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2017-08-24夏慧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清兵现代文阅读教学

湖北省课改推进多年,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了,文本的内容拓宽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这些变化令人振奋。但反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相信每位教师都不得不承认,我们虽然花了大量的精力,但现代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一学期下来,学生课内读不懂课文,课外更不爱主动花时间在拓展阅读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1.主体缺失,阅读教学缺乏主动。很多语文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时以高考考点为讲课标准,凡是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就讲深讲透,无关的就草草收场甚至不讲。阅读教学变成了教师讲代替学生读,活生生的文章被考点支解得七零破碎,一篇篇美文成了一堆堆毫无生命力的、枯燥乏味的文字碎片,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学生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动阅读者,他们失去了对文本各种美的感受、体验和赏析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就会丧失殆尽。

2.权威至上,阅读教学缺乏质疑的声音。教师把教参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奉为“圣旨”,也要求学生奉为“金科玉律”,有偏差就认为是不正确。这就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思考的自由空间,扼杀了学生本来应该有的质疑精神,而学生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创造性的阐释等思考过程,也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思想下荡然无存了。

3.实践不足,阅读教学远离现实的生活。学生被框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极其有害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文学习是打开“一扇窗”,课外实践是“拥抱大千世界”,把学生关在教室而忽略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

4.阅读面窄,阅读教学没有根基。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学生的阅读时间很少。文化积淀太少,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文学素养的缺乏会造成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改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唤醒阅读需要,激发阅读欲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教学与其强制学生读书,还不如想办法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从而唤醒他们的阅读需要。选编入教材的现代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它们都是作者精神产品的独创,反映作者独特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直接的或间接的看法、认识和感受。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不能“就文论文”,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去解读、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意蕴。这样,学生对作品就不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排斥力,反而会觉得“似曾相识”,如己亲历,从而对作品产生一种可信度和亲和感,并由此产生急切的阅读期待,阅读兴趣倍增。

如学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文中巴金用心灵说话,写出了自己舍弃小狗包弟而保全自己的做法的深深愧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剖析,感人至深,而学生中有很多家里养了宠物的孩子,笔者就让他们回忆自己和宠物之间的点滴故事,说一说,写一写宠物和自己的感人故事,学生果然很感兴趣,主动发言参与讨论;学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品味作者优美语言,让学生找找其他作家写故乡的代表作品(如林语堂先生的《动人的北平》),进行比较,再仔细观察比较作为我们故都的武汉又有怎样不同的特点,仿造郁达夫用几个代表性的字先高度概括,再展开描写,大大拉近了学生与作家、作品的距离;在教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让学生结合现实找找身边有没有作者讽刺类似的现象或制度,谈谈对自己的看法……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将引导学生课外博览群书。一个在书香浸润下长大的孩子,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会随着时日的渐增,变得深厚起来。

在兴趣调动起来之后,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就阅读能力方面,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办法。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树立学生主体教学观,善于置换角色,理解尊重学生。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都比较低,对于那些选入中学课本的大家之作往往敬畏有加而质疑不足,加之担心参与时解说分析不当会招致老师、同学的嘲笑,因而畏首畏尾,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只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应创设平等自由、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做法要加以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某种角度说,学生看书思考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清兵卫与葫芦》教学之初,教师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内容是“你小时候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兴趣爱好的?”这项调查引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特别是有的同学竟有和清兵卫一样的遭遇,这样很自然引出了清兵卫的悲剧故事。学生在把自己的经历与清兵卫的遭遇两相比较后,跟着就有了议论:“他的父亲自己都喜欢葫芦,为什么还要说清兵卫是‘没出息的孩子呢?”“结尾太假了吧?一个一毛钱的葫芦居然卖了600元的高价,升值得太快了吧?”之前的设计预想达到了,有问题就说明有兴趣,有效果。教师马上反问:“是啊!他父亲为什么说他是没出息的孩子呢?我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清兵卫的父亲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好好想想!”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了。有的说清兵卫是学生,学生应以学习为重,爱葫芦是不务正业;有的说父亲虽然喜欢葫芦,但标准和眼光与清兵卫不一样,父亲喜爱的是又大又长很奇特的马琴葫芦,而清兵卫喜欢的是周正、看似平凡的葫芦;也有学生談到当时社会以教员为代表的民众对武士道精神的崇拜……教师对学生问答中的重要词语加以强化,追问,最后明确。之后,教师又问:“清兵卫的遭遇令人同情,究竟是谁扼杀了清兵卫的爱好呢?作者对两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教员与父亲这两个人物身上有怎样的符号化的意义呢?”由此,自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对扼杀孩子天性天赋的行为的批评,文章主旨呼之欲出。

现代文学作品,作者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语言内涵丰富,写作手法多样,给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带来一定难度。对敢于参与分析讨论的学生,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肯定其优点,对于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营造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参与的勇气。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林黛玉。教师不能把教参的答案或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强权”和“霸气”是教师的大忌。教师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所说的一切,进而理解、认可他们所说的是或非。学生在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下学习,才会敢想敢说敢疑,才会讲民主,有思想、有主见,而这种素质也正是现代社会中最需要的。

三、开展学生实践,激发探究欲

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新教材中安排了专题研究性学习,教师可结合课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举行课本剧大赛,参观当地人文景观,设计公益广告等等。如在学生学习必修四戏剧单元后,语文备课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课本剧大赛,并设置了最佳表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海报设计、最佳服装舞美等奖项。这次活动,既让学生主动走近文学作品,还让学生的专业审美意识向外延伸,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拓宽阅读渠道,树立正确情感价值观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说,课外现代文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教材的现代文,篇数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学生仅满足于读这么几篇現代文,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对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引,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扩大学生知识面,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也可以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纳入常规的教学计划,并作定期的检查,比如隔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课外读书笔记,学期结束让学生列出自己一学期来的课外阅读书目,每月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把优秀的读书经验打印成册向同学们推广,在班上评选“课外阅读之星”,举办阅读能力竞赛等等。

当然,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会呈现出多样性,“独木难成林”,教师教学要想出更多方法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地爱上阅读。

【注:文中相关现代文阅读篇目均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5)】

夏慧超,湖北武汉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清兵现代文阅读教学
清兵卫与葫芦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王聪儿伏击清兵(下)
清兵卫 与 葫芦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