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辽史交聘表》高丽遣使辽朝史事补正(下)
2017-08-25陈俊达孙国军
陈俊达 孙国军
摘 要:本文在张亮采《补辽史交聘表》基础上,依照《辽史》、《高丽史》、《高丽史节要》、《东国通鉴》、《东史纲目》、《增补文献备考》、《高丽墓志铭集成》等史料,并参考学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对《补辽史交聘表》中高丽遣使辽朝相关史事予以全面辨析和考证,疏正史事73条,并增补阙载史事25条。
关键词:《补辽史交聘表》;高丽;遣使;辽朝;补正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01-05
53.乾统元年(1101)春正月,高丽遣崔善纬,来贺正旦。
按:据《高丽史·肃宗世家一》,知崔善纬的出发时间为寿昌六年(1100)十一月丙戌,无关于其抵达辽朝时间的记载。
54.乾统元年(1101)六月丙申,高丽遣太府少卿王公胤、阁门使鲁作公,來吊慰并会葬。
按:据《高丽史·肃宗世家一》,知王公胤、鲁作公的出发时间为四月癸卯,六月丙申为其抵达辽朝的时间。
55.乾统元年(1101)十二月丁酉,高丽遣同知枢密院事郭尚、尚书左丞许庆,来贺即位。
按:据《高丽史·肃宗世家一》,知郭尚、许庆的出发时间为九月戊寅,十二月丁酉为其抵达辽朝的时间。
56.乾统二年(1102)十一月,高丽遣杨信孚来谢贺生辰。
按:据《高丽史·肃宗世家一》,知十一月后脱“甲午”。
57.乾统三年(1103)春正月,高丽遣金泽先,来贺正旦。
按:据《高丽史·肃宗世家一》,知金泽先的出发时间为乾统二年(1102)十一月甲辰,无关于其抵达辽朝时间的记载。
58.乾统四年(1104)春正月,高丽遣沈侯来贺正旦。
按:据《高丽史·肃宗世家二》,知沈侯的出发时间为乾统三年(1103)十一月丁酉,无关于其抵达辽朝时间的记载。
59.乾统四年(1104)冬十月庚午,遣崔璇来谢贺生辰。
按:“崔璇”,《高丽史》作“璇”,《高丽史节要》作“浚”,待考。
60.乾统五年(1105)春正月,高丽遣崔德恺,来贺正旦。
按:据《高丽史·肃宗世家二》,知崔德恺的出发时间为乾统四年(1104)十月庚午,无关于其抵达辽朝时间的记载。
61.乾统五年(1105)冬十一月丙辰,高丽三韩国公王颙薨。子俣遣中书舍人金缘来告哀。
按:《高丽史·睿宗世家一》载:“肃宗十年(1105)十月丙寅,肃宗薨,奉遗诏即位于重光殿。戊子,遣中书舍人金缘如辽告哀。”《辽史·天祚皇帝本纪一》载:“乾统五年冬十一月丙辰,高丽三韩国公王颙薨,子俣遣使来告。”知肃宗于十月丙寅去世,告哀使于同月戊子出发,十一月丙辰抵达辽朝。
62.乾统五年(1105)冬十一月癸巳,高丽遣刑部侍郎崔纬,来贺天兴节。
按:《高丽史·睿宗世家一》载:“肃宗十年(1105)十月癸巳,遣刑部侍郎崔纬如辽贺天兴节。”知“十一月”为“十月”之误。
63.乾统七年(1107)六月壬戌,高丽遣刑部员外郎朴韶永,来谢贺生辰。
按:据《高丽史·睿宗世家一》,知“朴韶永”为“李韶永”之误。
64.乾统八年(1108)十一月庚戌,高丽遣黄元道来谢落起复。癸丑,高丽遣崔贽来谢贺生辰。十二月己卯,高丽遣使来谢。
按:《高丽史·睿宗世家一》载:“睿宗三年(1108)十一月庚戌,遣黄元道如辽谢落起复。癸丑,遣崔贽如辽谢贺生辰。”《辽史·天祚皇帝本纪一》载:“乾统八年冬十二月己卯,高丽遣使来谢。”知十一月庚戌、癸丑为出发时间,十二月己卯为抵达时间。
65.乾统九年(1109),是岁,高丽遣都官郎中李国琼来奏,还女真九城。
按:由《高丽史节要》、《东国通鉴》、《东史纲目》可知,李国琼于十二月出使。
66.天庆元年(1111)十一月庚辰朔,高丽遣礼部侍郎李珣,来谢贺生辰。
按:《高丽史·睿宗世家二》载:“睿宗六年(1111)十一月庚申朔,遣礼部侍郎李珣如辽谢贺生辰。”知“庚辰”为“庚申”之误。
67.天庆二年(1112)春正月,高丽遣礼宾少卿文公彦,来贺正旦。
按:据《高丽史·睿宗世家二》,知文公彦的出发时间为天庆元年(1111)十一月丙子,无关于其抵达辽朝时间的记载。
68.天庆二年(1112)冬十月辛酉,高丽三韩国公俣之母死,遣殿中监李德羽来告哀。
按:《高丽史·睿宗世家二》载:“睿宗七年(1112)秋七月己巳王太后柳氏薨于信朴寺。八月丁酉,遣殿中监李德羽如辽告哀。”《辽史·天祚皇帝本纪一》载:“天庆二年冬十月辛亥,高丽三韩国公王俣之母死,来告,即遣使致祭,起复。”知王俣母于七月己巳去世,八月丁酉遣使赴辽报哀,十月辛亥抵达。
69.天庆三年(1113)春正月,高丽遣刑部侍郎许之奇,来贺正旦。
按:据《高丽史·睿宗世家二》,知许之奇的出发时间为天庆二年(1112)十一月壬午,无关于其抵达辽朝时间的记载。
70.天庆三年(1113),十二月甲戌,高丽遣礼宾少卿金景清来贡。
按:“金景清”,《高丽史》作“金”,《高丽史节要》作“林”,待考。
71.天庆三年(1113)十二月庚戌,高丽遣礼部尚书洪灌、刑部侍郎金义元,来谢吊祭。
按:据《高丽史·睿宗世家二》,知洪灌、金义元的出发时间为十月庚午,十二月庚戌为其抵达辽朝的时间。
72.天庆三年(1113)十二月癸亥,高丽遣秘书少监韩冲,来谢起复。
按:据《高丽史·睿宗世家二》,知韩冲的出发时间为十一月庚辰,十二月癸亥为其抵达辽朝的时间。
73.天庆四年(1114)正月,高丽遣户部侍郎李资瑊,来贺正旦。
按:《高丽史·睿宗世家二》载:“睿宗八年(1113)十一月丙申,遣户部侍郎李资諴如辽贺正。”知“瑊”为“諴”之误,出发时间为天庆三年(1113)十一月丙申,无关于其抵达辽朝时间的记载。
二、《补辽史交聘表》高丽遣使辽朝史事补阙
此外,应在《补辽史交聘表》的基础上增补高丽遣使辽朝史事25条,具体如下:
天赞三年(924)增补一次 《辽史·高丽传》载:“天赞三年,来贡。”据补。
天赞四年(925)增补一次 《辽史·太祖本纪下》载:“天赞四年冬十月辛巳,高丽国来贡。”据补。
天显元年(926)增补一次 《辽史·太祖本纪下》载:“天显元年二月丁未,高丽来贡。”据补。
天显二年(927)增补一次 《辽史·高丽传》载:“太宗天显二年,来贡。”据补。又辽太祖于天显元年七月去世后,“皇后摄军国事”。次年冬十一月壬戌,“人皇王倍率群臣请于后曰:‘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后从之。是日即皇帝位……壬申,有司请改元,不许。”知太宗于天显二年十一月壬戌继位后,继续使用太祖“天显”年号,故高丽使者的抵达时间当在此之后。
统和二十八年(1010)增补一次 《辽史·圣宗本纪六》载:“统和二十八年十一月辛卯,王询遣使上表请朝,许之。禁军士俘掠。以政事舍人马保佑为开京留守,安州团练使王八为副留守。遣太子太师乙凛将骑兵一千,送保佑等赴京。壬辰,守将卓思正杀辽使者韩喜孙等十人,领兵出拒,保佑等还。”《高丽史·智蔡文传》载:“王以三军败衄,州郡陷没,上表请朝,契丹主许之。遂禁俘掠。以马保佑为开城留守,王八副之。遣乙凛将骑兵一千,送保佑等。又遣其阁门引进使韩杞,以突骑二百,至西京北门,……思政闻杞语,与蔡文谋,使麾下郑仁等将骁骑突出,击斩杞等百余人,余悉擒之,无一人还者。思政以蔡文为先锋,出与乙凛战,乙凛保佑败走。”《高丽史节要》、《东国通鉴》、《东史纲目》将王询遣使上表请朝的时间皆记作“十二月”。又《辽史》记载同月乙酉辽军渡鸭绿江,丙戌擒康兆;《高丽史》记载辛卯辽军渡鸭绿江,己亥擒康兆。时间上存在一定出入,知高丽显宗于统和二十八年十一月或十二月遣使赴辽军军营请和,具体时间待考。
开泰三年(1014)至开泰九年(1020)间增补三次 《高丽史·显宗世家一》载:“显宗五年(1014)六月,是月,加陈頔、李礼均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王同颖为内史侍郎,平章事尹余为司宰卿,王佐暹为将作少监,以奉使契丹被留未还也。”据《高丽史》,陈頔、尹余于统和二十八年(1010)八月丁未出使,王佐暹于同年九月出使,李礼均、王同颖于同年十月癸丑出使。而“显宗十一年(1020)二月甲辰,以门下侍郎陈頔、李礼均,内史侍郎王同颖,司宰卿尹余,将作少监王佐暹,少府丞金德华,将作注簿金征祜,大医监金得宏被留契丹,各赐其妻米谷有差。”“德宗元年(1032)秋七月壬申,以李礼均等八人使于契丹,被留不还,赐妻子物有差。”知金德华、金征祜、金得宏为开泰三年至开泰九年间出使辽朝的高丽使者,据补。又“金征祜”,《高丽史》、《高丽史节要》皆作“祜”,《东国通鉴》、《东史纲目》作“祐”,《增补文献备考》作“金佑征”,待考。由上文可知,门下侍郎、内史侍郎、司宰卿等官职,皆为升迁后官职,故不取少府丞、将作注簿、大医监作为三人出使时的官职。
太平十年(1030)、十一年(1031)各增补一次 《高丽史·靖宗世家》载:“靖宗元年(1035)六月,宁德镇回牒契丹来远城云:窃以公文聿至,备见亲仁,……窃念当国于延琳作乱之初,是大国兴兵之际,道途艰阻,人使寝停。厥后内史舍人金哿庆克复于东都,户部侍郎李守和续进献其方物。先大王之弃国也,阁门使蔡忠显将命而告终;先皇帝之升遐也,尚书左丞柳乔遄征而会葬;今皇帝之继统也,给事中金行恭乘传而朝贺。”金哿于太平十年九月甲戌出使辽朝,贺收复东京,知李守和出使在金哿之后;又显宗王询卒于太平十一年五月辛未,知蔡忠显出使时间当在此之后。据补。同时据《高丽史·德宗世家》,柳乔出使时官职为“工部郎中”,此处记作“尚书左丞”;金行恭出使时官职为“郎中”,此处记作“给事中”。《百官志一》载:工部郎中秩正五品,尚书左右丞秩从三品;郎中秩正五品,给事中秩从四品。知此处所记为升迁后官职,非出使时官职,故不取“户部侍郎”、“阁门使”作为李守和、蔡忠显出使时的官职。
重熙十六年(1047)增补一次 《辽史·兴宗本纪三》载:“重熙十六年十二月壬戌,高丽遣使来贡。”据补。
大康元年(1075)增补一次 《高丽史·朴寅亮传》载:“辽尝欲过鸭绿江为界,设船桥,越东岸,置保州城。显宗以来屡请罢,不听。(文宗)二十九年(1075),遣使请之,寅亮修陈情表曰:‘普天之下既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余,何必曰我疆我理?又曰:‘归汶阳之旧田,抚绥弊邑;回长沙之拙袖,抃舞昌辰。辽主览之,寝其事。”知高丽文宗于大康元年遣使赴辽请罢船桥。据补。
寿昌二年(1096)增补一次 《高丽史·肃宗世家一》载:“肃宗元年(1096)十一月戊申,遣白可臣贺正。”据补。
乾统七年(1107)增补一次 《高丽史·睿宗世家一》载:“睿宗二年(1107)六月壬戌,遣起居舍人樸景中贺正。”据补。又“朴景中”,《高丽史节要》作“朴升中”,待考。
乾统八年(1108)增补一次 《高丽史·睿宗世家一》载:“睿宗三年(1108)十一月戊午,遣徐祐如辽献方物。”据补。
天庆五年(1115)增补六次 《高丽史·睿宗世家三》载:“睿宗十年(1115)正月己丑,遣尚书李寿、侍郎黄君裳如辽谢横宣。十月癸丑,遣侍御史尹彦纯如辽贺天兴节。十一月壬申,遣郎中金仁琯如辽谢落起复。”据补。又同卷载:“睿宗十年十一月庚寅,北路兵马使驰报辽东京牒:‘昨奉敕旨,高丽所遣生辰、横宣、落起复三谢使,近缘边境多故,未得入界,已令还国。十一年(1116)闰月庚戌,遣秘书校书郎郑良稷称为安北都护府衙前,持牒如辽东京,诇知节日使尹彦纯、进奉使徐昉、贺正使李德允等稽留事。”《尹瓘传》载:“彦纯,睿宗朝以侍御史如辽贺天兴节。时金兵起,路梗,又高永昌叛据东京,彦纯与徐助、李德允等为永昌所拘,逼令上表称贺,彦纯不能守节,一如所言。”知除上述谢横宣使、节日使、谢落起复使外,高丽另派遣谢贺生辰使、进奉使、贺正使出使辽朝,据补。其中谢贺生辰使于十一月庚寅抵达辽丽边境,不得进,还国;进奉使、贺正使至东京被扣留。同时据《高丽史·睿宗世家三》、《高丽史节要》、《东国通鉴》、《东史纲目》可知,进奉使为徐昉,《高丽史·尹瓘传》作“助”,实误。
保大三年(1123)增补一次 《高丽史·仁宗世家一》载:“仁宗元年(1123)八月甲辰,遣河则宝如辽,自龙州泛海,不达而还。”据补。
另有三人具体出使时间不详。金黄元 《高丽史·金黄元传》载:“睿宗朝,累迁中书舍人。奉使如辽,道见北鄙大饥,人相食,驰驿上书,请发州郡仓廪赈之。王从其言,及还,百姓见之曰:‘此活我相公也。”
文公仁 《高丽史·文公仁传》载:“尝以户部员外郎奉使如辽,私赠傧者、白铜螺、钿器及书、画、屏、扇等奇玩,自是辽人每于行李,必援公仁,征索无厌,遂为巨弊。”《增补文献备考》将其出使归在睿宗八年(1113)下,待考。
李公寿 《李公寿墓志铭》载:“睿庙为皇太子以选为詹事府主簿。不数日,迁试司直。明年,拜右拾遗、知制诰。其年冬,奉使契丹。还朝,以殿中内给事、通判黄州徙为西京留守判官。”
——————————
注 释:
张亮采.补辽史交聘表[M].北京:中华书局,1958.128,129,129,130,130,131,132,133,133,133,135,136,137,138,138,139,140,140-141,141, 141,141.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1).世家卷第十一.肃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64,167,168,171,171.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2).世家卷第十二.肃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73,175,175,177.
[朝]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7).肃宗二[M].朝鲜史料丛刊本,昭和七年(1932年):肃宗九年冬十月条.
[元]脱脱.辽史(卷27).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322,324,327.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2).世家卷第十二.睿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77,182,186.
[朝]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7).睿宗文孝大王一[M].朝鲜史料丛刊本,昭和七年(1932年):睿宗四年十二月条.
[朝]徐居正.东国通鉴中(卷19).高丽纪.睿宗文孝王一[M].朝鲜群书大系本,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28.
[朝]安鼎福.东史纲目二(卷8上)[M].朝鲜群书大系本,大正四年(1915年):319.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3).世家卷第十三.睿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95,195,196,196, 199,198,198,198.
[朝]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8).睿宗二[M].朝鲜史料丛刊本,昭和七年(1932年):睿宗八年十二月条.
[元]脱脱.辽史(卷115).列传第四十五.二国外记.高丽[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19,1519.
[元]脱脱.辽史(卷2).本纪第二.太祖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22.
[元]脱脱.辽史(卷3).本纪第三.太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4.28.
[元]脱脱.辽史(卷15).本纪第十五.圣宗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8.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三(卷94).列传卷第七.智蔡文[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84—85.
[朝]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3).显宗元文大王[M].朝鲜史料丛刊本,昭和七年(1932年):显宗元年十二月甲寅条.
[朝]徐居正.东国通鉴上(卷15).高丽纪.显宗元文王一[M].朝鲜群书大系本,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438.
[朝]安鼎福.东史纲目二(卷6下)[M].朝鲜群书大系本,大正四年(1915年):179—180.
[元]脱脱.辽史(卷15).本纪第十五.圣宗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8.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4).世家卷第四.显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53,57,52,52,53,63.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德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6.
[朝]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3).显宗元文大王[M].朝鲜史料丛刊本,昭和七年(1932年):显宗十一年二月条.
[朝]徐居正.東国通鉴上(卷16).高丽纪.显宗二[M].朝鲜群书大系本,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458.
[朝]安鼎福.东史纲目二(卷7上)[M].朝鲜群书大系本,大正四年(1915年):203.
[韩]洪凤汉,李万运,朴容大.增补文献备考(卷172).交聘考二.历代朝聘二[M].首尔:明文堂,1959.1016.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6).世家卷第六.靖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81.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显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3,73.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德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5,75.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二(卷76).志卷第三十.百官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553,548,547.
[元]脱脱.辽史(卷20).本纪第二十.兴宗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238.
[朝]鄭麟趾.高丽史第三(卷95).列传卷第八.朴寅亮[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9.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1).世家卷第十一.肃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60.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2).世家卷第十二.睿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82,186.
[朝]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7).睿宗文孝大王一[M].朝鲜史料丛刊本,昭和七年(1932年):睿宗二年六月条.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4).世家卷第十四.睿宗三[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201—204,204.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三(卷96).列传卷第九.尹瓘[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17.
[朝]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8).睿宗二[M].朝鲜史料丛刊本,昭和七年(1932年):睿宗十一年闰月条.
[朝]徐居正.东国通鉴中(卷20).高丽纪.睿宗二[M].朝鲜群书大系本,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40.
[朝]安鼎福.东史纲目二(卷8上)[M].朝鲜群书大系本,大正四年(1915年):328.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5).世家卷第十五.仁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220.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三(卷97).列传卷第十.金黄元[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27.
[朝]郑麟趾.高丽史第三(卷125).列传卷第三十八.奸臣一.文公仁[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557.
[韩]洪凤汉,李万运,朴容大.增补文献备考(卷172).交聘考二.历代朝聘二[M].首尔:明文堂,1959.1021.
[韩]金龙善.高丽墓志铭集成[M].春川:翰林大学校,1993.64.
(责任编辑 孙国军)
Abstract: Based on Complementary the Visiting Table in History of Liao by Zhang Liangcai ,in accordance with Liao History, and Korean History, Korean History Section, Comprehensive Mirror of East Country, and Compendium of East History, Supplementary Documents for Reference, and Korean Epitaph Integration and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academic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makes full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Korean diplomats in Complementary the Visiting Table in History of Liao corrects 73 articles and adds 25 articles.
Keywords: Complementary the Visiting Table in History of Liao; Korea; Send Diplomats; Liao Dynasty; Correction and Comp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