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季羡林国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2017-08-25菅建伟

关键词:和谐国学价值

摘 要: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提出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大国学”思想,影响深远,本文着重研究季老国学思想中整体主义、“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及其季老对人生独特的“四要”领悟,同时进一步发掘季羡林国学思想在学术研究、对当代95后大学生价值观以及地方产业文化布局影响等方面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国学;整体主义;和谐;价值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24-03

季羡林先生是蜚声海外的国学大师、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先生一生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轨迹、高山止仰的学术生涯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敬仰和感叹。在季羡林先生一生所涉猎的多个领域中,“大国学”思想的提出对理论界轰动最大,就此结束对“国学”概念众说纷纭的局面,季老也因此成为20世纪国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之一。已故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曾这样评价季羡林先生,“除季羡林先生外,中国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国学大师”,可见季羡林先生在学术界影响之深远。

一、季羡林“大国学”思想的提出及特征

兴起于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国学思想,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由官学-国故-批判-回归的历程,不同时期涌现了很多国学大师,代表人物有梁启超、黄遵宪、邓实、章太炎等人;也有80年代文化热时期著名国学大师胡适先生、顾颉刚先生和钱穆等人;也有新时期国学复兴热阶段的香港学界泰斗饶宗颐、汤一介、钱穆等人。总体而言,季羡林在其他国学大师对国学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扩展了国学视野,进一步指出“国内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应包括在国学范围之内……敦煌学也包括在国学里边……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故称之为“大国学”。所谓“大”指的是国学所涵盖的范围,具有大而全之意,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华民族某个地域、民族的文化,而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具有民族性和整体性。此外,季老曾强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输入-输出”双向交流的过程,从其他民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外来文化,以敦煌学为代表也属于大国学的范畴,体现国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季羡林“大国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笔者梳理了季羡林“大国学”思想的三大核心内容。第一,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在他对国学内容研究所采取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式以及去中心主义的多元文化观中。国学研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研究国学必须全面了解国学的各个方面。季老认为国学不同于西方人研究的汉学,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也应纳入国学研究的领域。在对待东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的态度,季老反对文化一元论和独断论,坚持文化多元论,强调异质文化相互借鉴和吸收。

第二,和谐观。在季羡林看来,“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三个层面,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这三种层面的每一层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智慧。但无论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还是个人合一,都不是一成不变和凭空出现的,而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其它优秀文化变化发展着的。例如,佛教主要强调个人修养,主张个人合一,如何使人身心和谐;藏文化很重视天人合一,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儒家强调教养,根据做人的需要讲“仁”、“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使人与人和谐等等,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核心。

第三,“爱国、孝亲、尊师、重友”的人生四要。“爱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季老百年沧桑人生的独特写照,无论是青年时期、留德十年、牛棚岁月还是北大任教时期,季老都用自己的行动深情诠释和践行着“爱国”这一思想。比如,先生青年时期,就曾写下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泰山颂》,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尤其是留德十年为世拯救世界绝学选择吐火罗文和巴利文的毅然决定,并在此期间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回忆母亲》的感人篇章,文章中将自己对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的深切思念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体现了一个身在异国他乡游子深厚的家国情怀。“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季老国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体现在季老对母亲,叔父和婶母所尽孝心之举中。“尊师、重友”,中国文化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尊师重道”、“良师益友”等主张,季老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长辈,友善地对待我们的晚辈。此外,对季老师友观形成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物有少年时期的国文老师,青年时期求学北大的陈寅恪教授、留德十年的瓦尔施密特教授等人,他们分别在季老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季老人格魅力、学术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扮演着师长的角色,生活中更是季老的朋友。

三、季羡林国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国学思想的“大而全”,不能用一俩个词语简单概括出其精髓,但国学为当下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指导。季老的“整体主义”国学观还原国学以本来面目,丰富国学内容,更加激发人们对当下几近灭绝的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的责任和担当。尤其当今社会,95后大学生面临价值观、道德观扭曲和人生信仰普遍缺失的现状,季老晚年曾多次寄语青年学子要谨记和践行“爱国、孝亲、尊师、重友”人生四要。爱国主义既是时代主题,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当代青年应赋予“爱国”思想鲜明的时代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继承和弘扬季老一贯所推崇的‘孝道思想,坚持尊重、平等、友善的原则增进人际交往,将季羡林先生“人生四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起来。

(一)“和谐观”为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伦理学指导

在生态危机越演越烈的今天,人类只有反思当前文明形态并到传统文化中寻根问祖,改变伦理向度,才有可能真正找到生态危机的应对之策。作为国学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错位问题提供合理的伦理学视角,这一点季老曾多次撰写文章表明其看法,并指出“这个思想非常值得注意,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还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

(二)“整体主义观”为学术文化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研究国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这不仅是由于当下以诸如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继承者等节目形式体现国学热的需要,而是国学将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进步,是影响大国外交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也有助于国人树立民族自信、陶冶道德情操。在大国学思想提出以前,季羡林先生已洞察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局面,西方文化固有的对抗性、侵略性与东方文化“和谐”、“统一”相对立,西方文化分析性思维与东方文化综合性思维相得益彰,长期来看,东西方文化将处于一个不断对立与统一的摩擦和碰撞中,相互融合和借鉴,此乃文化的包容性。季老的“河东河西”论为新形势下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提供方法论指导。

(三)季羡林“人生四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谈到:“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季羡林“爱国、孝亲、尊师、重友”的人生格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了解季羡林的人生智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公众的人文素养,拓展人文视野和培养人文关怀。

(四)大国学推广促进产业文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季羡林大师生前就有国学源于民间应运用于民间的夙愿,陕西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遗产最为丰富、最为珍贵、最有特色、最具代表的地区之一,拥有大批如秦腔、曲江寒窑等民间音乐、文学、舞蹈、喜剧、曲艺、竞技、手工技艺、民俗等物质的、文化形态的遗产,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科学的总结、宣传、传承和开发这些优势资源,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地域文化交流,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带动陕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战略性任务。

除此之外,很多依托传统文化的旅游景点,每逢佳节其布局和装饰充分满足国人重视传统习俗的心态,常常是人山人海,产业经济前景可观。随处可见的房地产广告也是如此,很多公司给楼盘命名的时候,往往善于把握该地段受众群体的心态,多以某某豪邸、郡、城等命名,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邸、郡、城”代表有身份显赫的达观贵人的住所。加之,高科技的广告宣传效应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俏,国学已悄无声息地影响到一个产业的发展。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国学将是今后理论界、学术界讨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当前形势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研究季羡林国学思想是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季老所提出的“河东河西”论顺应了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潮流。季羡林先生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和谐观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在理论上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并对社会主义和谐观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一介.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柴剑虹.季羡林先生倡言“大国学”[N].光明日报,2009-04-8.

〔3〕冯国荣.季羡林·国学·东方文化[J].东方论坛,2009(5):1-4.

〔4〕菅建伟.季羡林的“大国学”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新西部(下旬刊),2015,(2):3,2.

〔5〕蔡德贵.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观[J].探索与争鸣,2008,(6):62-65.

〔6〕由兴波,梁艳.国学的现代价值探析[J].长白学刊,2014,(03).

〔7〕刘澜.广告中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132则中美杂志广告的内容分析[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4,(05).

〔8〕孔维晟,赵江宁.汉语表达方式浸染英语的解构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9〕蔡德贵.季羡林先生和大国学观[J].社会科学战线,2010,(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Ji Xianlin,the master of Chinese tradition culture , puts forward great studie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the character of inclusive, open and national, far-reach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olism, harmony of "nature and humanity" and unique "four aspect" to understand lifetime, and further explores Ji Xianlin's influ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traditional learning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values,as well as influence on the layout of the local industry.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rmony; Holism; Value

猜你喜欢

和谐国学价值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