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初探
2017-08-24王亚洁国果杨娜
王亚洁++国果++杨娜
民以食为天,随着食品资源的大力开发和食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污染的日益严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两会上,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提出并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贵州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学院是全国首家在医科院校建立,为贵州乃至全国的食品、农产品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创新模式。我们的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好的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我们如何把实践与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学和实践是分成两个独立的个体开展的。事实上,对于这门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有可契合之处,寻找他们之间的契合点,探求二者良好的互动机制,是我们要探究的核心问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验内容古板陈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营养学、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等多学科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我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新建专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局限于基本的食源性污染与腐败的检验,而且实验的方法、操作陈旧,实验的现象和效果不明显,并与《食品分析化学》、《食品化学》等实验课程有部分重复,不能满足现今新时代背景下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
课程师资匮乏。授课教师职称低、没经验,甚至出现上课时唱“独角戏”的现象。一方面主讲教师受没有经验因素的影响,在授课时会出现紧张情绪导致对自己的课堂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学生会由于听不懂而出现“吃不饱”和“厌学”现象。
教学模式落后。本门课程共设72个学时,理论讲授课30学时,实验课42学时,其课程以实验为主,实验课主要由老师提前写好板书,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讲解来完成整个实验,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性思维受到限制。
大学应该为本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满足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質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围绕着提高学生素质展开探索的着力点大都放在第一课堂为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上,这当然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借助尤其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多种素质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会大大增加学生今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机率。
《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我们拟对现行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尝试。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把过去分散的、没有系统性的实验内容整合成实验模块。
(2)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导学自学并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增加学生独立操作的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多样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需要。
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验证性实验太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学生不能完整地、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独立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从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到撰写实验报告的整个实验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教师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与监督者。
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的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在主动自觉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的前提下,依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
王亚洁(198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分析化学。