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早餐
——陕西篇
2017-08-25徐平
秦岭横亘出南北,黄土沉淀着岁月,数千年历史与文明的演变,为陕西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创造出滋味百出的早餐记忆。几千年来,陕西人因地制宜,用智慧与双手,在日出之时,给厚重的黄土地奉献出丰盛幸福的早晨。
陕西西安 西安人骨子里是非常放松的,早餐这件事儿上他们不会马虎,这里早餐的种类非常多,有几十种之多,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胡辣汤是一个非常正式的早餐。西安人马兴盛做了20多年的胡辣汤,他的味道早已经从食客的口中驻扎进心里,食量大的一次能吃4碗胡辣汤、5个牛肉馍外加一个白饼子。经常有人从铜川、宝鸡开车专门过来吃;还有北京的人一下飞机就专门坐车赶过来,吃完胡辣汤再飞回去的;有的人四五个月每天都吃着这个,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从小就吃,美得很。
从大烩菜演变而来的胡辣汤,外表黏稠、口味辛辣,一口下去舌尖发麻,口齿留香。熬煮的烹饪方式是时间与火候的艺术,牛骨汤打底,入茴香、辣椒、花椒、五香粉等十几种调料,配土豆、胡萝卜、西葫芦、菜花各种时令蔬菜进行熬制,牛肉丸是一碗胡辣汤的点睛之笔,最关键的步骤是调料、火候,没有经验的,也许会把蔬菜就煮化,需要很短的时间把这碗胡辣汤做好。一碗胡辣汤配一个白馍,地道的西安人都这么吃。食客把馍掰成拇指大小的均匀方块,然后让师傅将滚烫的胡辣汤浇在馍上,趁热入口。吃胡辣汤不讲究快,从掰馍到吃,要有条不紊,慢慢地掰、掰好以后慢慢地泡,泡好以后一口一口地吃,直到把那一碗全部吃完,这是满足一天的开始。
味道,是时光烙在味蕾上的记忆,永不磨灭!
陕北榆林 穿过关中平原,往北跨过黄河,由黄土堆积而成的陕北高原,世代延续着农耕传统。张家山村人不需要像大多数农村人一样漂泊他乡,因为他们掌握着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制作空心挂面。这里的人每天早上基本上就是以挂面为主,挂面可以做出十几种不同的风味,煮挂面、炸挂面、炒挂面。
空心挂面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面与盐的比例是做好挂面的关键。有和面、揉面、醒面、盘大条、盘小条、面槽醒面垂挂、挂架垂挂等过程,而空心就在第一次盘大条时出现。大条,是撒上玉米面经过手搓,卷心成条,两种面粉粗细比例有微弱的不同,这就是成为空心的秘密。速度是搓条成败的关键,同样需要速度的还有绕面,面条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变软,整个过程必须在3分钟内完成。经多次拉伸,空心始终存在,值得一提的是,所成空心,不是传统的直线状空心,而是螺旋状空心,即使细如发,面眼也如针尖般存在,这当然与其中水、面、盐的比例不无关系。各种瓦盆、面槽、挂架、面柱等工具的使用,季节的变换、空气的干湿度、醒面晾面的时机等,都是千百年来民间生产生活智慧实践的结晶,绝非一窥就可学到。
幸福的味道,就是早上起来,桌上有一碗家人做好的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家,生命开始的地方;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吃出来的不仅是一碗面,而是对生命的延续,对生活的希望,代代相传。
佳肴,不过山珍海味;家肴,才是人间至味!
陕西岐山 南方人喜米,北方人好面,岐山地处关西平原西部,是陕西盛产小麦的大县。岐山人用自己的小麦做出了享誉全国的岐山臊子面,也成就了一碗碗劲道十足的擀面皮,岐山的擀面皮是薄、筋、光,吃到嘴里呼溜呼溜就下肚了。
在陕西,与早餐最搭的就是一勺油泼辣子,陕西关中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陕西人将吃油泼辣子作为一种美妙的享受。油泼辣子搅动着人们的味蕾,也沸腾出陕西人血液里那份豪爽直接。油泼辣子家家做法都不同,传统手工的做法,将晒干的秦椒切成小段,再上石碾,碾辣椒是个技术活,碾得太细容易烧糊,太粗又影响口感,其中的奥秘全凭个人经验。在辣椒面上铺上一层芝麻、茴香,再将烧滚的菜籽油泼入碾碎成末的辣椒面上,这一刻,辣椒在高温的情况下发生剧烈变化,秦椒的香味和辣味被激发到极致。
生活是给予生命的佐料,和食物一样,不同的佐料带来不同的味觉感受。岐山擀面皮的佐料只有3种,油泼辣子、盐水和醋,但就是这3种普通的佐料,被每家调制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岐山农家醋是完全纯手工、纯粮食,用土法酿制而成。岐山人酿醋讲究真麦实曲,做曲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在三伏的热天才作曲,温度好、发酵快,其他的时间温度过低,曲做不出来。拌曲,把煮熟的大麦、高粱、红小豆等粮食放入缸内,再拌上制好的曲开始发酵。发酵的过程温度很重要,恒温的窑洞是酿醋的最佳环境,经过两个星期之后,醋料与空气里的醋酸菌充分氧化,酸味就形成了。
擀面皮,糍面是个力气活,将发酵好的面水倒入锅里,用木槌搅动,待面水糊化黏稠时,再用木铲来回翻炒,火候掌握不准,擀的时候擀不开,如果面稀了,擀出来的面皮就烂掉了。糍好的面团趁热放到砧板上擀开,一张张薄厚均匀的面皮就做好了。
有着油泼辣子的豪爽泼辣,也有着醋的憨厚淳朴,心灵手巧的岐山人,用最简单的原料,烹制出意想不到的美好生活。
没有一样东西能像食物一样,延续人的生命,观照人的生活!
陕西城固 秦岭,分割出中国的南与北,一山之隔,造就了与关中平原截然不同的景象。秦岭以南的汉江冲击出汉中平原,这里温暖湿润,盛产水稻。在陕西这个面食王国里,稻米少有地占据着人们日常主食的主导地位。在外打工的城固人,经常会怀念家乡的热面皮,怀念这种味道,是家的味道。热面皮,形似面皮,却是用稻米制作而成,与擀面皮相比,这是截然不同的一种体验。热气腾腾的面皮,被粗犷地大片分割,沉浸在鲜艳的油泼辣子里,热度提升了香气,强烈地冲击着嗅觉和味觉。
城固的田地里生长着一种叫桂朝米的水稻,桂朝米做饭并不好吃,但是制作面皮口感却很好。稻米磨浆,将磨好的米浆上笼,顺时针抹平,大火蒸上两分钟,很快米浆就会起泡凝固。蒸面皮是个技术活,整个过程讲究的是一个流畅麻利,面皮蒸好后还要抹上少许香油,防止粘连,一张张晶莹剔透的面皮就这样做好了。将新鲜的西红柿炒熟,按各家的味道加入胡萝卜丝、豆芽、香菜、芹菜、韭菜等配菜,口味因人而异。
奔忙的生活,让人们远离故乡。一碗热面皮,让远离故乡的人,从记忆的味道中,找回了对思乡之情的慰藉!
胡辣汤依旧在熬煮出时间的味道,空心挂面还将引领着陕西人对于美食的不断创新,浸透进擀面皮里的情思,只会与日俱增。生活在这片雄浑大地上的陕西人,带着历史赐予他们的勤劳与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幸福化作美食,呈现在每一个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