变化不够明显,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趋势,说明路基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路面上的风速反而会逐渐减小。

2 迎风半路堑与公路雪害形成的关系

由迎风半路堑的风速百分比等值线观测结果可知(图3),迎风半路堑的风吹雪气流沿路基的迎风面边坡向上方流动时,风吹雪气流的速度不断增加,到达路肩后风吹雪气流的速度达到最高。此后,由于贴地附坡面的气流层分离形成旋涡区,使风速明显变小。随着风吹雪中携带的雪粒不断降落、沉积,沉积的风吹雪积雪范围慢慢扩大,最后导致整个公路路面被沉积的积雪覆盖。迎风半路堑路段的风吹雪雪害出现机率相对较高,几乎每逢风吹雪天气都会带来风积雪雪害,其严重程度一般与下风坡面的坡度、坡脚与路基之间的距离,以及靠近公路的边坡坡顶高度等有关。

图3 迎风半路堑风速百分比等值线的观测结果

3 背风半路堑与公路雪害形成的关系

背风半路堑风速百分比等值线的观测结果如图4所示。当风吹雪气流经过山脊或坡顶向下方流动时,随着气流断面积的迅速扩大,贴地附坡面的风吹雪气流层发生分离形成旋涡,风吹雪气流的速度在背风半路堑边坡坡脚下降到原有风速的50%~60%,风吹雪携带的雪粒开始降落、沉积。在迎风面的山坡上,还有可能形成一种雪檐。随着风吹雪携带雪粒的不断降落、沉积,附坡面气流层的分离位置也在不断向前推进,雪檐也随之向前移动,当雪檐抵达路面时,便形成严重的风吹雪雪害。

背风半路堑的风吹雪雪害,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迎风面坡度的大小。坡度大,贴地层气流流速下降得快,路面积雪就会愈严重。

图4 背风半路堑的风速百分比等值线

当山坡坡脚离路基很近时,这种路基断面形式伴随的风吹雪雪害就出现得较早;如果山坡坡脚距离路基比较远,在风吹雪发生期间,迎风山坡上形成的雪檐抵达路基的距离很长,则路面不易出现明显的风吹雪雪害。

背风半路堑路段风吹雪雪害的严重程度与迎风面的边坡坡度有关,坡度越大,道路风吹雪雪害就会越严重,一般情况下迎风面边坡坡度宜控制在15°以内。

4 完整路堑与公路雪害形成的关系

风吹雪气流通过与风向垂直的2~4 m的完整路堑时,由于气流断面积的迅速扩大,以及背风面边坡的拦挡作用,风吹雪气流的速度迅速下降,携带的雪粒将会降落、沉积,发生积雪现象。在迎风边坡附近由于旋涡气流的作用,一时不会产生沉积,但随着背风侧积雪深度的逐渐增加,沉降的积雪会向迎风坡方向推进 (图5) 。

图5 完整路堑迎风边坡坡度与贴地20 cm风速的关系

5 弯道与公路雪害形成的关系

公路弯道往往与路堑、竖曲线相遇。主风向在弯道前与公路平行时,弯道处的风吹雪气流流场发生变化;而在弯道后风向与弯道线路的走向趋向垂直,可能伴随着下坡减速,使道路内侧形成减速区域,导致风吹雪携带的雪粒在减速区域内出现降落、堆积。其积雪的严重程度,一般与风向和路线的夹角、路线的弯道曲率半径有关,如果风向基本垂直于路线,则风吹雪产生的积雪形态一般表现为雪坡,若平行于路线,则一般表现为雪梁。若路线弯道的曲率半径小,则风吹雪的气流流速下降快,积雪就相应严重。图6是风吹雪气流在弯道通过时的风向、风速的变化。

纯弯道风吹雪气流的绕流的所产生的风积雪雪害一般并不严重,但因弯道绕流往往和背风或迎风路段路基断面形式相遇,且一般出现垂直和水平两种旋涡气流,因此,弯道附近的风吹雪携带的雪粒降落、沉积的深度往往大于弯道之后的背风或迎风路段。当弯道内侧的山坡距离路基比较远,或者两者之间有一定宽度的边沟,或者弯道路线的曲率半径比较大,则路面的气流风速变化也显著增大,相应地不容易形成风吹雪雪害。

图6 气流通过弯道绕流路段时的风向及风速(m /s )

6 结 论

在风吹雪地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路基高度建议控制在当地积雪深度h+60 cm以上。虽然边坡坡度越缓对稳定坡体越有利,但填方路基边坡坡度对风吹雪的影响并不大;路堑边坡坡度越大则积雪越严重,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敞开式路基,坡度最好控制在15°以内。同时弯道路线应尽可能地减小与冬季主导风向的夹角,对减少风吹雪雪害有利。

[1] 申东秀,陈波.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概述[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1).

[2] 高伟,崔巍,李秀凤.黑龙江省公路风吹雪路域特征与技术对策[C].第二届国际公路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研讨会,西安,2016.

[3] 赵书成,朱光耀,许剑明,付万军.公路风吹雪雪害挡雪墙工程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6).

2017-02-11

邱奕添(1986-),男,工程师,从事道路桥梁管理工作。

U412.3

:C

:1008-3383(2017)06-0010-03

猜你喜欢

吹雪坡脚积雪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天山北坡公路风吹雪灾害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我们
大雪满弓刀
小二沟地区1971~2010年积雪的特征分析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风吹雪的日子
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