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7-08-27黄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瑞替普通率国药准字

黄超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民权 47680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黄超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民权 47680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可有效提高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钙;瑞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发热、心律失常、白细胞计数及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等[1]。近年来,AMI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瑞替普酶是新型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能改善心肌梗塞后心室功能,药效较强。低分子肝素钙可预防体外循环中血凝块形成,药效持久且不良反应少[2~3]。本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AMI,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9.216.32)岁;病程1~24 h,平均病程(10.763.45) h。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476.47)岁;病程1~24 h,平均病程(11.033.71) 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治疗。第1~2 天给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63122)300 mg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7022276)300 mg口服,第3天阿司匹林剂量减至75~100 mg、氯吡格雷剂量减至75 mg。持续治疗12 d。

1.2.2 观察组 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国药准字 S20030095)治疗。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52319)5 000 U皮下注射,12 h/次。瑞替普酶10 mU加入至灭菌注射用水10 ml中静脉注射,缓慢推注2 min以上,30 min后再次给药。持续治疗12 d。

1.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3.2 判断标准 (1)治疗2 h内,胸痛症状消失或有所缓解;(2)治疗2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以短暂类型呈现;(3)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出现(14 h内),且磷酸肌酸激酶16 h内移至高峰状态;(4)心电图示抬高最厉害的ST段于治疗2 h后明显降低,降低程度超过50%。治疗后满足以上3个条件即表示冠状动脉再通,其中必须包括第1、2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AMI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导致心肌血流中断,造成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恢复血流、再通闭塞血管为AMI主要治疗原则[4]。瑞替普酶常用于治疗外周血管血栓、肺栓塞等疾病,是一种新型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可有效延长血浆半衰期,同时可通过转化体内纤溶酶原为纤溶酶,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发挥溶栓作用。该药对纤维蛋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纤维蛋白量较多时可明显提高纤溶酶原作用;当无纤维蛋白存在时,纤溶酶原很少被激活,出血发生率低。低分子肝素钙是抗凝药物,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控制病情发展,且对凝血系统影响较小。王东等[5]研究指出,低分子肝素钙属于安全、高效抗凝药物,抑制机体内血栓作用较强,与瑞替普酶联合用药可有效预防手术后血栓栓塞、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末梢血管病变等。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提高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赵静,曹枫林,许玉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87-91

[2] 刘琼,闫建萍.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90-92

[3] 张凤坤.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安全用药护理体会[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0):1241-1243

[4] 王晶,邹圣强.基于社区单向转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853-854

[5] 王东,张咏,潘金保,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3): 160-162

R542.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29

2017-05-10)

猜你喜欢

瑞替普通率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更 正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与血浆Lp(a)相关性分析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