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情境的运用
2017-08-26张美荣
张美荣
在我国,思想政治课是青少年正确道德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当代中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的仅有28.5%,而有68%的学生因为教材原因而不喜欢政治课。有专家将政治课教材归结出五种状况,即:“书本正确,现实滞后;实践发展,书本滞后;书本一元,现实多元;书本抽象,疏离现实;书本简单,现实复杂。”这五种状况可以说是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学了又难以致用的重要原因。
其实,生活才是思想道德教育最好的教材,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青少年的道德品行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如新闻中所描述的那样,师生之间会出现“代沟”:老师被德育故事感动得稀里哗啦,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丝毫不买账。
因此,完善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学校极其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为思想政治教学设置有效情境,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整体功能,促进知行的和谐发展。
一、借用直观体验,创设家庭生活情境
家庭生活体验最具直观性、普遍性、适用性。课内实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实践活动都无法当场在课堂上实施,因此需要把情境设置延伸到家庭里去完成。家庭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所以结合品德课教学内容,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我的爸爸和妈妈”,可邀请家长们也一起参加,通过多次与父母的互动,如画爸爸妈妈的手、介绍触摸爸爸妈妈手的感想、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与爸爸妈妈亲近,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在课后教师对学生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不影响父母休息;2.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端饭、洗碗、扫地、学做饭等等;3.学习上不让父母操心。
二、依照计划目标,创设学校活动情境
学校活动情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具备计划的可控性。活动是体验的生命,而活动的本质内涵就是引导少年儿童亲身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完成体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不断体验,逐渐养成。孩子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也许,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自己亲自做一遍。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最难忘的。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点滴小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激发美好的情感,是体验教育的功能所在。例如:在“贫富宴”的中队活动中,通过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种宾客,并让他们享受不同的食物,使队员们明白:目前世界上能天天享用精美食品的人数仅占14%,能过上中等生活水平的人数只有26%,还有60%的人能维持温饱就算不错了。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每年饿死的人高达1400万至1900万!我们现在虽然富了,也不能随意浪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应该继承发扬。
三、广泛利用资源,创设社会实践情境
社会实践情境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品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言行不一致。其实,我们在课堂中传授的道德知识不可谓少,学生的本质也是美好和善良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道德实践,再加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尴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体验出发,引导他们反思、提高、创造自己的生活,把课堂的品德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走进市场”时,教师讲完了走进市场购物应注意的事项后,可以让学生带上钱去市场挑选一些自己需要的商品,并把自己在购物过程中作为一个小顾客的收获和注意事项,记录在小本子上,带回学校进行汇报交流。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活动,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的起點和终点都集中在课堂上,为了教学而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往往是割裂的。这样的教学是死的,它无法深入儿童的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品德课必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们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检测他们的道德行为,培养实践能力,也是促进学生知行进一步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设有效情境,教师要避免成为传声筒、复读机,要能够理性把握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要义。
教师需要拿教材来教,而非教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层次,研究学情,准确把握教材处理的分寸,制定出合理和可测量的学习目标,既要深入,也能浅出,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而言,知识的难度是有限的,即使最优秀的学生,在一节课上所能接受的知识量也有一个极限。教师既要避免盲目地拓展,不切实际地加大学习的难度,也要避免主观臆断,简化教材,降低学习的标准,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真正的开发。
但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把教材当中呈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时时渗透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育思想,能够深刻地理解教育方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洞察教学内容所隐含的育人功能,跳出教材用教材。这就要求新任教师学而不厌,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体系,向教育教学的纵深处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杨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