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发展经济激励政策分析
2017-08-25杨益王攀
杨益 王攀
摘 要: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发展理念越来越为全球各国所关注,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全新建造理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生产参与主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建筑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中,综合考虑生态环节影响、资源使用效率,进而达成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质量达标、环境友好的建筑生产目标。通过阐述绿色建筑外部性(绿色建筑内涵、绿色建筑外部经济性),分析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绿色建筑发展经济激励政策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绿色建筑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绿色建筑;外部经济性;经济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8-0160-03
引言
引发经济外部性问题的原因在于,即便在建筑整个寿命周期中,绿色建筑创造了诸多的外部效益,然而并未提供给生产者、消费者全部的外部效益。换言之,生产者、消费者的内部回报与社会效益相互间存在一定差距,即产生了经济的外部性问题。由于市场仅仅可凸显生产者的内部效益,所以绿色建筑产量受生产者内部成本、收益很大程度影响,然而当前并无法让全面社会效益最大化得到确保,进而引发市场失灵现象[1]。要想市场绿色建筑的發展,既要政府部门的推动,又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此可见,对绿色建筑发展经济激励政策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建筑外部性概述
(一)绿色建筑
通常而言,绿色建筑是依据国家推出的绿色建筑评定标准开展界定的,也就是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尽可能地做到资源节约、污染降低及生态环境保护,为人类创设舒适、健康以及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建筑。然而就广义层面而言,则绿色建筑还具备更丰富的内涵。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层面出发,在绿色建筑发展进程中,一系列与绿色建筑关联的建筑逐步产生,包括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等。同时,对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好比建筑屋顶绿化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此类建筑某种意义上不可与绿色建筑划等号,它们与绿色建筑评定标准可能存在一定出入,不过就进一步深层次角度而言,此类建筑亦可纳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范畴中,与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谋而合,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二)绿色建筑外部经济性
1.绿色建筑生产外部经济性。绿色建筑生产外部表现主要是在于开发商参与绿色建筑发展生产过程中,绿色建筑发展对社会、环境对应形成的环境经济效益是开发商难以获取的收益。相较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凭借其绿色环保、节能节水等优势,其发展运营可创造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诸如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除此之外,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可促进一系列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诸如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病问题越来越凸显,对其开展解决已是刻不容缓,绿色建筑的发展针对解决城市病对应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创设绿色、舒适、健康的现代城市等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建筑企业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投资力度,或者强化对建筑的绿色化改造,一方面可强化企业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在未来建筑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另一方面更是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良好体现。
2.绿色建筑消费外部经济性。消费者买入绿色建筑,满足了自身居住使用需求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消费者的需要层次,实现了消费者对现代生活品质、时代潮流期许的目标,并且还凸显了消费者在绿色消费领域的全新生存观、生态享受观。消费者买入绿色建筑收获相应居住使用效用的同时,还可收获绿色建筑产生的诸多生态环保效益,诸如降低大气污染、缩减全面社会能源使用等。消费者在对绿色建筑环保效用开展使用过程中,并不可能完全杜绝其他人员从中获取环境回报。由此,一方面表现了绿色建筑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另一方面表现了绿色建筑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在日常生活中屡屡会引发“搭便车”现象。
即便绿色建筑生产、消费可推动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然而社会并不会向绿色建筑相关参与主体予以回报,相较于绿色建筑相关参与主体所获取的个人回报,绿色建筑生产、消费对应产生的社会效益要明显更高。由此表明,绿色建筑有着显著的外部经济性,绿色建筑生产者、消费者并无法获取其创造的所有社会效益,然后却要付出一定的社会成本,由此直接决定了绿色建筑生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所以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务必要处理好其外部经济性问题。由于绿色建筑伴有外部经济性特征,使得绿色建筑市场均衡产量相较于社会最优产量要更低,进而对绿色建筑有序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绿色建筑伴有外部经济性特征,使得绿色建筑消费量、供给量难以达到市场最佳情况,引发市场失灵现象。因此,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的有序健康发展,不可单单借助市场的力量,还要得到政府一定经济激励政策的有效干预,经由相关经济激励政策的推行,促进绿色建筑外部经济性逐步向内部化转变,进一步实现市场最佳水平。
二、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绿色建筑发展理念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并表现出一种可观的发展形势。近些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呈现出大幅上升态势,依据中国绿色建筑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总计评出3 9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实现4.6亿m2 [2]。绿色建筑在资源节约、污染降低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同时对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及节能减排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对绿色建筑认知不足。近年来,即便政府相关部门自宏观上加大了绿色建筑发展力度,然而还未有把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提升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有序健康发展、达成两型社会建设等战略层面来开展认识。现阶段,即便经由各式各样渠道,推行了一系列绿色建筑宣传工作,然而收获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开发商、消费者对绿色建筑内涵缺乏有效认识,片面认识绿色建筑只不过是节能、有绿化的建筑,对绿色建筑认知不足。同时,开发商与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均有着一定偏差,对绿色建筑市场有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绿色建筑服务市场开发商缺乏积极性。绿色建筑强制性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不足,就经济层面而言,绿色建筑牵涉到投资费用、运行费用以及改造费用等当下及长远利益的考量。现阶段,我国推行法律缺乏约束力,尤其是建筑节能未能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倘若开发商用以节约能源的开销在其营收中占比不高,便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开发商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即便大量政府部门办公建筑用以节能改造、能源消耗监测试点,然而受政府部门资金通过财政统一划拨、能源使用者与付费者相互分离等因素影响,使得同样出现节能改造内在动力不足的局面。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年财政预算与自身上年支出呈正相关关系,倘若加大节能改造投入,势必会对其下年度预算额造成不利影响。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使得绿色建筑服务市场开发商积极性不足。
第三,激励性政策不健全。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单单凭借市场力量是难以实现最佳生产水平的,由此要得到政府予以一定的政策干预。即便对于外部性的政策可划分成强制性、经济性两类,然而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还未指出需要强制性,开发商有着较为自由的选择空间,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要得到经济激励政策的有效支持。当前,我国激励性政策以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为主要对象,且激励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二星级绿色建筑激勵政策为每平方米补贴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补贴80元。结合相关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数据显示,二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达到每平方米88元,公共建筑增量成本达到每平方米268元,三星级住宅建筑增量成本达到每平方米196元,公共建筑增量成本达到每平方米494元,补贴在绿色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增量成本中占比明显不足[3]。激励性政策不健全,对激励政策有效实行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政策法规缺乏约束性。自经济学层面而言,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直接决定了仅借助市场开展资源配置是极为困难的,所以于该领域伴有市场失灵问题。针对此问题,在绿色建筑发展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政府通常会经采取各类强制手段或者激励政策来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经济激励措施、机制,诸如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给予奖励、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信贷激励政策等,然而此部分有限的激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并且政策法规中软制度缺乏约束性。此类问题进一步使得开发商、消费者贯彻落实绿色建筑标准的积极性不足,整体表现出松散管理的状态,对绿色建筑市场有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绿色建筑发展经济激励政策分析
推进绿色建筑,可缩减我国能源消耗,可实现环境改善、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绿色建筑市场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强化改革创新,在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强化经济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如何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内容着手:
(一)强制性政策
一般来说,强制性政策指的是经由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强制执行以实现相应的目标。然而,此类强制性政策达成目标的方式灵活性不足,同时强制性政策对各生产者往往强制性推行统一标准,而未有很好地权衡各生产者相互间存在的成本差异问题,进而可能对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强制性政策的建立与推行主要是为了发挥保障与规范的有效作用。强制性政策主要体现于法律规范及标准落实两项内容:一是构建配套完善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利息,对绿色建筑市场健康发展予以有效引导、规范;二是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于绿色建筑标准的强制性落实,现阶段在我国绿色建筑领域还应用较少,大多是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领域。相关部门出台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出,从2014年开始,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省会城市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商业开发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落实绿色建筑标准[4]。
(二)经济性政策
经济性政策是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分别有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及贷款优惠等政策,强调经由市场来消除绿色建筑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对激励生成反应,激励政策倡导经由市场信号来引导政策对象,进而制定行为决策,有着低成本、高效等特征,自理论层面而言,制定科学合理并达成有效实施的经济激励政策可通过更低的社会成本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结合激励对象实际情况,绿色建筑激励导向可划分成两方面,一方面为对于消费者的经济激励政策,另一方面是对于开发商的经济激励政策。
1.对于消费者的经济激励政策。对于绿色建筑消费而言,绿色建筑需求产生受购房者很大程度影响,所以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应当以购房者为主要导向者。需求端的经济激励政策开展面向的多以中低收入人员为主,对于高收入人员而言,价格并非购房的首要因素,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绿色建筑居住环境、舒适情况以及交通便利情况等。中低收入人员主要为刚性需求,对价格较为关注,因此经济激励政策对中低收入人员买入绿色建筑与否存在很大的影响。实施结合消费者实际情况的激励政策,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依托价格信息传递作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依托其一定的渗透性,不断使消费者树立起绿色消费意识,养成绿色低碳观念,进而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可采取下述策略,以对绿色建筑消费需求进行刺激:
一是实行财政补贴激励政策,政府经实施直接货币补贴政策,以降低消费者的绿色建筑购买成本,进而刺激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
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激励政策,对于相关税收而言给予一定的减征或者免征,诸如减免契税等。
三是实行贷款优惠激励政策,对买入绿色建筑消费者在办理住房贷款过程中实施利率优惠政策。政府经实施贷款优惠激励政策,以降低消费者的绿色建筑购买成本,进而对消费者消费行为起到调节、导向的有效作用。对于非绿色建筑而言,政府可经由征收能源消费税,以提升消费者非绿色建筑的购买成本[5]。一旦绿色建筑与非绿色建筑相互间价格偏差逐步缩小,消费者便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绿色建筑,所以面向消费者的经济激励政策可有效引导消费者自主选择绿色建筑。
2.对于开发商的经济激励政策。在建筑生产期间,开发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即握有充分的主导权、支配权,对开放商的激励可极大水平上影响着绿色建筑市场的供给。所以,政府实行相关激励政策可促进开发商生产更大一批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推行可一定程度缓解开发商承担绿色建筑成本的压力,进而可促进建筑市场中绿色建筑产出逐步增多。政府相关部门可采取下述策略,以对开发商进行刺激:
第一,实行财政补贴激励政策,针对满足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给予一定补贴,可直接补贴一定的货币金额。这一激励政策存在极大的直接性,要求政府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
第二,实行税收减免激励政策,对于相关税收而言给予一定的减征或者免征,诸如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6]。
第三,实行贷款优惠激励政策,现阶段开发商对金融机构有着极大的资金需求力度,针对满足绿色建筑标准的开发商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一方面可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经由中央财政贷款补贴政策促进开发商生产绿色建筑成本的缩减。
第四,打造绿色建筑专项基金,对绿色建筑投资、发展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结语
总而言之,历经多年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逐步由宏观层面政策设计、标准研究阶段朝市场推广阶段转变,而当前绿色建筑发展受其外部性问题很大程度影响。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绿色建筑外部性内涵,全面分析绿色建筑發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经济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积极促进绿色建筑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娜.绿色建筑需求端经济激励政策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2,(2):107-110.
[2] 叶祖达.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经济激励政策体系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2,(4):18-23.
[3] 姚远.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7):133.
[4] 刘戈,李雪.基于博弈分析的绿色建筑激励机制设计与激励力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4):235-239.
[5] 邹阳.试论基于外部性分析的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设计[J].低碳地产,2016,(11):162-163.
[6] 杨杰,李洪砚,杨丽.面向绿色建筑推广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4):298-302.
[责任编辑 李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