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2017-08-26辜娟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古诗词课文

辜娟

复杂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双重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一、营造文化氛围

深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如能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每天耳濡目染,就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诗句、格言、警句为启示,让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粘贴、进行个性化教室布置。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等等。

2. 以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为依托开辟古典文学文化角。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张贴在文化角,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并把自己的感悟、解读写出粘贴在其上,既拓展了学生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如学习了苏轼的《赤壁赋》后将儒、释、道思想张贴在文化角,学习了《兰亭集序》就将《兰亭集序》的影印版张贴在文化角 ……

学生每天置身于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教室中,每天与古人先贤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既有道德文化的教育、又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还包括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学习这些对高中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思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例如:教授《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应重点传承精忠报国、民族为先的爱国情怀;教授《报任安书》《五人墓碑记》时应传承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教授《劝学》和《师说》时应传承勤学、尊师的美德;教授《陈情表》应传承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语文教师应将课文中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人格,提高素质,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

三、开展多样主题活动

高中学习阶段应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带动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老师应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三年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一至两个主题活动。

1. 古诗词讲座。讲座的宗旨在于普及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及传授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普及传统诗词,让学生“阅读悦享”,带领学生走近中华文化的精华。

2. 开展名著伴我行活动。建立“读书成长记录袋”,将读书活动中得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书评及每学期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成长记录袋”评比活动。

3. 排演课本话剧。学完《雷雨》《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经典课文后组织学生排演课本话剧并进行汇报演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积淀起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丰满语文教学。

四、挖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几篇课文的讲解,而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的课程资源。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岭南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岭南文化以其丰富性及独特性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围绕着“岭南文化”主题我们从研究岭南文化名人、岭南建筑、岭南民俗入手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依托肇庆市包公祠、端砚村、高要学宫、雄才故里等文化阵地,挖掘地方特色文体活动:舞狮、赛龙舟等,加强地域传统文化挖掘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進校园、进师生头脑”;将地方传统名人名事、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现场采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一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不断为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地方课程资源,从而铸造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魂。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古诗词课文
岭南文化名家
踏青古诗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