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操《短歌行》的结构特征与赏析

2017-08-25李月

关键词:短歌行结构特征赏析

李月

摘 要:曹操的《短歌行》作为我们中学时语文课本里的必学的诗歌,其写作的手法和风格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它是以表达理想和抱负为主的诗歌,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成就大业的心情。此首诗歌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诗歌精髓的同时,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是新时代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短歌行》结构和特征的简单分析,以达到对此诗歌进一步了解的目的。

关键词:《短歌行》;结构特征;赏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93-03

曹操出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就就接触政治,二十多岁时就被举为孝廉,在洛阳地区从政。在此执政期间,他严惩贪官污吏,办事严格按照行文规定,公正执法,从不包庇腐败行为。东汉末年,汉朝的衰败,政府的无能,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壮大,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连年的战争让百姓困苦不堪,评定战乱,统一南北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原来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歌,不能满足人们抒发个人的情感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进了新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建安文学作为这样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应了社会的现实问题。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建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以铿锵有力的字调,抒发了作者统一南北的决心和对招揽人才的渴望。

对于《短歌行》产生的具体时间,历史学者们有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两种观点被讨论的较为激烈。一种观点认为此作品产生于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赤壁之战前,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战争胜负的不确定性,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迫切性,使得诗人心中感慨万千,由此写下了著名的拟乐府作品《短歌行》。不过这种说法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其正确与否值得考证。也有一种说法是认为《短歌行》产生于赤壁之战后,学者们认为那个时期曹操经过了连年的征战,基本上稳定了北方的局势,形成了北方统一的局面。但由于孙权在南方的势力比较强大,南北抗衡的局面仍然存在。赤壁之战的大败,使得曹操退居到北方,造成了短时间内统一南北的计划破灭。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到了知命之年的曹操,心中感慨万千,促成了此作品的产生。同时通过对曹操生平的一些文学作品的比对,由他们的写作时间可以推断出,《短歌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短歌行》的结构特征

曹操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军事方面、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一直是以祖国统一为人生目标的,为了完成此项目标,广招人才,耗尽了一生的心血。《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第一首被大众所熟知,内容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朗朗上口的四言诗,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万分感慨和建功立业的理想。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打破了乐府诗歌的束缚,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为主,描写社会现实。

《短歌行》主要是以四个章节向世人阐述了作者对人才归顺的渴望和为完成南北统一霸业的期望。作为一首拟乐府诗歌,是可以作为传唱曲目的,但是流传至今,最初的古辞已经不存在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为诗歌的首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感慨人生苦短的心情,描绘了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的悲凉场景。把人生的短暂比作早晨的露水,瞬间就会消失,而我们有很多的日子就这样地逝去。可是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而年龄已过半百,心中的悲伤缓缓地升起。很多学者认为,对和当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是相互呼应和对称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主要意思是,听着席上歌声激昂,而现实的状况却让人感受到无比的堪忧,加之未来还有很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悲伤升上心头。什么可以排解此时心中的忧愁呢,那就只有饮酒吧,可以暂时的麻痹自己,忘记現实生活中烦心的事。作者在诗歌中两次提到酒,只有通过酒精的麻痹作用下才能解除心中的忧愁,可见作者在清醒时候悲伤的状态。如果按照《短歌行》的创作时间是赤壁之战大败之后说法,则可以理解为此首诗歌是表达作者在战争失败后的失落和伤感之情。

诗歌的第二个章节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这八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与前一部分相呼应,反应了作者为何要以酒作为解除忧愁的原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话主要来源于《诗经》,在这首诗里对其加以引用,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他们是作者心中日思夜想的人才啊!就是因为他们这些有才能的人不能来到作者的身边,作者才会整天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的。如果那些有才能的人能来到作者的身边,为他所用,他将奏瑟吹笙表达对这些人才的欢迎之情。可见,曹操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以及希望人才能来到他的身旁,为他所用。同时,用鹿的欢快的鸣叫,说明作者希望自己像鹿儿一样通过鸣叫招贤纳士,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此句也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用引用的手法表达了是作者对人才到来的急切的渴望。作为一个比较有远见的领导者,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曹操认为,留住人才成是就事业的基础,无论是在统一南北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加之,当前南北的局势,孙权、刘备等人也广招人才,历史证明了人才在建国立业和社会繁荣稳定方面的重要性。使得曹操渴望贤才的到来,已完成自己耗尽一生想要实现的愿望。

诗歌的第三个章节,是“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主要是将明月比作人才,用反问的方式,进一步说明对人才的渴望,人才就像是明月,高不可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将他们招揽过来。一想到这种现实情况的存在,作者心里又感觉到无比的惆怅。而下一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又从幻想的角度,想象众多朋友和人才,通过纵横交错的小路,与作者欢聚在一起,饮酒畅谈,重温往日的恩情。现实与幻想相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诗歌的结尾部分描绘的是乌鹊南飞时绕树的场景,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的理解是,把乌鹊比作是人才,由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而许多有才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作为领导者爱惜人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不能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另一方面,把乌鹊比作是自己,虽然说自己现在掌握着兵权,平定了北方,但也只不过是汉室的一位权臣,说明自己也得不到统治者新人的悲凉心情。作者自己的角度反思,以周公为例,如果能像周公那样善于待客(周公看见贤才,会吐出口中的食物过来接待,如果是正在洗头发,会抓起头发就来接见贤才),礼貌待人,怎么还能愁天下有才之人不能到自己的门下来呢?那个时候,天下的贤才都会慕名而来,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归顺于他。

诗歌以现实和幻想相结合,用四言诗的形式描述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渴望人才的到来,希望大量的人才被自己所用,以达到扩大自己统治势力的愿望。运用诗歌这种广为流传的形式,使大部分人都知晓这首诗,并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曹操盼望贤才之人能够到来的急切心情,有利于宣传自己的这些想法,和贤德人士的归顺,成就自己的霸业。

二、对《短歌行》的赏析

(一)从诗歌本身的艺术风格上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其中有些诗句来自《诗经》中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之人的渴望,用鹿的欢快鸣叫声音,想象自己如果能将贤才招揽到自己名下时的欢快心情。用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来说明此时盼望的贤才到来在自己心里的重要性。诗歌是以每句四个字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文学创作手法。作为著名的四言诗歌之一,至今仍广为流传。

此首诗大部分都是在说诗人的理想抱负,为了能够完成统一祖国的霸业的愿望,征战一生。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到来的渴望之情,和对结束分裂,结束战乱,实现一统的豪情壮志。此首诗被赋予了非常浓重的政治色彩,将其政治想法和目的融入到诗歌当中。以抒情的手法表现出来。以此篇诗歌成文在赤壁之战的说法来看,赤壁之战作为历史上的一场大的战役,对曹操的打击是相当大的。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在其政治地位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加之百姓对战争的厌惡,而此次大战死亡人数较多,使得很多人都处于失去亲人、流离失所的状态。这样的局面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他所处的艰难局面的一部分。而来自朝廷的压力,就是让其交出兵权,如果失去了兵权,他统一中国的野心将不能实现,之前所做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曹操迫于这种压力的状况下,不得不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认为身边没有人才辅佐,终不能成就霸业。所以,通过吟唱此诗,表达了自己对贤才之士渴望的心情。

在此首诗中,曹操大量的使用比喻的形式,把明月比作贤才,表达出得到人才的艰难过程。同时,也将人生比作朝露,更生动、形象的形容人生的短暂。将乌鸦的绕树飞行的行为比作是人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样的句子,表达自己广收人才的想法。

(二)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分析

从此篇诗歌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来看,《短歌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热切盼望之情,迫切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归顺于自己的强烈的想法。但是也有很多读者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短歌行》中曹操将这种愿望表现的非常强烈呢?如果按照此首诗歌写成时间被认定为是赤壁之战之后的说法,那么,在战争前,曹操是不是就不重视对人才的录用呢?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给予否定的回答,曹操一项重视人才的录用,听取群臣的意见。但是由于后期战争的胜利,北方政权的控制,一方面战争胜利的傲气促使曹操产生了目中无人态度,对谋士们的意见和建议不在认真的听取和分析。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最主要的谋士就劝其暂时先稳定刚占领的荆州地区,可是曹操不听从谋士的意见,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意孤行,最后造成了悲惨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他在统一北方后,在行为上表现出骄横粗暴的一面,逐渐的失去了大部分政客的支持。孔融之死也说明曹操在得势时会不顾以往的贡献,这也使得很多才人对他产生了畏惧,不在献言献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统一全国霸业的实现。在当战争失败之时,不反思失败的原因,而是将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而且表现的对谋臣的不信任和猜疑,在用人方面,外人不能参与重要的职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

曹操的《短歌行》从整体来看,主要表达的是对有才之人的渴望,以及感叹人生苦短,还没有完成祖国统一的霸业,人就已经到了暮年的悲叹之情。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已经意识到,要想控制全局,必须是以人为基础,而人才作为必要条件是不能缺少的。

参考文献:

〔1〕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曹操集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1979.

〔2〕明·陆时雍.古诗镜·总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411)[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录碎事(一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2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见《三国志·武帝纪》及装松之注、《后汉书·许察传》、《世说新语·方正》篇及刘孝标注.

〔5〕溥.魏武帝集题词.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6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Cao Cao's "Short Song" as the necessary part of ou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s, its writing skills and style are worthy of our study and exploration. It is to express the ideal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main poetry, to express mercy thirst, talent, to the great cause of the mood. This poem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essence of Han Yuefu poetry at the same time, to narrative and lyrical combination, is a new era of Jian'an literature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hort song"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simple analysi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oem.

Keywords: "Short Song"; Structural Features; Appreciation

猜你喜欢

短歌行结构特征赏析
短歌行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结构特征的交互作用对注塑齿轮翘曲变形的影响
特殊环境下双驼峰的肺组织结构特征
2012年冬季南海西北部营养盐分布及结构特征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C-PRrpp半群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