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浅析
2017-08-24王猛汤国水王东刘宝勇
王猛++汤国水++王东++刘宝勇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4.247
摘 要:我国工程教育已经实现国际多边互认,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分析了传统的工程教育缺乏对学生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以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提出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实现途径,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持续保障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专业认证 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 终身学习 伦理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b)-0247-02
2016年6月2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吉隆坡如期召开,大会上接受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认可了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是无数中国工程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共同努力奋斗的阶段性成果,为未来中国工程师的国际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曾说:“我国传统的工程教育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工程知识和技术能力,对于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工程伦理等方面的教育程度重视还不够,还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的灵魂要回归工程主体,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国际工程教育主流观念要逐步改造传统的中国工程教育。”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分别在2009年、2012年、2015年连续3次参加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且连续3次顺利通过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察。在工程认证有效期内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改善实验条件等,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平稳衔接。
1 采矿工程专业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工程教育推进实施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都是关键因素,学生无疑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工程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缺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教育资源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系统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制度、体制和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1]。在我国,“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一直是服务于党或政府的政治、经济等目标,并为在此基础上服务于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对学生个体成长和未来发展往往是忽视、排斥、甚至完全不顾及的。”这种问题在工程实践脱节、工科课程体系陈旧落后、工科教师教学方法保守等,忽视了教育发展规律,忽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阻碍学生能力培养的痼疾。
按国际化工程教育总体要求而言,采矿工程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主动适应国家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的工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面向矿产资源开发开采工程实践,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上要尝试并综合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采矿工程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全面提升教师的工程教育理论素养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该文重点探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加强伦理工程教育,以满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
2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途径
2.1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完成信息和情感交流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2],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步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合作与沟通。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告诉学生要具有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积极心态。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往,避免消极或羞于面对,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要有英雄不问出处的勇气。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各类社团活动,如采矿工程专业15级、16级新教育活动之一——大学生校园礼仪讲座,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方法和技巧。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学习阶段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自我修养,充实自身内涵,扩展兴趣爱好。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知识,欣赏艺术作品提升品味;二是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获得自信而真诚的笑容、朴素整洁的仪表、专注耐心的倾听、淡泊优雅的谈吐以及活泼有趣的话题;三是提升个人的性格魅力,大学里的成长氛围、生活环境及专业知识的传授会影响大学生的性格养成,建议学生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性格魅力,摒弃性格弱点,养成建康向上的个人形象;四是要懂得換位思考。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是至关重要的,换位过程中会发现他人的价值,学会尊重和信任他人,同时也能以另一角度去理解和容忍别人。
2.2 团队合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可先由教师主导讲解,再推动学生团队讨论和交流学习体会,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或者由教师规划指导,学生团队自愿接受委托,团队成员相互分工讲解课程知识,有准备、有计划地完成部分课堂教学。相较而言,低年级适合前一种方式;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后一种学生自主性更强的方式,可逐步在高年级推行[3]。这类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授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应用和推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在实验教学方面,应倡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课后作业。传统的课后作业都是由学生单独完成,难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当然,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的课外作业,必须是依靠成员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较复杂的作业,如“岩体力学”中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测试要求学生以团队形成,各有分工协作完成压、拉、剪等测试项目。
2.3 终身学习能力
为了保障自身的职业和事业的稳固性,大学生就必须尽早培养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关注最新学术和科学发现,从而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最先进的资讯和技能,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终身学习不仅是纵向贯穿大学生的整个人生,也是横向延伸到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空间,是具有多元性的整合体。终身学习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它需要分阶段进行,而在每一阶段又需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和指导。因此,提升大学生对为什么学,学什么,该怎么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策划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引导。
一是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的延展性,要了解专业知识的发展历史及其前景,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更多相关学习内容,使终身学习的横向发展得到加强,如“矿业科技攻关动态、专题讲演”等课程均要涉及采矿工程专业领域的最前沿知识,拓展知识面,促使学生不断了解和掌握采矿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二是注重现代化工具的使用,知识体系全球化的时代对大学生的英语、计算机、科技创新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要在学习中融入对现代化工具的使用引领和指导。三是鼓励大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及时对学习计划进行修正和完善。
2.4 工程伦理教育
根据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一是实例法,就是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分析采矿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和道德问题。具体实现方法如下:教师将搜集矿山企业的相关工程案例,构建道德伦理问题,让学生运用工程伦理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道德推理、思考解决方法。通过实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安全积极表达自己的道德观和伦理观,认识更加深层次问题,并做出有效判断。二是教材资料实时化,采矿工程活动具有实践性、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具有实时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因此采矿工程专业各教学团队要积极开展伦理教学材料建设积累工作,通过真实、鲜明的案例切入展现伦理教育知识。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新媒体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工程伦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云平台、虚拟现实平台等手段。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建设教学资源网站,辅助教学的开展[4]。
3 综合能力提升的持续保障建议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持续保障。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学生的综合能力立足于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学习上,从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就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的地位和参与程度,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将学生的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起来,重视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与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并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和功能。
二是改善教育手段。大学教育的重点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手段,由原来的维持性教学转变成预期性教学、创新性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真正使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培养自己。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知识,教师上课时根据教材进行授课,付出大量的体力活动。而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的教学方法则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启发式、小组和座谈讨论式、辅导式、案例式等。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考察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以达到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明.专业认证视域下的国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及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83-90.
[2] 赵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 孙永正,勾丽,田甜.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15(5):106-110.
[4] 蒋忠海,张国学.交通土木类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探索[J].高教學刊,2016(1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