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橡胶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

2017-08-28崔美龄傅国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5期
关键词:割胶天然橡胶橡胶

崔美龄,傅国华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口 570228)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橡胶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

崔美龄,傅国华※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口 570228)

[目的]通过分析在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背景下种植户的生产行为,从农户及家庭特征、生产特征、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4个方面选取16项指标,研究影响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在天然橡胶主植区云南、海南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分析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种植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和提高割胶频率是种植户权衡各类因素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不同行为模式,其中橡胶收入占比、种植年限、投入肥料变化、雇工割胶、生产成本、后期价格态度、补贴满意度、收益满意度8项因素对种植户选择降低割胶频率具有显著影响; 受教育子女数量、种植规模、雇工割胶、是否享受补贴4项因素对种植户选择提高割胶频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天然橡胶种植户的生产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且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破坏了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然橡胶 生产行为 价格 影响因素 多元Logit模型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影响作用不断凸显,在农业领域显得尤为明显。近年来,“蒜你狠”、“姜你军”等事件发生后农户大面积种植又导致产品滞销的现象屡屡发生,反映了生产供给相对于市场需求信息的滞后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打击,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橡胶产业反复出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禁运封锁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以国有农场为骨干力量推动我国天然橡胶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产品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在“国有意志”的驱动下产业稳定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天然橡胶实行随行就市,国家统购统销变为市场主导价格,由于自然资源、品种、技术等方面与国际橡胶生产国相比处于劣势,出现国内橡胶价格与进口胶倒挂的现象,在“种胶不如买胶”的言论导向下主产区出现大规模砍胶,对于产业发展造成重大打击。之后市场价格逐步稳定,然而自2009年起以天然橡胶期货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对橡胶产品进行炒作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国内天然橡胶价格在2011年达到“非理性”的4.3万元/t,在巨大利润的驱动下胶农开始大面积种植。由于供需基本面的改变促使其价格逐步下滑,至2015年跌破成本价到最低1.0万元/t。胶农生产出现强割、弃割甚至砍胶等不同的行为,给胶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在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背景下,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成为当前天然橡胶产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与经营决策的经济行为完全是理性的,农民的理性是追求个人或家庭福利的最大化,其行为选择是在权衡各种利弊之后在利益最大化原则下作出的[1]。关于理性,林毅夫指出从农户自身的角度看农户行为是理性的,而被认为是非理性的行为恰恰是农户在外部限制条件下的理性表现,在任何体制下的农户行为都是理性的[2]。在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农户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的消费(支出)需求,而生产行为调整能够改变收入约束以调节家庭消费带来不同的效用[3],因此农户行为是在收入与消费均衡下做出的效用最大化选择。部分学者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杨志武、钟甫宁对农户种植业决策中的外部性进行研究,认为农户的生产受限制于外部性而表出一定程度的集体决策行为[4]; 韩耀认为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包括农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资源的稀缺性、政府的政策、机会成本、文化与传统、制度环境等[5]。 王志刚[6-11]等众多学者结合具体产业对农户生产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大多数研究结论都表明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经营、资本投资、劳动力配置、市场特点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会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偏好产生影响。为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各研究主要采取的方法有Logistic模型[12-14]、probit模型[15-16]、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17]等。

上述研究为分析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背景下,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出现“非理性”选择,出现强割、强刺激甚至砍胶等违背橡胶生产规律和破坏其可持续经营的行为,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实际是胶农权衡各类因素利弊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因此,文章试图利用第一手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选择的因素及影响方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假设即模型选择

1.1 研究假设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该文将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以下4类。

(1)个人及家庭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受教育子女数量。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机会和能力通过非橡胶生产获得收入,更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家庭人口数量越多,种植户越倾向于增加割胶频率。家庭受教育子女数量越多,种植户越倾向于增加割胶频率。

(2)生产特征,主要包括橡胶收入比重、种植规模、种植年限、投入肥料变化、雇工割胶。橡胶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高,农户对橡胶收入依赖性越高,当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时农户更倾向于提高割胶频率。种植规模越大,种植户越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一方面种植规模大反映种植户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当价格持续低迷时期望通过橡胶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越低,增加割胶频率的可能性较低; 另一方面种植规模越大,农户更倾向于追求长期收益,降低割胶频率以减少在价格低迷期间的资源消耗。投入肥料越多,农户越倾向于提高割胶频率,期望通过生产资料的投入增加产量以弥补价格降低造成的损失。雇工割胶反映家庭劳动力的充裕程度,当价格下降时对降低割胶频率有正向作用。

(3)市场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期望正常价格、销售难易程度、是否看好后期橡胶价格。生产成本越高,农户通过提高割胶频率提高收入的欲望越强; 期望正常价格越高,表明农户对橡胶收入的依赖性越高,当橡胶价格降低时农户越倾向于通过提高割胶频率以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产品销售越难农户生产的积极性越低,越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越看好后期天然橡胶的价格,农户对将来橡胶生产的信心越足,在当前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会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以追求长期收益。

(4)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是否享受补贴、补贴满意度、对收益满意度。农业补贴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当价格降低时享受补贴的农户更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补贴的满意度反映了农业补贴的效果,对补贴越满意农户越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收益满意度反映当前农户投入产出的效果,当橡胶价格处于低位时农户对收益满意,则当价格升高时农户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当前收益满意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

1.2 模型的选择

该文研究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胶农的农户生产行为选择,以胶农割胶频率的变化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其存在3种变化方式:提高、不变、降低。农户生产行为的选择是一个多项无序型变量,因此采用多元Logit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来进行分析。在此把因变量的取值设定为[1, 3],把“生产行为选择割胶频率降低”定义为y=1,“生产行为选择割胶频率不变”定义为y=2,“生产行为选择割胶频率提高”定义为y=3。则农户i的生产行为选择j的概率为:

(1)

式中,i表示农户样本; j表示农户生产行为选择类别; Xi表示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的自变量; βj是待估参数; n表示样本总数。

(2)

根据公式(2)对“生产行为选择割胶频率降低”(y=1)和“生产行为选择割胶频率提高”(y=3)分别进行推导。

1.3 解释变量说明

针对该文对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分析,并结合调研问卷统计信息,选择变量将其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变量解释及赋值方法

变量变量定义被解释变量生产行为ACT割胶频率变化降低为1,不变为2,提高为3解释变量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AGE户主年龄30岁以下为1,30~40岁为2,40~50为3,50岁以上为4EDU户主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为0,初中1,高中及以上为2POP家庭人口实际数字STU受教育子女数量实际数字生产特征INL橡胶收入比重实际数字SCA种植规模实际数字PLY种植年限实际数字FER投入肥料变化增加为1,不变为0,减少为-1TAP雇工割胶有为1,没有为0市场因素COS生产成本实际数字(万元/t)PRI期望价格(正常价格)实际数字(万元/t)SEL销售难易程度简单为0,困难为1EPRI是否看好后期橡胶价格是为1,否为0政策因素ALL是否享受补贴是为1,否为0SAT补贴满意度是为1,否为0PRS收益满意度是为1,否为0

2 数据来源及分析

2.1 数据来源

我国天然橡胶主要种植区域为海南、云南、广东等3省,其中云南、海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以上,因此调查区域选择在云南西双版纳(嘎洒镇、勐养镇、景哈乡)、海南(儋州市、琼海市、琼中县、白沙县)等地。

调研组针对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调查员入户访谈形式进行,访问农户通过在胶农聚集地、收胶点、胶园地头随机抽样方式产生搜集到调查问卷263份,其中有效的调查问卷为249份,问卷有效率为94.6%。

2.2 样本描述

(1)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在户主年龄方面,样本平均年龄为47.4岁, 30岁以下4人,占比1.6%; 30~40岁的有46人,占比18.5%; 40~50岁的有113人,占比45.4%; 50岁以上的有86人,占比34.5%。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以下学历60人,占比24.1%; 初中学历134人,占比53.8%; 高中及以上学历55人,占比22.1%。家庭人口方面,样本农户户均人口4.4人,其中家庭人口为3人及以下68户,占比27.3%; 4人77户,占比30.9%; 5人及以上104户,占比41.7%。受教育子女数量方面,样本受教育子女平均1.91人,其中1人及以下78户,占比31.3%; 2人112户,占比45%; 3人及以上59户,占比23.7%。

(2)生产特征。在橡胶收入比重方面,样本农户橡胶收入占比平均为60%,其中占比40%以下有61户,占比24.5%; 比重40%~60%的有46户,占比18.5%; 比重60%~80%的有52户,占比20.9%; 比重80%以上的有90户,占比36.1%。在种植规模方面,样本户均种植规模为2.34hm2,其中1.33hm2以下78户,占比31.3%; 1.33~2.67hm283户,占比33.3%; 2.67hm2以上88户,占比35.3%。在种植年限方面,其中10年以下有30人,占比12%; 10~20年的有94人,占比37.8%; 1.33hm2以上的有125户,占比50.2%。在投入肥料变化方面,其中增加的有36户,占比14.5%; 不变的有133户,占比53.4%; 减少的有80户,占比32.1%。在雇工割胶方面,其中雇工的有85户,占比34.1%; 无雇工的有164户,占比65.9%。

(3)市场因素。在生产成本方面,其中成本小于1万元/t的有88户,占比35.3%; 1万~1.2万元/t的有74户,占比29.7%; 高于1.2万元/t的有87户,占比34.9%。在期望价格方面,其中价格小于1.5万元/t的有51户,占比20.5%; 1.2万~1.5万元/t的有178户,占比71.5%; 高于1.8万元/t的有20户,占比8%。在销售难易程度认知方面,认为困难的70户,占比28.1%; 认为简单的179户,占比71.9%。在对后期价格的认知方面,看好的有87户,占比34.9%; 不看好的有162户,占比65.1%。

(4)政策因素。在补贴方面,享受补贴的有159户,占比63.9%; 未享受补贴的有90户,占比36.1%。在对补贴的满意度方面,满意的有125户,占比50.2%; 不满意的有124户,占比49.8%。在对收益的满意度方面,满意的有44户,占比17.7%; 不满意的有205户,占比82.3%。

2.3 模型回归分析

首先,结合整理的问卷数据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集中于[1.08, 5.08]内,Mean VIF=2.32<10,所以选择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比组为生产行为保持不变的农户)

变量农户生产行为选择割胶频率降低割胶频率提高系数 Z统计量系数Z统计量C1 044 2 852 087 0 51AGE0 3230 960 1760 48EDU0 0570 16-0 026-0 09POP-0 519-1 59-0 312-1 11STU0 2040 481 057∗∗∗2 61INL-4 442∗∗∗-3 67-0 805-0 90SCA-0 018-1 44-0 033∗-1 69PLY-0 066∗-1 75-0 013-0 43FER1 238∗∗∗2 920 0840 26TAP1 286∗1 74-1 055∗-1 68COS-6 160∗∗-1 960 8420 32PRI-0 357-0 18-0 120-0 09SEL0 2360 370 0850 20EPRI2 409∗∗∗4 23-0 210-0 49ALL0 4040 46-1 902∗∗∗-2 76SAT1 270∗∗1 96-0 923-1 45PRS2 331∗∗∗2 91-0 942-1 14模型整体检验统计量Logpseudolikelihood-59 66MeanVIF2 32LRstatistic64 311Waldchi2(16)35 69Prob>chi20 0001PseudoR20 3526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

然后,运用多元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时选择“生产行为选择割胶频率不变”作为对比组,并令其系数等于0,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可以得到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参数估计值反映对比组相比各变量对农户生产行为变化与相对概率的影响。估计值为正,表明变量对农户生产行为变化的相对概率有正的影响; 反之则为有负的影响。运用Eviews8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多元Logit回归处理的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1)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因素中,橡胶收入占比、种植年限、投入肥料变化、雇工割胶、生产成本、是否看好后期价格、对补贴满意度、对收益满意度八项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橡胶收入占比、投入肥料变化、是否看好后期价格、对收益满意度4项变量系数在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生产成本、对补贴满意度两项变量系数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检验; 种植年限、雇工割胶两项变量系数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2)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提高割胶频率的因素中,受教育子女数量、种植规模、雇工割胶、是否享受补贴4项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子女数量、是否享受补贴两项变量系数在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种植规模、雇工割胶两项变量系数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2.4 回归结果分析

受教育子女数量是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提高割胶频率的显著因素,与预期结果一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家庭受教育子女数量越大农户提高割胶频率的意愿越强。因为子女教育支出是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子女数量越多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的占比越高,农户生产行为选择增加割胶频率提高橡胶产量以增加收入、满足家庭支出的意愿越强烈。

橡胶收入占比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系数为负,说明橡胶收入占比对农户降低割胶频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与预期一致。因为橡胶收入占比越大反映家庭收入对橡胶收入的依赖性越高,生产转型难度越大,在天然橡胶价格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农户通过其他产业获得的收入有限,降低割胶频率会直接导致收入的进一步减少。因此,橡胶收入占比越大,农户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可能性越低。

种植规模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提高割胶频率的系数为负,说明种植规模对农户提高割胶频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预期一致。种植规模大反映农户家庭经济条件可能相对较好,在天然橡胶价格较低时,农户橡胶种植规模小,理论上存在选择提高割胶频率获得短期经济效益的动机,但也能反映种植户的生产重心不在橡胶,增加割胶频率对其收入影响作用不大; 而种植规模大的农户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价格降低只会影响存储(收入=消费+存储)。因此,种植规模的增加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增加割胶频率的意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种植年限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系数为负,说明种植规模对农户降低割胶频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预期结果一致。因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一方面农户橡胶生产的经验越丰富,对农业生产技术掌握越熟练,劳动生产的效率越高,同等产量水平对应的劳动投入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在长时间的生产中,农户生产行为呈现出规律性,对农户生产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意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投入肥料变化是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显著因素,与预期结果不一致。自2012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水平持续处于成本价位,农户肥料投入量普遍减少,样本以投入肥料变化作为自变量进行统计,统计变化的时间段是2015年与2014年,而在之前时间段(2012~2014年)年肥料投入量已经减少,因而自变量统计中投入肥料增加的样本实际是在价格处于低位时期(2012~2015年)年肥料投入减少量相对较少的农户。价格持续低迷时农户年肥料投入减少量较少,反映农户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或通过其他产业获得收入,因此降低割胶频率的意愿较强。

雇工割胶是改变农户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农户提高割胶频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农户降低割胶频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与预期一致。雇工割胶直接反映了农户家庭劳动力的充裕程度,而雇工割胶的租金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当橡胶价格持续处于低位时,有雇工的种植户若选择提高割胶频率会增加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对种植户提高割胶频率的生产意愿有抑制作用; 相反,降低割胶频率以减少雇工数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该生产选择有促进作用。

生产成本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系数为负,说明生产成本对农户降低割胶频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与预期一致。橡胶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成本、工具成本、劳动成本和运输成本,其成本的投入需要通过生产收入来弥补,生产成本越高农户越倾向于割胶获得收入,因此降低割胶频率的意愿越弱。

是否看好后期价格是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显著因素,与预期结果一致。因为农户看好天然橡胶的后期价格,表明农户认为天然橡胶后期价格将提高,反映了农户对天然橡胶生产的信心。根据天然橡胶生长周期特性分析可知天然橡胶树生产期内产胶量是有限的,对价格持乐观态度的农户期望在价格高的时候销售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对后期天然橡胶价格回升信心越足,农户倾向于降低割胶频率的意愿越高。

是否享受补贴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提高割胶频率的系数为负,说明享受补贴对农户提高割胶频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与预期一致。农业补贴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和引导农户行为的作用,享受补贴的农户与未享受补贴的农户相比生产成本低,为增加收入而提高割胶频率的需求越弱。

对补贴满意度是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重要因素,与预期结果一致。补贴满意度反映了补贴政策的效果,效果越好对农户的补贴作用和行为的引导作用越明显,农户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意愿越强。收益满意度是影响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的重要因素,与预期结果一致,表明农户对当前收益的满意度越高,在价格处于低位时农户为追求长期利益而降低割胶频率的意愿越强。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研究结论

(1)对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个人及家庭特征、生产特征、市场、政策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呈现区域趋同化的特点,表现为问卷调查中以村(寨)为单位的区域内,种植户种植橡胶树品种、割胶频率变化方式、橡胶销售方式、是否享受补贴等情况趋于相同或相似。胶农呈现老龄化特点,样本调查胶农的平均年龄为47.4岁, 50岁以上比例为44.6%, 35岁以下比例不足10%,高强度、劳动密集型橡胶生产即将面临劳动力严重缺失的问题。橡胶种植户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且收入对橡胶产业的依赖性较强,样本调查胶农橡胶生产平均成本为1.1万元/t,而2015年标准胶(1#)平均价格*http://www.qianzhan.com/qzdata/detail/147/151125-d4d34ad3.html。仅为1.16万元/t,按农户平均种植规模计算得户均橡胶收入为4.06万元,除去成本后的收益为0.21万元,整体而言收入偏低; 同时,统计中显示橡胶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为60%,反映种植户家庭收入来源渠道较少,收入对橡胶生产的依赖性较强。

(2)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研究从个人及家庭特征、生产特征、市场因素、政策因素4个方面,选择了胶农年龄、受教育程度、胶农家庭人口、种植规模、种植年限、投入肥料变化等16项因素分析其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和提高割胶频率是种植户权衡各类因素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不同行为模式。在选择的自变量中橡胶收入占比、种植年限、投入肥料变化、雇工割胶、生产成本、后期价格态度、对补贴满意度、收益满意度8项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降低割胶频率具有显著影响; 受教育子女数量、种植规模、雇工割胶、是否享受补贴4项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提高割胶频率具有显著影响。

(3)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破坏了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调研统计样本中约46.6%的农户选择提高割胶频率,长期强割将增加橡胶树的死皮率对橡胶树是致命的,必将严重破坏橡胶树的产胶能力; 然而随着价格低迷状况的持续,在2016年初了解到胶农生产行为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农户进一步提高割胶频率并采取乙烯利强刺激,甚至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橄榄坝地区超万亩的胶园尽数被砍,严重破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政策建议

(1)改善天然橡胶生产技术,完善天然橡胶科技推广服务。天然橡胶成本核算中了解到劳动力成本在占比超过60%,而胶工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将成为橡胶生产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天然橡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革新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科研院所,开展以橡胶生产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缓解橡胶生产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同时也是解决胶工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逐步完善天然橡胶科技推广服务,加强优良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技术“入乡入户”以突破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关。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天然橡胶补贴体系。目前,天然橡胶补贴主要包含良种补贴、生态补贴、保险补贴,重点关注的种质选择和风险防控,而对于生产、加工方面的补贴存在缺失,导致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进程缓慢。因此,建立我国天然橡胶的补贴体系,探索天然橡胶产业政策多元化的扶持模式,通过现金补贴、原料补贴、价格保护等多种方式扶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对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多样化,降低经营风险。充分发挥植胶区亚热带气候优势,引导农户作物种植多样化,一方面种植多种特色经济作物,降低由于某种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造成收入大幅波动; 另一方面开展林下经济,通过间种、套种等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如在海南地区橡胶林下套种南姜、食用菌等取得不错效果。通过种植多样化能够有效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减小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农户生产的影响,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1] S.Popkin.The rational Peasa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 Berkley.University of Califorlia Press, 1979

[2] 林毅夫. 小农与经济理性.农村经济与社会, 1988,(3): 42~47

[3] A.V.Chayanov. Peasant farm organization.The theory of peasant economy, 1966:29~27

[4] 杨志武, 钟甫宁.农户生产决策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 2011,(9): 209~211

[5] 韩耀. 中国农户生产行为研究.经济纵横, 1995,(5): 29~33

[6] 王志刚. 农业收入风险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影响:来自西南地区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05,(4) 46~50

[7] 卫新, 胡豹.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特征与差异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2005,(10): 77~79

[8] 金爱武. 农户毛竹培育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和福建三县(市)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06,(2): 62~66

[9] 庄丽娟, 贺梅英.我国荔枝主产区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 2010,(11): 61~66

[10]张怡. 农户花生生产行为分析——基于河南、山东两省44县(市)731份农户调查数据.农业技术经济, 2015,(03): 91~98

[11]闫志明, 蒲春玲,胡赛,等.基于新疆南部地区实证的棉农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6): 139~145

[12]陈凤霞, 吕杰.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基于黑龙江省稻米主产区325户稻农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10,(2): 84~89

[13]许朗, 刘金金.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调查数据.中国农村观察, 2013,(6): 45~51, 91

[14]王亚坤, 王慧军,杨振立.我国谷子种植户持续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2): 96~102

[15]卞琦娟, 周曙东,葛继红.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样本数据.农业技术经济, 2010,(6): 28~36

[16]罗小锋, 秦军.农户对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统计研究, 2010, 27(8): 90~95

[17]李奇峰, 张海林,刘武仁.粮食主产区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榆树县为例.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7): 1963~1968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GROWERS′ ACT IN PRODUCTION OF NATURAL RUBBER IN CHINA*——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LOW PRICE

Cui Meiling,Fu Guohua※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in 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 China)

By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behavior of grow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low price of natural rubber,16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rom four aspects: family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market factors and policy factors, and the factors of the production behavior of natural rubber grower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in 2015 and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 in the main planting area of Yunnan, Hainan,the Multivariate Logi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ural rubber farmers production behavi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duction and increase of rubber tapping frequency were two different behavior patterns pursuing maximized benefits. There were 8 factors which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rowers′ decision to reduce rubber tapping frequency, i.e. rubber income share, planting age, changes of invested fertilizer, hired labor for rubber tapping, production cost, later price attitude, subsidy satisfaction and income satisfaction; while there were also 4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decision to increase rubber tapping frequency, i.e. number of children

education, planting scale, hired labor for rubber tapping and subsidy or not. It concluded that the production behavior of natural rubber farmers can b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th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destroyed due to natural rubber prices decline.

natural rubber;the act of production;price;influence factors;multinomial logit model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513

2016-08-10

崔美龄(1991—),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通讯作者:傅国华(1965—),男,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Emai:fgh328@163.com

*资助项目: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CARS-34)

TQ332; F325.2

A

1005-9121[2017]05086-08

猜你喜欢

割胶天然橡胶橡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橡胶
4GXJ 型电动割胶刀在天然橡胶收获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智能化割胶试验台设计与实现
橡胶树气刺微割高效割胶技术对比试验
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
固特异与橡胶
自制橡胶骨
2016年9月天然橡胶价格
天然橡胶行情(2016.05.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