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名著阅读

2017-08-26卢艺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名著读书班级

卢艺

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就名著阅读向一千多名大中学生调查,调查结果是:喜欢看但没有时间看的占54%,太长了、看起来很吃力的占23%,太难了看不懂的占4%,其他占4%,选择很受欢迎的仅占15%。85%的大中学生不读名著。

以上数据令人吃惊,经典名著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经典名著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是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的沥血之作,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它对传承文化、启迪智慧、丰富涵养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若它远离我们,这又何尝不是当今教育的悲哀?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引领孩子进行名著阅读,让名著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呢?

一、创造条件,保证时间,扎实推进阅读,融名著于教学中

1. 让名著阅读走进课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家统一规定了教材,于是就有了规定的课时安排,规定的教学内容,规定的测试题型……,从本人入学起,每学期所发的语文课本成了老师一学期传授的唯一书本,每两天或三天学一篇课文,这样要足足学上一个学期,然后期末复习,也是语文书上的字词与课文等,最后考试,考试内容当然是书上的。就这样一直读到高中毕业。人生的黄金时段就在一本又一本的语文书上度过了。试问,能有多少时间或机会去接触那些厚厚的名著?可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我们现在还在这样做!每一次听文学大家讲如何学语文,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它将比语文书更有益于孩子将来的长足发展,它值得每个人一生去品悟,去体会。我们要打破陈规,将语文课腾出一些时间来给孩子阅读。让阅读走入课堂,让书本真实地呈现在孩子眼皮底下。

2. 让名著阅读成为作业

纵观很多学生的语文作业,大都是字词抄写或做习题,鲜有阅读文学作品并做读书笔记的。名著大都是厚厚的作品,文言色彩浓厚,如若单单只给几节课的时间给孩子阅读,这是远远不够的。就拿《水浒传》来说,一百二十回,一周如若拿出三节课的时间读书,也可能只能勉强读完一二回,那要多少周才能读完?这样至少要耗上三年的时间了。所以,我们必须得找其他时间来保证孩子的阅读,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了,我们少布置甚至不留与语文书有关的作业,让孩子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读名著。有人问:光读课外书去了,那如何保证语文学习成绩?君不知莫言同志只读小学六年级,后来他就去读村里的书去了,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难道他是读语文书读出文学奖的?本学期,本人所在学校有十一个班级将每日的语文作业改为了课外阅读,至目前来看,无一班级成为语文学习的困难班级。

二、由浅入深,培养思维品质,读出名著厚度

1. 知其意,明内容

任何一本书,最基本的阅读是掌握其叙述的内容与情节,特别是长篇小说,有着庞大的内容体系与精细的人物架构,这需要在阅读时及时记录与不断回顾,才能将书的前后准确连接,如若哪里脱节,则对于后面内容的理解就存在障碍了。正如前面朱熹所说“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了。在阅读一本名著时,要引导孩子对每天读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理清文中复杂的各类关系。比如读《水浒传》,108个好汉逐个登场,场面何等恢宏,加上各事件牵连紧密,错综迷离,如若不随着逐日的阅读进行逐一梳理的话会造成后面阅读的困难。还有比如《红楼梦》,光荣国府、宁国府的若干人马就足以让人头疼,还有那么多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更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

2. 品其言,悟其妙

一本名著,它的語言魅力经久不衰,在读通文的基础上,要着重于品味其语言,习得其语言。可以适当进行积累,可以进行品析,可以仿其写法创作等。教师要教会学生品味语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吸纳其语言特点,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力。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通过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悟赏析,建构古今对话的桥梁,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相通相融,使文化传承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名著读书班级
班级“四小怪”
我爱读书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