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地区医学院校ESP教学的难点及建议

2017-08-26钟艳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9期
关键词:ESP教学西部地区医学院校

钟艳

[摘要]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为背景,对我国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做出了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并对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进行ESP教学改革的难点进行了剖析,认为生源良莠不齐,缺乏相应的ESP教材及师资队伍是制约医学院校ESP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可以将EGP教师转型为ESP教师;实行分级教育,进行小范围ESP教学;利用需求分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校情,推行合理的ESP教学模式等将在一定范围内促进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ESP教学。

[关键词] 西部地区;医学院校;ESP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7(a)-0129-04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reflection on the ESP education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of Western China based on two guidance documents. It points out that 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for medical universities of Western China to implement ESP education. Various qualities of students, lack of ESP textbooks and ESP teachers are regarded as main factors that limit the ESP teaching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It is believed that EGP teacher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ESP teachers, adoption of classification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SP in a small group, demand analysis an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ESP teaching model can stimulate the ESP teaching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of Western China.

[Key words] Western China; Medical universities; ESP teaching; Reform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行各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承担培养专业人才,传承人类文明的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希望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对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教育使命,对行业人员外语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负有“当仁不让”的责任。面对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出路。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1]要求,“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要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地方医学院校,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办学定位一般以服务地方医疗为目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提出医学院校本科教育要以“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为目标,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然而现实中,在校大学生往往陷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他们会说会听日常交际英语,会读会写普通英语文章;但一旦要求他们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时,就显得听不懂,看不懂,说不清了。

为响应国家医疗改革的号召,为适应新的教育潮流,大学英语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但应该怎么改?改成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是外语界普通关注的热点。在改革呼声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为代表的一派,他们力推大学英语走ESP教学之路。

1 什么是ESP

ESP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简称,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标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3]。ESP的概念是与EGP/GE相对的,EGP/GE(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general English)即平时所说的大学英语。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ESP可以分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而Jordan提出EAP可以进一步划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4]。前者是以某一学科领域为内容的英语教学,如工程英语,医学英语等课程,偏向知識性;后者主要训练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的课程,偏向能力性[4]。在我国大学英语教改之路上,蔡基刚及其团队则将ESP看做是EGAP(学术英语),ESAP(专业英语)及EOP(行业英语)的总称。

蔡基刚[5]进一步阐述他所提倡的ESP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英语,另一类是工作英语,前者教学内容是如何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技能的课程;后者是结合专业的课程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等。前者也称为基于技能的学术英语(skill-based EAP)后者是基于内容学术英语(content-based EAP)。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6]。总的来说,ESP教学的4个区别特征是:①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②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③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④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6]。

2 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进行ESP教学的困局分析

随着教育部和卫计委对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要求的提高,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选择ESP教学,无疑是当下最能满足社会要求的教学方式。但是面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西部地区的地方医学院校需要突破的困局有哪些呢?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笔者以所在学校西安医学院为例,主要从生源组成、使用教材及师资结构三方面进行剖析。

2.1 生源组成良莠不齐,语言基础相距过大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本科教育一改以往精英教育模式,使得更多的莘莘学子能迈进象牙塔,进行专业学习。这样大规模的本科教育一方面起到了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作用,但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求学的门槛,使得一些基础不太过硬,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西安医学院为例,2016年招收医学类学生数目就高达2652名,其中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而招收的学生中,高考英语单科成绩有高达130多分的,但也有不及格的;此外,由于生源地的不同,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地区,该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低,语言能力亟待進一步加强,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使得以培养目标为“交际能力”为主的ESP教学的推行成为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2.2 合适的教材偏少,阻碍了ESP教学的开展

蔡基刚[7]强调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重点是在语言,是训练学生特定学科里的语言能力而非传授学科内容和知识。在ESP教材中学科内容只是一个媒介,教材通过专业相关的主体来呈现专业特有的语言现象和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特定领域里的语言特点和交际能力。一味追求内容系统性的“伪”ESP教材在我国最近几年大量出版和使用,结果大学英语界都误把专业英语视为专门用途英语[7]。谷志忠[8]也指出我国ESP教材使用混乱,质量不高,至今尚无统一的ESP规划教材,各高校在ESP教材的选取上大都各自为政,有原版引进的,也有自编或联合编写的。在这种现状下,挑选合适的ESP教材成为了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开展ESP教学前难以迈过的门槛。

蔡基刚[7]曾在文献里推荐过英国Garnet出版社出版的专业用途英语系列丛书,里面就含有一本《医学英语》,具体包括以下各主题:什么是医学?医学成就、医学基本原则、医学中的计算机、基础医药科学、紧急医护、社区医疗、循证医学、公共卫生、医学面临的问题、医学的未来。但是这么一本算得上是真正的ESP教材的书籍,远远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医学生的ESP学习需要。所以,教材的匮乏成为了制约我国地方医学院校ESP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缺乏ESP师资,教师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ESP是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我国师范教育体系里并没有专门的ESP教师培养机制,所以对于应该由谁来承担ESP课程,一直都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ESP教师应从EGP教师中培养,另一种观点则主张选派英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来担任ESP的教学[9]。但是,无论由EGP教师或专业教师担任ESP教师角色,都有其不能胜任的方面,因为专业教师自身语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语言教学经验,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而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由于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和ESP教学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难以胜任[10]。可见,缺乏ESP教师,这是全国所有高校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ESP教学无法快速推进的症结之一。医学院校ESP教学工作,涉及语言技能及医学背景知识,使得选择合适的师资成为管理者难以解决的问题。

3 对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ESP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培养ESP教师队伍,完成EGP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

ESP教师首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执行者,没有一支数量充足、学术水准较高的教师队伍作为保障,开展ESP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ESP师资力量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或影响着ESP教学的方方面面[9]。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要想开展ESP教学,首先就应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首选将EGP教师培养成ESP教师之法。虽然大学英语教师向ESP转型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11],但由于ESP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背景下的语言技能训练,那么具备较强语言技能功底的EGP教师只需在一定程度上涉猎相关医学原理,学习有关医学词汇,应该可以胜任一般医学文献的语篇分析,体裁讲解,以及专业知识的交流策略和技巧的讲授工作。ESP是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英语教学,教师必须深入到专业中学习专业知识[12]。EGP教师在转型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校本特色,旁听几门医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阅读一些国外医药卫生科普文献及书籍,以“专业通识课+科普文献阅读”的自我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背景知识学习,在广泛阅读英语文献过程中熟悉并总结归纳语言使用特点。也可以和本校专业教师进行联系,咨询、请教相关医学知识,最大程度的学习医学常识;建立合作机制,与本校专业教师合作,与其他医学院校的ESP教师合作[13-14],以实现经验交流,资源共享。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将EGP教师送往上海等ESP教学搞得较好的地方进行访学,系统学习ESP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以实现自身的快速转型。

3.2 实行分级教学,开展小范围ESP教学实践

由于生源组成的特点,决定了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不可能像沿海一些高校那样在全校范围内普遍实行ESP教学。但是实行分级教学,开展小范围的ESP教学试点也是可以尝试的。学校教务部门可以将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较高的相同专业的学生编在同一个英语班级,在开设GE课程的同时,选择性的开设1~2门ESP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学术英语技能,如学术英语阅读;随着学生的学习,再逐步增加ESP课程内容难度,开设诸如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讲座等课程。GE和ESP课程可由同一个英语教师承担也可以由不同的英语教师承担。笔者建议在第二学期开始开设ESP课程,在第一学期还是进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因为高中英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简单的英语,适合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进入大学后,他们的英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学习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的大学英语,其语言与认知的复杂性将远远超过高中英语,具体表现为文本的抽象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词汇的丰富性方面[15]。

3.3 进行需求分析,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ESP是与某种特定学科或专业相关的英语,它的运用环境是以未来的工作环境为基础的。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核心理论[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ESP的重要性和专业需求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模拟日后的工作环境进行情境教学。比如护理专业学生,以后主要是进行日常医务卫生护理工作,那么在ESP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模拟病房环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进行日常身体检查,配药输液和术后护理等一系列医学活动。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明确ESP教学的目的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除了情境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综合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及讨论法等常规教学手段[17-18],创造语言环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ESP的同时体会到使用语言的愉悦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确实感受到是为了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为努力学习。

3.4 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合理的ESP教学模式

在国外,ESP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而中国的ESP教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由于对专门用途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界定含混不清,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各大高校所进行的“专业英语”教育都是“一种准双语教育”[7],是以内容为主要讲解对象的须由专业教师开设的课程。而对于以内容为依托,进行语言训练为特点的ESP教学来说,现在还处于教学模式探索阶段。

蔡基刚[5]曾建议省市重点大学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模式进行ESP教学实践,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大块,即语言强化课程(分科英语+技能英语),学术技能课程(学术书面交流+学术口语交流)和专门用途课程。文秋芳[19]则认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但可以根据各院系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对未来的规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建设如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分级教学+混合教学,即把英语基础相当的学生编排在同一个英语级别的教学班,根据学生基础,开设适合其语言水平的英语课程。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第一学期开设提高类的大学英语课程,把内容设定为西方文化、西方文学等通识文化素质课程,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语法知识和较大的词汇储备,欠缺的只是对文化视阈的拓展。从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对这些学生开设学术英语的相关技能课程,诸如学术口语交流,学术讲座会议等;到大二年级,可以开设专门用途课程,进行满足专业需求的语言训练。将改革课程内容作为重点,采用通用英语课程、共性特征领域医学英语课程和各学科专业领域医学英语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法[20]。针对基础薄弱,语言功底不牢的学生,则可以进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继续单词、语法、篇章理解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以提高英语基本功为教学目的[21];在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时中分离部分课时用于简单的ESP教學,以帮助学生在工作后顺利适应工作英语的要求与需求。

4 结语

ESP教学是大学英语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而选择的改革之路,是为学生顺利适应工作环境,帮助其专业发展而做出的前期准备。ESP教学是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技能训练,属于语言课程的延伸[22],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而非是结果[23],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西部地区地方医学院校选择ESP教学是为了符合国家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能促进学校医学教育发展。面对ESP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要大学英语教师拿出肯吃苦,愿吃苦的精神,是可以胜任ESP教学工作的。大学英语改革势在必行,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编写出适合ESP教学的配套教材,从资源建设方面为国家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R].2014-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3] 高战荣.国外ESP教师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4):85-91.

[4] 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31(6):47-50.

[5] 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3(3):47-50.

[6]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7]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8] 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3):25-29.

[9] 任荣政.ESP教师的标准、队伍建设及专业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5):76-80.

[10] 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26(3):75-78.

[11] 赵学旻.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师向ESP转型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3):43-46.

[12] 杨枫,孙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1-6.

[13] 姜莉,王茹.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22-123.

[14] 付大安.地方本科院校EGP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3):21-27.

[15] 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9-13.

[16] 李萍凤.ESP理论视角下的高等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中医药管理雜志,2014,22(11):1816-1818.

[17] 秦一竹,黄颖利.医科院校ESP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5,(8):86-88.

[18] 曹秀平,林青红,郭宇飞,岳晓龙.谈医学院校ESP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4(1):48-49.

[19] 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20] 张女丹,刘宓.浅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44-45.

[21] 李放,魏新丽.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翻译水平之教学技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36-138.

[22] 张济华,高钦,王蓓蕾.语料库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词汇教学探讨[J].外语界,2009(3):17-23.

[23]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34(1):56-60.

(收稿日期:2017-04-07 本文编辑:苏 畅)

猜你喜欢

ESP教学西部地区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