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海防重型岸炮赏析
2017-08-28叶志荣鸦片战争博物馆523900
叶志荣 (鸦片战争博物馆 523900)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海防重型岸炮赏析
叶志荣 (鸦片战争博物馆 523900)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近代史的开端, 参战的清军海防重型岸炮是鸦片战争清军防守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鸦片战争博物馆馆藏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海防重型岸炮是鸦片战争抗击英军的实物历史证据,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的象征,是我国海防文化的见证,为我们研究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对鸦片战争博物馆收藏的部分鸦片战争时期的海防重型岸炮进行介绍。
鸦片战争;海防;炮台;虎门
古代汉字的“砲”是指以投石攻击敌人的武器,故为石字旁。后来发展成以火药发射炮弹的“炮”。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军
已建立起一支使用火炮的军队,称为神机营。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7~1842.8)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近代史的开端,在此前道光帝早已指派两广总督卢坤、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到虎门督办海防,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督办的虎门炮台已是当时中国海防建设中规模最大的海防要塞,虎门炮台依山而建,形成了纵深十公里的防御性要塞。清军在虎门布防的主战武器——海防重型岸炮是鸦片战争清军防守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有1500斤以上的海防重型岸炮就达243门之多。
鸦片战争博物馆馆藏铁炮184门, 该批铁炮是鸦片战争抗击英军的实物历史证据,蕴含了科学的、准确的历史信息,它们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的象征,是我国海防文化的实物见证。本文对鸦片战争博物馆收藏的部分鸦片战争时期的海防重型岸炮进行介绍。
一、清嘉庆十四年佛山造前膛铁炮(图1-1)
图1-1 清嘉庆十四年佛山造前膛铁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广东佛山铸造,1993年3月9日在广东省虎门镇沙角穿鼻洋水道主航道出土。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198厘米,内膛径8.5厘米,外膛径27厘米。前装滑膛铁炮,炮体前细后丰,炮身有7道箍环。炮身有铭文“嘉庆十四年”字样。
二、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图2-1)
图2-1 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广东佛山铸造。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284,内膛径15,外膛径50。前装滑膛铁炮,炮身粗糙,炮体前细后丰,炮身有5道箍环,两侧有圆柱形炮耳,尾部有圆钮,炮身正背面均有铭文,有铭文“道光十五年”字样。
三、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图3-1)
图3-1 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广东佛山铸造,1957年8月在虎门太平贵立街发掘出土,曾经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是虎门抗英功劳炮。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276厘米,内膛径16厘米,外膛径50厘米。前装滑膛铁炮,前细后丰,铸造较粗糙,上有5道箍环,两侧有圆柱形炮耳,尾部有圆钮,炮身正背两面均铸有相同的铭文十二行:“道光十五年夏月,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卢制;督标中协恒,署督标中协福,署广州协尚监督;署广州协左营都司推升、福建建宁镇左营游击黄廷彪,署督标右营参将洪发科,署广州协右营守备刘得升监造。六千斤炮,食药十五斤子十五斤,禅山炉户李陈霍等制造。”
四、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五千司马斤”前膛铁炮(图4-1)
图4-1 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五千司马斤”前膛铁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广东佛山铸造,1986年2月在虎门镇远炮台旧址出土。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265厘米,内膛径15.5厘米,外膛径47.0厘米。前装滑膛铁炮,前细后丰,表面较粗糙,上有5道箍环,尾部有圆钮,第二节炮身正背两面均铸有相同的铭文12行:“道光十五年夏月,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卢制;督标中协恒,署督标中协福,署广州协尚监督;署广州协左营都司推升、福建建宁镇左营游击黄廷彪,署督标右营参将洪发科,署广州协右营守备刘得升监造。五千斤炮,食药十二斤半子十二斤半,禅山炉户李陈霍等制造。”
五、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两千五百司马斤”前膛铁炮(图5-1)
图5-1 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两千五百司马斤”前膛铁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东佛山铸造,1971年9月在广东省虎门镇镇远炮台出土。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227厘米,内膛径15厘米,外膛径35厘米。前装滑膛铁炮,前细后丰,铸造较粗糙,上有7道箍环,尾部有圆钮,炮身上铸有铭文"道光二十二年"字样。
六、清“道光二十一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图6-1)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广东佛山铸造,1971年11月在虎门太平贵立街发掘出土。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290厘米,内膛径19厘米,外膛径40厘米。前装滑膛铁炮,前细后丰,炮身分八节合铸而成,表面较粗糙,上有7道箍环,两侧有圆柱形炮耳,尾部有圆钮,炮身正背两面均铸有铭文炮身上铸有铭文“道光二十一年”字样。
图6-1 清“道光二十一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
七、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图7-1)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东佛山铸造,1957年8月在虎门太平贵立街发掘出土。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322厘米,内膛径22厘米,外膛径46厘米。前装滑膛铁炮,前细后丰,炮身分五节合铸而成,铸造较粗糙,上有4道箍环,两侧有圆柱形炮耳,尾部有圆钮,炮口上方有瞄准凸起。炮身有铭文“道光二十二年”字样。
图7-1 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
八、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图8-1)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东佛山铸造,1957年8月在虎门太平贵立街发掘出土。属海防重型岸炮,材质为铁,使用泥模铸炮法浇铸而成,通长320厘米,内膛径21厘米,外膛径44厘米,两侧有圆耳,炮耳距97厘米。前装滑膛铁炮,表面较粗糙,炮体前细后丰,炮头略粗,尾部螺状突出,末端有圆钮,炮身正反两面铸有铭文:“新式□□,炮重六千斤,太子少保两广总督部堂祁,钦命靖逆将军奕,兵部侍郎广东巡抚部院□,佛山都□,佛山□□□监铸,道光二十二年□月,大炉铸炮匠霍观升,梁辉秀,梁荣昌,冼永盛”。
图8-1 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六千司马斤”前膛铁炮
鸦片战争时期,并没有发生完全意义上的海上船舰战斗,而是以西洋战舰和清军岸上炮台战斗为主要战争形式,这批鸦片战争时期在虎门炮台使用的海防重型岸炮是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力,是鸦片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这批海防重型岸炮为我们研究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曲庆玲.试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虎门海防要塞建设[J]. 军事历史研究,2012(0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