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自然观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2017-08-27李向丽

世界家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

李向丽

摘 要:在当下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之下,能够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协调与发展,是人类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生态城市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伟大的实践。而基于生态自然观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生态城市;建设

引言

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1869年首次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般学科。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并由此产生了城市生态学。它以城市生态关系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调整城市中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可以说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兴起为生态城市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当代生态危机的背景

人类作为地球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时刻地发生着相互作用。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到漫长的农耕时代,人类为了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不断地从自然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反作用于自然界,不过这种相互作用是十分缓慢的。

18世纪的工业革命,先从英国席卷至整个欧洲,继而又影响至整个世界。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打破长久以来的农业文明体系,为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近几百年中所带来的丰厚物质的财富和伟大的精神成就,维系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虽然工业文明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技术,但却加速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的进程。人类在短短几百年时间内开采了地球大部分资源与能源,迅速增加的人口数量与生存需求更是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人类各方面的快速扩张下,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趋于严重化,生态系统正遭受空前的破坏,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源环境问题以不容忽视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生态成为当代,全人类面临的首要全球性基本问题。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特征

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系统自然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生态危机后,人类的自觉反思与觉醒,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生态自然观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表现形式之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地位。现代生态自然观认为人类是以能动的主体形态存在,而不是以自然形态存在。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和有组织的活动,控制自然;人类发展科学技术为,按照自身的需要而改造自然,展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主要人工自然的形态存在。所以人的社会属性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另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现代生态自然观强调和谐。现代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需要在遵循自然界的固有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能动性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否则,自然界会报复与惩罚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只有人类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但人类调节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按规律办事。

3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下的必然,是对城市在工业过度化时期异常发展的明确否定。从而成长为更为高级的新城市形态。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运用生态理论改善城市子系统间,及与城市周边城镇间的共生关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低影响、低消耗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城市是在生态自然观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实践。

4基于生态自然观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当前,生态文明正处在从观念形态向实体建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生态文明理念使我们认识到,建设生态城市就是在建设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要求我们对整个城市系统,从社会生态经济过程与功能方面来规划设计,构建良好的生态城市。

4.1完善生态制度文明,保障生态城市建设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政府的调控作用尤为重要。政府应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实施框架,确定建设方向、基本原则、建设目标等,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与此同时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做到有迹可循。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成果审查体系。在完善配套的生态文明制度下,保障生态城市建设。

4.2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做好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建设好生态城市,首先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着重解决基础设施选址和重大原则性问题。同时在城市的电力、电信、电讯、给水、排水、污水、燃气等专项规划中,进行综合治理、优化配置、资源节约、加强保护,从而解决城市的发展建设、人口基数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利用间的冲突矛盾矛盾,使城市建设快速踏上生态城市的发展道路。

4.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经济发展是核心、基础。放眼当下国内众多城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对环境污染危害较大。在经济发展中,优先发展循环型经济,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再利用,从而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在产业结构中,倡导“退二进三”。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

4.4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走上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探寻之路。生态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目标被提出距今已有三十载。在2003年,环保总局出台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首次定义了生态城市的标准。自1999年海南省最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后,黑龙江和吉林省于2011年又获批建设国家生态省。天津、上海、扬州、深圳、威海、宁波、厦门、铜川、贵阳、十堰等众多城市先后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其发展方向。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浪潮正席卷全国。

结语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生态危机已然成为全世界必须正视的全球化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在生态自然观理念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方针,对指导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实践措施,是缓解人类和自然界高度紧张对立关系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这正与当下我国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具异曲同工之妙。建设生态城市要平衡城市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城市与外界间的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服务于创建和谐社会,这为我国实现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支持和历史机遇。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研究人员、城市设计师必须抓住机遇,在生态自然观视野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时代,为社会,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瑞,宗跃光.生态自然观下的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J].先锋论坛,2010,04:24-25.

[2]王培培.论卢梭生态自然观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7,16(3):2-4.

[3]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4]唐叶萍.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29(7):09-11.

[5]刘海霞.论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11-14.

(作者單位:新安县房地产管理局)

猜你喜欢

生态城市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