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模型初探

2017-08-25陈志雄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语文

陈志雄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整合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优势的学习方式,作者总结前人混合式学习研究成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尝试开展混合式学习。在分析教材内容特点、学习者特征及混合式学习环境后,作者对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活动与资源进行了设计与实践,构建了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模型。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语文;学习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6-0082-04

一、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

1.混合式学习定义

在维基百科,混合式学习定义为各种学习环境的混合[1]。印度NIIT公司的《Blended Learning白皮书》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多种学习方式和多种学习技术的混合[2]。美国培训所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学习者掌握和提高个人学习工作效率的学习方法[3]。2003年,何克抗教授阐释“混合式学习把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4]。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5]。黎加厚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学需要娴熟地融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策略、媒体、技术进行学习[6]。

2.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

笔者认为中职语文的混合式学习是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者需求、学习风格等因素,借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环境,选择恰当学习策略、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学习活动辅助传统教学,使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最优化。

二、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课程设计

1.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8]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尊重和保护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外部信息,引导、鼓励学习者去积累和接受新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2)媒体选择理论

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了媒体选择定律[9],以预期选择概率作为媒体选择行为的依据。媒体制作成本越小,借助媒体所获的知识、能力越大,预期选择率越高。

(3)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10]认为活动包含了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群体)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劳动分工)。教学过程也包含了这六个成分,并遵循活动理论的五项原则。

2.黄荣怀教授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框架

黄荣怀教授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前端分析主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基于知识分类的学习目标、混合式学习环境。活动与资源设计包含学习总体设计、单元(活动)设计和资源设计与开发三个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课程知识考核和学习活动组织情况评定构成教学效果评价[11]。笔者主要依据黄教授的课程设计框架进行教学模型设计。

三、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模型构建

1.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

笔者使用外研社中职语文教材,散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混合式学习实践的重点。

(2)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一年级化学工艺专业和电子专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对混合式学习充满好奇,经常通过QQ、微信与教师交流,为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基础。

(3)混合式学习环境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与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合作,使用清华大学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校内已覆盖无线网络,具备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环境。笔者也建立了中职语文的在线学习课程,供学生学习、训练。

2.制定教学计划

(1)学习目标的确定

笔者根据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设定每课的学习目标。

(2)学习策略选择

探究式教学策略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学科和生活出发对问题或任务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应用能力[12]。根据探究式教学策略及散文教学特点,笔者在散文教学中根据Webquest模式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前导入来明确学习目标,认识文本主题。通过任务探究来完成课程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辅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在线课程准备设计

为扫除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陌生而产生的学习技术障碍,笔者设计了在线课程准备的学习活动(图1)。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新手上路”模块的“新手教程”,掌握网络教学平台中自学自测、在线讨论、资料上传等功能;进入“一试身手”板块,检验学习成效。教师设计、上传学习资源,并在线指导。

4.课前预习设计

为拓宽学生课前预习渠道,笔者设计了在线课前预习活动(图2)。

在“课前预习”模块,笔者根据学习目标,提供部分课程学习资源。学生自主查阅“课前预习”任务,完成网络搜索、文本阅读、在线讨论等活动。教师作为助学者,更新课程资源,发布预习任务,指导学生预习。

5.课堂混合式学习设计

課堂混合式学习结合了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起主导作用,在线学习起辅助支持作用。

(1)课堂混合式学习过程模型

笔者将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混合,设计了课堂混合式学习过程模型(图3)。

课堂混合式学习过程主要分为课程导入、教学活动、复习和测试、学习评价等环节。

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面对面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课程评价等,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形成整体认识,根据课程评价要求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活动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多项学习任务。学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1,该任务多为识记型知识。任务2-4的学习内容难度较高,包含理解型、运用型的知识,可能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适时加入面对面教学,为学生答疑解惑。任务2-4中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自主进行更高难度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在教师面对面指导中掌握学习任务中的教学重难点。

复习和测试环节,教师小结知识点,学生完成在线测试或笔试,或提交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学习评价环节,教师点评学生的测试情况或学习成果,学生根据自评、互评量表进行自主评价。

(2)课堂混合式学习过程模型应用

笔者在散文教学中应用了混合式学习过程模型,根据探究式教学策略中的Webquest模式[13],将认识背景与明确任务设为课程导入环节,将任务探究设为教学活动环节,将评估、总结分别设为复习和测试环节、学习评价环节(见图4)。课程导入环节划分为:课题导入、课文导读、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环节划分为积累、感悟、品读、探究等四个学习板块,混合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两种学习方式(见图5)。

课题导入板块、课文导读板块、教学重难点板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查阅学习资源,学习课文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及文本主题,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例如,在《木屐》的课题导入中,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木屐的故事》,思考木屐的寓意,观看朱自清《背影》Flash视频,回味《背影》中父亲的伟大形象。

生字词讲解板块,学生自主查阅、学习生字词讲解资料,借助Flash测试反复练习,掌握知识。

感悟、品读、探究、拓展板块,学生自主查看学习任务,参与自主学习、在线讨论、网络搜索、上传资料等学习活动。例如,《履痕》的品读板块中“分析母亲形象”,探究板块中“母亲为何让我买鞋穿”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教学平台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木屐》的拓展板块设置了上传父爱图片、父爱名言及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学生进行网络搜索、上传资料,训练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导入属于面对面教学,课文导读、教学重难点、生字词讲解等板块,属于在线自学;感悟、品读、探究、拓展板块由教师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

学习评价活动主要根据学生自主评价需求及评价多元化的设计思路,将教师的考核与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我测评表》对自主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6.课后学习设计

为了改变中职语文课后学习环节薄弱的情况,笔者设计了课后线上学习活动(见图6)。

学生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回顾所学知识,将其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中,并及时与教师在线沟通答疑。

四、实践成效及反思

1.实践成效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笔者对学生混合式学习满意度展开调查,以问卷收集了自我效能感、 学习动机 、学习背景、学习风格、成效期望、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交互行為、使用意向等九个维度的有效数据。

经过对学习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混合式学习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现,但混合式学习的方式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2.实践反思

笔者的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模型还不够成熟,仍有许多不足值得反思。例如,混合式学习还应根据教材、学习者、学习环境进行深入整合;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参与性和辅助性原则;混合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语文课堂仍然需要传统教学的支撑;为了弥补长期借助网络学习带来的汉字书写困难,教师应在课后布置文字书写练习,强化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模型研究是对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在实证研究中,成效与不足并存,笔者希望今后能在这一领域更深入地探索,总结出更完善的教学模型来服务教学,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Blended learning.[D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Blended_learning.

[2]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 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9).

[3]王毅.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4]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6]黎加厚.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和翻译[DB/OL].http://www.zbedu.net/jeast/000618.html

[7]张刚阳.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59-60.

[8]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

[9]W .Schramm.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M].University of lllinois Press,1954.

[10]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9).

[11]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12]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5-136.

[13]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9-140.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中职语文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