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2017-08-26徐光明甘甜
徐光明+甘甜
7月6日晚,德国汉堡G20峰会前夜,汉堡举行的大型交响音乐会上,来自井冈山龙市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谢嘉成,与爱心大使刘媛媛合唱的一首《乘着歌声的翅膀》赢得了海内外众多媒体、嘉宾和观众们的喝彩。
11岁的井冈少年把井冈山的脱贫故事唱到了德国。同时,在井冈山市茨坪镇的各个革命旧址里,井冈山的红领巾导游员正向游客们回顾斗争史;在青原区东固镇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孩子们穿上了红军服,行操训练……
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成立红四军、三湾改编、三次反围剿主战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让吉安市成为一片火热的红土地。坚定信念,敢闯新路,近年来,该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丰富多彩的红色校园文化,为穿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更增添了时代色彩。
[“种下红色的种子”]
出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沿着红军路向南走两三百米,便是井冈山小学。学校现已放假,走廊上的红色文化墙,各个教室里的“小红军图书角”“小红军荣誉室”,“井冈山精神”随处可见。
“我校一直践行革命传统教育,于1996年建立了红色德育工程。”在会议室, 井冈山小学校长秦浩给记者细数了学校红色文化品牌:一套记载井冈山革命故事、歌谣的教材,一个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六个一”德育工程,一个特色“红军班”,招牌是一支红领巾导游员队伍。
面向三到六年级所有学生,这支队伍的“底座”很宽;校园内,人人会讲述革命故事、斗争史及红色旧址。演讲、手抄报、书法、红歌赛,学校每年组织各种红色主题活动,只要在其中一项中表现优异,即可成为“聚光灯”下的红领巾导游员,到各个旧址进行讲解。红色主题活动年年办,红领巾导游员一年一换。
学善思、品正行。秦浩说:“我们就是要给每个孩子都种下红色的种子,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加深领悟,做好井冈传人。”
“穿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具有无穷的精神力量,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重在发挥其育人功效,为学生打好底色。”吉安市教育局局长张万安介绍。
今年暑假,吉安市师范附属小学的一些少先队员们,又将和老师、家长一同踏上红色研学旅行之路。
“去年夏天重走了红军路,还到了井冈山纪念馆。自己做的饭太好吃了,好有成就感。”六年级王飞同学说,“今年还要参加。”
“去年两天一夜的拓展训练,孩子们自己搭帐篷,拾柴火,架锅做饭,还在高温中重走长征路。活动前我们担心这,担心那,没想到孩子们都坚持走下来了。”政教处刘文婷介绍,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学校从2010年起,针对不同年级,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联合家委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出校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情景体验式的红色活动中,磨练意志,快乐成长。
[“将红色文化做活来”]
“打底色,养习惯,就是抓德育,抓素质教育,抓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家,心中有家乡,心中有他人的家国情怀。”张万安介绍。吉安市通过开展庐陵文化、经典文化、红色文化“三化”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与弘扬井冈山精神结合起来,做“活”校园文化。
在遂川县博雅学校,每个学生都持有一本“道德银行”存折。学生思想道德上的每一点进步,只要有证明人,就可兑换为“道德币”,存入账户;若出现扣币类行为,就得从账户中支取相应的道德币。参照银行运营机制,在学校、年级、班级,设“道德银行”董事局、总(分)行、支行,定期开展梯级“道德榜样”评比活动。每日一登记,每周一通報,每月一评比,每学年一表彰。
“五星学生、三好学生获得者必须是班级‘财富榜前15强储户,我得多做善事,多积分。”六(3)班燕顺说。
德育重在习惯的养成,而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
地处井冈山脚下,安福县平都一小的素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的管乐、声乐、舞蹈、美术相关作品,在省级比赛中屡获大奖,他们的“法宝”是成立了特色班。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2年起,学校根据学生家长自主报名,相继创建了管乐、书法、舞蹈、民乐、硬门拳等十多个特色班。班级的设置、日常管理及各类事务皆由学生与家长自主管理。
“学校主要负责出面聘请专业老师,提供场地,协助组织。孩子每周利用一下午的空余时间学习,一个学期下来花费才几百,比到外头报兴趣班来得实在有效。”该校家委会的一位家长说。
此外,为了弘扬经典文化,吉安市积极开展书法教育,但是到哪里请专业书法教师呢?
为此,2016年起,吉安市从各县(市、区)学校选派有一定书法功底,爱好书法教学的教师共150人,成立了吉安市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班。统筹安排培训经费,利用每个周末,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
“每次上课都会布置单字练习和四尺对开的作品作业。”来自永新县的贺家龙是书法班的第一批学员,“老师都是中书协会员,专注又耐心,在课堂上老师点评自己的作业是件很荣耀的事,为此每天都要练习3~5个小时。”
如今,培训班第一批学员已经结业,第二批培训班也已开班。“我们已着手编写书法教材,预计今年9月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届时,‘书法进课堂将真正进入学生视野,墨香溢满校园。”吉安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晓园说。
[“让师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安福县城北学校背靠大山,生源多来自农村,从2005年创校之初只有一栋集教学办公于一体的房子,到如今发展到学生近4000人,除了有一支吃苦肯干的教师队伍,还离不开一套课程化的德育体系。
初一抓入口,进行塑形德育课,让学生们懂纪律,有规范;初二重身心,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过集体生日,摄制班级录像等,让孩子们的青春期多一些正能量;初三开展励志感恩教育,开展专题讲座,举行毕业典礼,让孩子们在亲情、友情的体验中继续为未来奋斗。校长刘善章介绍,学校每周会在校门口的橱窗进行“最美瞬间”图片展……
春风化雨的德育,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指数,今年学校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为期3年的“136”幸福教育工程,构建平安幸福学校。
在青原区实验学校,每周三晚上7点到9点,三(4)班教室的灯一直亮着,学生家长在里面安静地看书。
“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有一天一些家长自发找到我,说想每周固定个时间来学校读书,我们当然欢迎啊。”校长肖志浪领着记者来到了图书馆,入馆处一边挂着“阅读银行”操作细则,一边摆放着积分兑换物品的柜子。肖志浪拿出几张写满书名的阅读存折告诉记者:“这个罗家泰同学虽然才7岁,一个学期就积了这么多阅读币。”
每个学期学校还开展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教师评选,并将入选者的风采展示在学校的文化墙上,阅读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安福县瓜畲学校四(3)班的周辉,个头不高,有些腼腆,但一端起龙珠,就舞得花样迭出,自信满满。父母常年在外,住校的周辉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和队友们一起,在指导老师胡伟的带领下进行训练,冬天也常练得大汗淋漓。
地处农村,办学条件有限,学校生源一度流失严重。近年来,该校重拾乡间舞龙习俗,组建龙狮队。现在,龙狮队有三到九年级共70多名成员,还打算继续选拔些跑旗、啦啦操队员,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日常训练,磨练了学生的意志,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龙狮队不仅常常被邀请参加乡镇的庆典活动,前不久还到县里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的开幕式。”胡伟是舞龙舞狮国家一级教练员、裁判员,回到家乡执教,带回了一股精气神,激活了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